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第1节

作者: 爱上孤独不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29 13:09:42
  这不是文学,这是经历,这是我经历的爱情。
  生活本来平静如水,在也不会有涟漪,然而忽然有一天我的电话响了。拿起电话我才看到那个自己 在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6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但我却始终没有换掉自己的手机号。也更不曾忘掉这个电话号码,虽然它已不保存在我的电话薄当中,但却一直记忆在我的心田当中。
  看着这熟悉的电话,我一时不知措施,我不知道是要接这个电话,还是不接。自己一直都是个果敢的人,怎么时隔六年,时间、空间、人世、我怎么变得如此唯唯诺诺了呢?电话铃声一直在响,而我始终没有决定拿起电话。终于自动挂断了。在这一刻,我似乎平静了很多很多。但时隔不久,我听到手机短信的铃声,我拿起电话,映入眼帘的那亲切的称呼依旧是那么的熟悉,而那些短信的内容让我再也忍不住不往下看下去。

  原来四年来,她也不曾换过电话号码,她也不曾忘记我的电话。虽然她一直没有打电话给我,但她一直在默默的关注我,我的QQ,我的微博,我后面的微信她都一直悄悄的关注着我的动态和足迹,只可惜她所关注的那一切,犹如一滩死水,没有任何动态,没有任何我的行踪和迹象可寻。仿佛我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最终她终于还是拿起电话打给我,想知道我六年后的情况,和这六年中我的生活。希望我能接她的电话,她想听听我的声音。看着这些短信的内容,我的心真是说不出的感觉,六年,人生有几个六年,男人的六年有意味着什么?我陷入了沉思当中。

  日期:2017-06-29 13:27:34
  六年前我在深圳,你在上海,我做国内市场,你做国际市场。我们在高科技产品的领域偶遇,源于市场策划方案的交流,彼此留了联系方式。此后我们就有了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工作的事宜。只是那时的我,那曾会想到在我留电话给你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今后的命运。
  频繁的策划案交流中,你时不时会询问我工作之外我都在做什么。当时,单纯的我竟然会为你这么一句问话不知所措。因为那时候的我只知道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作之外的生活。如果真要说工作之外的生活,那无非就是周末去篮球场打打篮球或者窝在出租房看看书之类的事情。后来你借助公司市场策划需要邀请我到上海出差。当时的我真是激动开心,因为上海我还从来没有去过,而且这次去还给我报销所有沿途费用。

  日期:2017-06-29 14:16:11
  深圳到上海已经是晚上,是你来接我的。当时想不到你竟然会穿白色衣服,纯净的牛仔裤。这穿着几乎跟我如出一辙,当时的我真是惊讶!平日里的我就喜欢黑色裤子,白色衣服。我的篮球服3套全部是白色的,连鞋子也是白色的。然后T桖也同样的白色的。深圳的天气主要是以热为主,到冬天我的衣服就成了全部黑色的。

  日期:2017-06-30 07:41:55
  我和你此前的交流仅限于电话、QQ,当然你长什么模样,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我自然是一无所知的。看到你的着装当时的我真是诧异,如今想起来可能还有一些惊喜吧!
  一路上我们并没有沉默,而你一直在询问我飞机上人多不多……
  日期:2017-06-30 09:19:59
  在上海七天时间,做好了市场细分策划方案。我准备回深圳了,当时临行前你因为公司有欧洲的客户到访的事情,我在就没有见到你。
  回到深圳后,我依旧上班下班,周末看书打球。偶尔也会看到你QQ上发来的周末问候的消息和表情包。
  其实我是一个早熟的人,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有收到过女生的信件。我读初中那会,学校在镇上,家距离镇上有近15里的山路,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了住校生涯。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回家,然后周日下午2点从家里出发到校,晚上在校上晚自习。那个女生是走读生,家就是镇上的。我们当时所有的住校生都是由学校的学生灶统一蒸饭。所谓蒸饭就是每个学生准备好饭盒,自己装好米和水。然后以班级为单位,每2个班级一个蒸笼。每个蒸笼大约放饭盒2层,约能放100多个饭盒的的那种四方的木头做的蒸笼,功能类似与现在蒸包子的那个。

  日期:2017-06-30 12:45:22
  我所上的这所中学是我们镇唯一一所中学,学校有初中和高中。但高中三个年级只有三个班级,而且学生人数总共不到100人。我们这个镇下辖好多个村(具体有多少个村,现在我也都没有弄明白)。其中在这所中学读书的最远的有距离家50-60里的学生。整个学校有1200多名师生。初一10个班级,初二8个班级,初三6个班级以及高中三个年级。从初二开始就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初二两个重点班(二一班,二五班),初三两个重点班)三一班,三六班),分别是班级前120名的学生,大多学生读完初中考上重点中学(县城内,镇上到县城近30里)就去城里上学了,而这里的高中大多就是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重点的个别学生,或者是学习中上,但家庭贫困去县城读书费用高出不起的一些学生。

  每年学校初三毕业的100多名学生能够进入重点中学的大致有20多人,另外有40至60多人可以上县城的另外一所学校。另外的这一所学校当时是除重点下来之外整个县比较好的学校。
  日期:2017-06-30 13:14:02
  在学校寄宿的学生大致有一半以上,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当时的那个床并不是现在的铁架子床。而是用木头立起,木板连接成一片,分上下层。四个班级一个宿舍。打开宿舍单薄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木头架子。这些架子上放着每个学生的箱子(木头箱子)。也有个别箱子直接放在地上的。房子是砖、泥砌成的上高下低两边偏的民房,时间久远,遇到下雨天,睡在上面一排的人经常被子被淋湿。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是人站着,饭盒放在箱子上,拿出自己从家里带的菜(浆水菜,类似与现在泡的酸菜)爬在箱子上吃。宿舍房间的窗户上面是没有玻璃的,所以经常有老鼠出没。

  睡觉的时候就直接把被子铺在木板上,每个学生和学生的被子之间是没有任何距离的,犹如同床共眠。条件稍微好点的学生,一周可能换身衣服。但因天气因素,不会经常洗澡。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有可能一周或者一学期都穿一身衣服。
  日期:2017-06-30 13:43:21
  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我13岁刚进入这所学校的初一。上完初一之后我便退学了。因为学费,因为家里几个人读书。哥哥要上重点中专(4500-5000多学费),妹妹要上五年级(学校从村里撤掉并到镇上)。
  退学之后我跟村里一个在广东打工的人(小猪)来到了东莞。当时从家里面走的时候,父亲为了安心,把家里能买的粮食买完能借钱的亲戚找遍,找信用社贷款才凑够小猪要的600元的介绍费(包进工厂)和700元的车费。走的时候母亲都给我准备了被子,装在一个蛇皮口袋里,当时小猪笑话,说这带着太丢人了,非不让带。所以最后父亲没有办法就推迟从家里走的时间,有去找大伯父,大伯父(伯父是小学老师)有去找他的同事……最后借到200元作为我后面的生活费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