《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第57节

作者: 月润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对话。
  日期:2017-08-04 21:25:41

  【治乱之道】
  平定“二李之乱”后不久,赵匡胤召来赵普商讨军国大事,谈到动情之处,不禁感慨:“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皇帝来回换了八个姓,战乱纷纷,民不聊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啊?我想要平定这种混战的局面,让大宋王朝长治久安,应该怎么做才好呢?”(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顺势拍了一个马屁:“皇上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可真是天地人神之福呀!”
  紧接着,赵普亮出了治乱之道,当然也是他长久以来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成果:“这种局面的出现,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各地的藩镇太强大,导致君弱臣强而已。现在要治理这种局面,就必须削夺各地藩镇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缴他们的精兵,那么天下自然太平了。”(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其实,五代的动乱和中国其他历史时期的动乱根源并无不同,归结于一点就是—强枝弱干。
  中央控制不了地方,那么乱世自然不可避免,而治乱之法当然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即强干弱枝,也就是赵普所说的“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唯有此,才能扭转时局。
  赵匡胤听完赵普的高论,喜不自胜,从此,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此确定。
  这项国策的核心就是一个字—防!
  防止武将作乱,防止文官擅权,防止外戚乱政,等等等等…
  而所有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中央集权,进一步说—保证皇权至上!
  以防为主的基本国策从此被视为祖宗家法、万世不易,所谓“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由此,也决定了大宋300年的国运。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既然有好的一面,必然也会有不好的一面。
  宋朝初年定下的以防为主的基本国策的确在当时对于稳定政权、加速统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局面的变化,这条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祖宗家法却产生了愈来愈多的弊端,宋朝中后期所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的情形即肇端于此。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很精彩,有时候却又很无奈,而我们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各自走向各自的命运。
  五代短命王朝的命运,赵匡胤当然不希望在大宋重演,于是,该怎么干还得怎么干,一轮削夺武将兵权的行动率先拉开了序幕。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三月,在平定李重进叛乱仅仅四个月之后,赵匡胤突然下令中央侍卫禁军总司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改任成德军区(今河北省正定县)司令,中央殿前禁军政委(殿前都点检)兼镇宁军区(今河南省濮阳市)司令慕容延钊改任山南西道军区(今陕西省汉中市)司令,两位执掌中央禁军的大将全部外派,兵权收回,而且从此以后,殿前都点检一职不再实授。
  紧接着,在赵普的建议下,一幕传诵千古的大戏也悄然上演了。
  日期:2017-08-05 08:28:45
  【第三十一章 百世之基】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宋朝的高级禁军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人都收到了一封邀请函—大宋皇帝赵匡胤邀请诸位去皇宫开PATTY。
  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宫廷夜宴,石守信等人高高兴兴地赴约了。

  君臣见面,分外亲热,作为昔日赵匡胤的好兄弟,石守信等人在太祖面前也没有太多的拘束,夜宴的气氛理所当然的温馨而热烈。
  【杯酒释兵权】
  正当大家都喝到兴头上的时候,赵匡胤大手一挥,屏退左右,拍着石守信的肩膀,眼眶泛着泪光动情地说:“若不是各位兄弟鼎力相助,我赵匡胤也没有今天那!”
  石守信等人也是面露得意之色,赵匡胤轻轻瞄了一眼,突然脸色凄切,话锋陡转:“不过皇帝这个位子也不好坐啊(宝宝心里苦啊…),还没有你们当节度使来得快活,朕现在天天都睡不安稳那!”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令石守信等人听的是一头雾水,忙问其故。
  赵匡胤感叹道:“这还用说吗,朕现在坐的这个位子,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吓得直冒冷汗,赶紧下跪:“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经大定,谁敢有二心!”
  赵匡胤故作无奈状:“朕当然信得过你们(这句话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滴),但是谁敢保证你们的手下就没有一点心思呢,如果有贪图富贵的人(就像当初你们一样),硬是把黄袍批在你们身上,你们自己虽然不想做皇帝(这句话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滴),可是形势所逼,在那样的情况下,你们还能拒绝吗?”
  赵匡胤此言一出,石守信等人不禁大惊失色—皇上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还不明摆着他对我们这帮兄弟不放心吗!
  于是,众人皆伏地,哭拜道:“我等愚昧,没有想到这么严重,只希望陛下念在兄弟一场的情分上,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
  赵匡胤笑了笑,顿时释然,开始谈起了人生哲理:“人生嘛,就好像那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啊。人活一世不就是追求富贵二字吗,而所谓富贵,也不过就是多攒点MONEY,多搞点MUSIC,让子子孙孙不再受穷而已嘛。各位爱卿,何不放下兵权,卸下重担,为朕出镇四方,守卫沃土,做个封疆大吏,顺便搞点房地产,置办点物业,为子孙们留点不动产。自己每天吃吃火锅唱着歌,顺便跳个广场舞,安享天年,你我再结成儿女亲家,彼此之间没有猜疑,相安无事,岂不OK?!”(《续资治通鉴长编》:“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赵匡胤一番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令石守信等人茅塞顿开—皇上都把道给指清楚了,再不顺杆爬,那可就真是太不懂事了。
  于是,石守信等人皆拜服:“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到,真是把我们当成了生死骨肉啊!”
  口头协议就这样达成了,夜宴在宾主双方皆大欢喜的友好气氛中圆满结束。
  第二天,参加夜宴的所有将领异口同声地上奏:身体不好,请求免职。

  赵匡胤欣然接受了兄弟们的辞呈,并大加赏赐。
  紧接着,赵匡胤正式下达外调命令:石守信为山东东平军分区司令(天平军区节度使),高怀德为河南商丘军分区司令(归德军区节度使),王审琦为安徽寿县军分区司令(忠正军区节度使),张令铎为河南濮阳军分区司令(镇宁军区节度使),将上述中央禁军的高级将领全部外调,其军权均被取消,而另外一个敏感的职位—殿前副点检,从这时候起,也就不再实授。
  不久之后,赵匡胤更是兑现了结为儿女亲家的誓言,赵匡胤的女儿嫁给了石守信的儿子,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则娶了张令铎的女儿。
  皇族与勋臣旧将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从此,君臣一体,共保大宋。
  这就是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
  日期:2017-08-05 08:29:33
  【一杯酒的代价】
  “杯酒释兵权”可以看成是宋朝立国之后皇权强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从此以后,赵匡胤抓住了军权,也就抓住了命根子,而石守信等人放下了军权,也就抓住了钱袋子。
  于是,“杯酒释兵权”释去了武将手中的军权,也释去了皇帝心中的包袱,更释去了君臣之间的猜疑,可以说是君臣释然、皆大欢喜。
  赵匡胤一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武将掌控军权的问题,被后人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的确,比之刘邦、朱元璋等人在开国之后大杀功臣的做法,赵匡胤此举实在是称得上“厚道”二字。
  不过,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的。

  石守信等人既然和皇帝签了协议,有了保障,那么搂钱的时候自然不会含糊,而赵匡胤得了便宜,自然也就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以,石守信等人后半生的主要工作就是搂钱AND花钱。
  史书记载石守信“专务聚敛,积财钜万”。
  按理说,有了这么多钱,石财主应该过得很幸福吧,可是自古以来,有钱人都有一个毛病—一旦钱多了,心就发慌了,精神不免感到空虚、颓废和寂寞了,总得找点精神寄托。
  于是,石财主就迷上了佛教,在洛阳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劳民伤财,当地老百姓不堪其苦。
  老石的行为方式,看着离谱,却也可以理解,套用今天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哥花的不是钱,是寂寞!
  因此,在我看来,“杯酒释兵权”其实是以民之利换国之基,一杯酒的代价却是无数的民脂民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