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记录的史前超级文明》
第3节

作者: 向秋多吉
收藏本书TXT下载
  龙身人面,是不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传说中的这两人,和历史上的伏羲氏,女娲氏,应该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传说中有人头蛇尾,另又有出土画上是蜥蜴身,也就是龙身,而历史上记录的是华夏先祖部落首领。
  现代根据遗传研究,人类起始应在非洲,而南山经里描述非洲的神可能就是伏羲女娲,而女娲造人的传说也始于非洲?这完全也是可能的。
  日期:2017-12-03 10:04:05
  “其祠皆一白狗祈”这个白狗让笔者联想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白纸扎的狗就是刍狗也可以叫白狗,也可能刍狗就是白狗演变而来,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传统就是中华先祖之传统,而后面三个字更绝,“稰用稌”稰就是用来祭祀的最好的米,稌就是稻子,这三个字代表是吃的是稻子,或祭祀用的是稻子。
  无论怎么解释,中华先民最早期文明很可能就来自非洲,因为中华是全世界最早食用稻子的民族,没有之一。

  山经记录相当详细,但唯一的问题是只记录山川地理物产,并未记录国家,文明,种族,首领,但是记录中却有神,这说明神造人之后,人并未在非洲建立文明 而是一直往北走,而海经里却有国的记录,也就是山经和海经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记载山川物产,一个记录文明。
  而山经记录里有神,而海经里更多是国家和人的情况,时间上看讲,山经完全早于海经,山海经虽是一本书,但是看成一个时代是不行的,后面写到海经的时候就会拿出证据。
  由此南山经一经之言,那些说中华文明起源古埃及的可以自行打脸了。
  日期:2017-12-03 23:29:46

  4,不周之山和昆仑之丘到底在哪里?
  山经里的西山经是最容易读明白的一篇了,因为有非常明确也非常容易定义的地理位置。相信稍有研究的都能直接读明白。
  1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仅从这第一句来讲,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这就是西藏的地貌,这个羬羊据现代考证也是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生存的物种。
  2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特别是这又西六十里,削成四笔,高五千仞,一仞按周尺算七尺,一尺二十三厘米,一仞就是一米六,五千仞就是高八千多米,其广十里,鸟兽莫居。这就太明确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由此定位开始向西近八千多公里,就是一直到西欧入海口,现今葡萄牙里斯本,相信这应该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而这部西山经里,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提到了不周之山和昆仑之丘,至于不周之山是不是传说中的不周山,昆仑之丘是不是就是昆仑,则先不用管,后面再印证。
  日期:2017-12-04 10:43:24
  "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虫焉】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从珠穆朗玛峰开始向西有里数相加,这个不周之山越过阿富汉在伊朗德黑兰附近。如果怒触不周山真的就是这里,那么中华文明上古史需要改写。
  但是后面有座山则更加说明真相: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距离这不周之山西北四百多里,是黄帝的活动地域,而又往西北四十二十里的钟山,其子曰鼓,这个很重要,这个鼓是谁呢?
  我们再看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上述的钟山就是鼓的封地,就是那山上开创音乐,艺术。
  日期:2017-12-05 09:54:21
  黄帝的封地离钟山只有四百多里,黄帝在搞提炼,搞农业培育,搞生态园区之类。
  接下来就更让人震惊,距钟山向西九百里记载着中华最早神话之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这个地方按标注距离算应该是在今伊拉克北部和伊朗交界的地方,说什么陆吾是狮身人面的可以打脸了,就算是,那也只是狮身人面是对神陆吾的纪念。

  而看后面这一段描述,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这个环境描述非常像圣经里描写的伊甸园。
  日期:2017-12-05 20:16:16
  昆仑之丘为帝之下都,这个帝并非指人类首领,因为人类首领是不可能有神而司之的,对于陆吾的描写,司职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这个囿,代表的意思有几种,一种是囚禁,一种是聚集,一种是圈养,最大可能是帝之聚集在一起开会的时候。

  如果昆仑之丘是为人类首领所修,会有资格命令一位,管理天之九部,管理航天的神来当守卫吗?当然不可能,这个帝之下都应该指的是神中的帝,才有资格让空军司令来看门,这个司天之九部是什么呢?记得三星堆青铜神树吗?一日居上枝,九日居下枝,这个九日可能就是天之九部.
  关于这个昆仑之丘,让笔者又联想到另一个传说, 巴别塔;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事件,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