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唐德宗的削藩之战》
第2节

作者: 二十九桥明月夜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了,这次外交风波如果我们站在唐朝的角度自然会觉得回纥人做的不对,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无理蛮横了。问题是,站在回纥人的角度那自然是唐朝那帮人太不上道了,因为你李唐现在都被安史的叛军打成了这副德性了,还不改以往在我们少数民族面前的霸道作风,还敢在我们面前牛逼哄哄啊,你们还以为现在是“天可汗”时代啊,可以把我们回纥人当奴隶驱使,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啊?要知道现在是你求我们,不是我们求你,没有我们千里迢迢过来帮你们平叛,你们还能安安稳稳坐在长安喝茶啊?而且我们可汗已经够能忍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容忍你们在他面前叽叽喳喳喷口水,听你们讲那么长时间的废话了,哪知你们把我们可汗的大度当作软弱了,真是不好好给你们一个教训的话你们还真以为我们可汗是软弱好欺负的啊,我告诉你们我们回纥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自此我们少数民族对你们大唐卑躬屈膝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后来大唐名臣李泌在与唐德宗谈到当年的这场外交风波时就说了,当年唐德宗李适的那帮手下对此要负很大责任,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让李适贸然进入回纥人的军营,而且事先也没有和回纥人经过充分的沟通,协商好双方见面时的礼节,以至于让回纥人借此找到借口闹事,从而引发出这场本可以避免的外交风波,所以这是当年李适的手下失职了,虽然他们为此挨了回纥人一顿打,甚至被回纥人给打死,而在这之前唐德宗李适一直是对当年他的属下为了给他出头而被回纥人打死的事心怀愧疚的。

  日期:2017-11-03 09:42:57
  漫评唐德宗的削藩之战(三)
  安史之乱后,李唐朝廷任命原燕朝降将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并赐名李宝臣;任命降将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这就是唐代河朔三镇最早的雏形。当然,这帮安史之乱的降将们本就是乱世中的墙头草,虽然迫于形势投降了唐朝,成为了唐朝的节度使,但在骨子里依然是拥兵割地的军阀,在他们眼里只有本镇的利益,指望他们投降之后能够从此洗心革面遵循君臣大义效忠于唐朝那是不可能的。既然他们可以因为利益追随安禄山、史思明造反,也可以因为利益背叛史朝义投降唐朝,那自然也可以因为利益而再度背叛朝廷。

  果然,就在他们投降唐朝不久之后便又故态萌发了,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幽州兵马使朱希彩发动兵变杀死朝廷任命的节度使李怀仙,随即自立为“留后”,朝廷出兵讨伐,却被朱希彩击败,无奈之下,朝廷只好任命朱希彩为幽州节度使。然而这一切还远未结束,后来幽州军队又再度发动兵变,杀死节度使朱希彩,拥立朱泚为留后,朝廷对此也只好听之任之,不久任命朱泚为幽州节度使。这还不算完,不久之后朱泚的弟弟朱滔又怂恿朱泚入朝,然后自己接替了他哥哥朱泚的职务,统领幽州,朝廷也只好照旧依照“惯例”任命朱滔为幽州节度使。

  当然相比之下,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就更加无法无天了,丝毫没有把李唐朝廷放在眼里,多年来魏博镇内的官员任免全由他说了算,朝廷根本无权过问,也从未向朝廷缴纳过任何赋税。说起田承嗣,确实是大有来头,他本是安禄山麾下的部将,先后追随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造反,最后迫于形势背叛了史朝义投降了唐朝,成为了唐朝的诸藩之一,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就这么一个资深的造反专家你指望他投降唐朝后能老老实实地效忠朝廷那简直比要他命还难,史书上对他有八个字评价非常贴切:虽曰藩臣,实无臣节。(《旧唐书田承嗣传》)

  当然,同为河北藩镇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原名张忠志)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虽然他也曾经出兵帮助过朝廷讨伐田承嗣,但在田承嗣死后,李宝臣就向朝廷上表极力替田承嗣的侄子田悦说话,迫使朝廷同意田悦继承田承嗣的魏博节度使一职。
  所以对于安史之乱后代宗时期的那些藩镇们,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编写的《资治通鉴》中有过这样一段概括与评价: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先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灵曜之乱,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为己有,正己又得曹、濮、徐、兗、郓五州,因自青州徙治郓州,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纳守青州。癸卯,以纳为青州刺史。正己用刑严峻,所在不敢偶语;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拥兵十万,雄据东方,邻籓皆畏之。是时田承嗣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宝臣据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各拥众五万;梁崇义据襄、邓、均、房、复、郢六州,有众二万;相与根据蟠结,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上宽仁,一听其所为。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以为猜贰,常为之罢役;而自于境内筑垒、缮兵无虚日。以是虽在中国名蕃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

  名为藩臣,实为异域,这便是唐德宗上台之初所面临的藩镇割据的现状。
  日期:2017-11-04 10:39:34
  漫评唐德宗的削藩之战(四)
  代宗朝时,困扰唐朝的除了藩镇割据这个问题外,还有就是宦官专权,由于唐代宗是唐朝第一个被宦官拥立的皇帝,所以他在上台之后对宦官也格外信任,先后重用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这些宦官,虽然后来代宗把这些宦官或废或杀,但结果往往是旧的宦官倒下了,新的宦官又上来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宦官专权的局面。相信每当看到这种现象,身为太子的李适总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莫非自己老爹脑袋被驴踢了?因为史书上明明就记载着东汉的桓、灵二帝就是因为宦官这帮奸佞才导致国家灭亡的,所以被后世人骂为昏君。老爹你学谁不好偏去学东汉的桓、灵这两个著名的昏君,放着满朝的忠臣不用,非要去用那帮死太监。咱们祖上太宗皇帝都说了,要以史为镜,老爹你怎么还重蹈东汉桓、灵二帝的覆辙呢?想到这儿,李适不得不感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所以李适在即位之后,决定要以史为鉴,马上着手清除宦官政治,李适知道这些年来那些权宦们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无非就是因为他们掌管着中央禁军神策军的军权,所以这回再也不能让那帮宦官掌管禁军兵权了,要不然我夜里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李适便与宰相崔祐甫商议,设计解除了时任神策军都知兵马使的宦官王驾鹤的禁军兵权,然后让时任司农卿的白志贞接管了神策军。
  白志贞,原名白秀珪,后被德宗赐名志贞,之所以选白志贞这么一个文臣来接管中央的禁军,那是因为唐德宗觉得把禁军交到宦官手里固然不行,但交到武将手里也同样不行啊,因为这年头犯上作乱的武将实在太多了,那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割完一茬马上又冒出来一茬,所以说这年头要让德宗相信哪个武将能永远效忠大唐不产生异心唐德宗还真不敢相信,所以武将这个群体和宦官一样也同样是德宗重点防范的对象。别说是那些藩镇大佬,哪怕是郭子仪这样忠心耿耿的武将,朝廷表面上要给予他极大的信任,但暗地里也得防着啊。所以唐德宗在即位后不久便开始想方设法削弱四朝元老郭子仪的权力了,他先是下诏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封郭子仪为太尉,给予郭子仪极大的荣耀。但同时除了保留郭子仪“中书令”这个职务外,其余兼职全部解除,并将郭子仪原来担任的主要军职分授给郭子仪麾下的三个主要部将李怀光、常谦光、浑碱,以此安抚人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