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第54节

作者: 月润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03 13:00:42
  【第二十九章 亲征淮南】
  大宋王朝的第一次平叛工作圆满结束,整个过程堪称完美。
  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场气焰嚣张的叛乱就被赵匡胤化解于无形。

  而另一个不服气的人—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似乎并没有吸取李筠失败的教训,居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当初,重进哥哥熬了几个通宵,双眼通红,满脸木屑,好不容易刻了一张“点检作天子”的木板板,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便宜了赵匡胤,换做是你,恐怕也咽不下这口气。
  何况,作为郭威的外甥,李重进的身份确实很尴尬。
  【无间道】

  虽然赵匡胤登基伊始就加封李重进为中书令以示安抚,但是这位前朝皇亲贵胄的内心依然是忐忑不安。
  李重进索性上书请求入朝觐见新皇,以试探赵匡胤的真实态度。
  然而,京城本就是个是非之地,在政权还未稳固的情况之下,突然来这么一个危险分子,难保不掀起什么风浪,万一前朝的那些遗老遗少再趁机搞点反动集会、游行示威什么的,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赵匡胤自然不希望政局再起波澜,于是,新皇帝复信,婉言谢绝:“君为元首,臣作股肱,虽在远方,还同一体,保君臣之分,方契永图,修朝觐之仪,何须此日!”
  句句在理,滴水不漏!
  然而,赵匡胤越是这样客气,李重进越是惶恐不安。
  不久,李筠叛乱的消息传来,觉得逮着机会的李重进欣喜若狂,立刻派心腹翟守珣前往潞州联络,准备与李筠合作,建立反宋联盟,南北夹击,共抗新朝。
  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却最终胎死腹中。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出了内鬼。

  而这个内鬼不是别人,正是翟守珣。
  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手捧着李重进绝密信件的翟守珣决定做一笔大买卖。
  于是,在去往潞州的路上,翟守珣“顺道”去了趟京城。
  心腹变成了负心。

  翟守珣将李重进的反叛计划和盘托出,并就扬州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赵匡胤此时正与李筠打得不可开交,中央禁军主力大部分在北面平叛,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两面作战,赵匡胤果断决定对李重进实施缓兵之计。
  赵匡胤首先给翟守珣画了一个大饼—承诺事成之后,赐以高官厚禄,然后密令翟守珣返回扬州之后,力劝李重进“稍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分我兵势”。
  翟守珣果然“不辱使命”,回到扬州之后,他向李重进汇报了出使的情况(当然,关于秘密参见赵匡胤的那段“顺便”隐去了),并奉劝领导不可轻举妄动,不如隔山观虎斗,以坐收渔翁之利。
  头脑简单的李重进相信了翟守珣的鬼话,迟迟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未能与李筠结成巩固的联盟,在南面实施相应的军事行动。

  李重进坐失了宝贵的机会,赵匡胤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顺利平定李筠叛乱之后,赵匡胤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从容地对付李重进了。
  日期:2017-08-03 13:01:23
  【以卵击石】
  已无后顾之忧的赵匡胤手里显然抓着一副好牌,他瞄一瞄对桌上满面愁容的李重进,嘴角露出难以察觉的微笑。
  赵匡胤出牌了!
  皇帝的第一张牌就充分展示了新王朝的自信:改授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让节度使挪窝意味着什么?
  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这其中的含义了,那可不是因为皇帝欣赏你,而是因为皇帝忌惮你。
  被皇帝猜忌,其结果不言自明。
  接到诏令的李重进,如坐针毡,赵匡胤如此出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明摆着一点后路都不给他留嘛。

  正在李重进束手无策之际,皇帝的第二张牌来了。
  赵匡胤命六宅使陈思诲持免死铁券前往扬州,安慰李重进,以示皇帝的信任。
  铁券这个东东,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N次,实在是个不祥之物啊!
  可是现在赵匡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真把个李重进弄得是云里雾里了。
  反也不是,不反也不是。

  何去何从,李重进犹豫不决。
  最后李重进终于想明白了:什么都可以变,血缘却无法改变。
  作为后周皇室的血亲,那血浓于水的渊源,恐怕终究难以被新朝所接纳,那就反了吧,反他娘的!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九月,李重进起兵,迅速拘捕了钦差特使陈思诲,并向南唐主李璟求援。
  早就被打得不敢露头的李璟,只想着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哪里会有闲工夫来管李重进啊。
  结果自然是:“唐主不敢纳”。
  扬州监军、右屯卫将军安友规早就料知李重进必反,于是在某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率领部分亲信,偷偷溜出扬州城,向朝廷告密,顺利地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安友规的出逃,仿佛一根引信,立刻点燃了李重进猜忌的怒火。
  李重进开始疑神疑鬼,见了谁都要摸一下后脑勺—看看有没有反骨。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李重进大搞冤假错案,相继逮捕了数十位将官。
  被捕的将官忿忿不平,大呼为周室尽忠,愿赴阵前杀敌,宁可战死,绝不屈死。
  已经丧失了理智的李重进完全听不进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一律处斩。
  本想通过杀人立威的李重进发现,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提振士气,反而离心离德。
  外无援军,内失民心,李重进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绝境。
  日期:2017-08-03 13:01:43
  【扬州!扬州!】
  扬州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赵匡胤立刻部署征讨事宜。
  皇帝下诏命中央侍卫禁军副总司令(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石守信为扬州战区总司令(扬州行营都部署)并兼任扬州知府(兼知扬州行府事),中央殿前禁军总司令(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为扬州战区副总司令,内务部副部长(宣徽北院使)李处耘为监军(都监),保信节度使宋延渥为先锋部队司令(都排阵使),统帅中央禁军讨伐李重进。
  对于这次征讨李重进的形势,赵普洞若观火,其对战局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李重进守薛公之下策,昧武侯之远图,凭恃长淮,缮修孤垒。无诸葛诞之恩信,士卒离心。有袁本初之强梁,计谋不用。外绝救援,内乏资粮,急攻亦取,缓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
  这段虽然是文言文,不过意思还是比较直白的,我就不再翻译了,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总之一句话,赵普的意思很清楚:李重进早晚是个死,不如让他早死。
  于是,在赵普的建议下,赵匡胤于十月御驾亲征。
  大宋王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倾巢出动,直扑扬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