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54节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王弼把这些丝网全都扯开,只说书中隐藏的道理(义理)。从此,《周易》的说解中出现义理一派,和过去的“象数”派截然分开。
义理易出现之后,义理易与象数易从此又开始互相揪着头发争斗。
日期:2017-06-26 14:46:25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曹爽,何晏也跟着倒霉,被夷灭三族。
当年秋天,王弼也病亡,时年24岁。这位年轻的哲学大师像流星一样陨灭了。
何、王之死是正始之音的结束,玄学的第一小提琴手没了,它的第二场演奏在竹林中又已拉开了帷幕。
演奏者就是玄学人物画廊中何晏、王弼后边的竹林七贤。
他们的出场顺序是:山涛、嵇康、阮籍、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山涛是七人中的老大哥,为人很有器量,介然不群,别人骂两句也就当没听见,不跟这些人一样。
嵇康是个标准的帅哥,身材据说是长得龙章凤姿,没治了,是那个时代的男神,在20岁时娶了曹操孙子的女儿为妻,是曹魏宗室的女婿。
阮籍也是个帅哥,长得很排场(容貌瑰杰),他父亲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曾当过曹操丞相府里的高级办事官。
三人一见立刻成了好朋友,把臂入林,建立了基层不群组织——竹林会。
阮籍还介绍侄子阮咸加入,阮咸是个声乐家,也是个任达不羁的人。
山涛又介绍向秀加入。向秀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很内秀的人,他是竹林正始之音时期的歌唱家,大畅玄风的殿军人物。
七人中年龄最小的是王戎,是个小公子哥,当时才14岁。这王戎是个早熟的儿童,非常聪明,长得神彩秀彻,两个眼睛明亮,被人形容为“就像山岩下的闪电”,能两眼直盯着太阳看完了也不头晕目眩。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野兽戏,猛兽在栅栏中吼声震地,凶猛欲出,众人纷纷后退奔走,这王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让魏明帝看了都大奇,打听这是谁家孩子,这么有胆。
如果你说这是王戎岁数小,无知者无畏,那么王戎不吃大道边李子的事迹就是他非常聪慧的例证了。在一群小孩争抢着去吃道边李子的时候,他独不去争抢,别人说你快去呀,不去别人就吃完了,他说:“树在道边而多子,必是苦李子。”
在大伙儿疯癫哄嚷着都去捡便宜的时候,剩下不动,默默做事的人才是智者。
王戎十四五岁时和阮籍成了好朋友。阮籍比王戎大20岁,可俩人一见如故,就这样,王戎被阮叔叔带进了竹林。
最后加盟的是刘伶。刘伶长得个子不高,容貌很丑,是竹林中的一只小小鸟,为人放情肆志,在他那双小小鸟的眼睛里,有一种决世雄飞的欲望(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别看我不起眼,我看不上眼的东西还很多。
刘伶见了阮籍、嵇康,立马看上眼了,欣然神醉,成了二人的粉丝,和阮、嵇二人携手入林,同台演出,由票友变成了演员,走上了成星之路。
阮籍、嵇康是竹林北斗七星中的魁星。
阮籍还有个绝活,那就是能把眼睛弄成青白两种底片,见了俗人,用白眼;见了嵇康这些人,用青眼相待。一般人除了红眼、白眼外,是弄不成青眼的(青光眼不算),这个本领连“横眉怒对千夫指”的鲁迅都自叹学不来。
阮籍也做出了许多背礼任情的事。他嫂子回娘家,阮籍跑去和嫂子相别,有人告诉他:“男女授受不亲。”告诫他男女早在孟子时代就提倡不能通礼,私自赠受东西,互相来往。他说:“礼岂为我辈设?”把那人给顶了回去。听说人家有个女儿还没出嫁就死了,他觉得很伤心,和人家不认识,也跑去像哭未婚妻似的,大哭了一场。又写文章说那些礼法君子不过是“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就好像裤子中的虱子,逃于深缝,藏于烂絮,却自认为是好房子,一辈子不肯出裤裆。
这自然惹起人的憎恨。
阮籍等人的任情随性给沉闷的社会现实挖了一个通风口,也给自己引火上身,惹起了一些人的憎恨。
这里边最惹人的是嵇康。嵇康精通音乐,善写文章,又是个大才子,可他最喜欢干的活儿是打铁,他打铁的伙计是向秀。向秀可说是嵇康的铁杆,也最喜欢和嵇康大匠一块锻铁,两人打起铁来异常兴奋,旁若无人。
这天两人正打得火热,一队人马来到,为首一人锦衣绣服,下马走来,身后宾从如云。那人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二人。嵇康、向秀一看是钟会这位司马家的新贵,照旧打铁,没答理钟会。钟会独自一人带队当了半天观众,好是没趣,拔腿刚要走,忽听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跨马离去。
在这一刻,钟会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心中想的恐怕就是这几个字:“我要报仇,我要报仇。”
钟会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父亲钟繇(yáo)官太尉,封定陵侯,被魏文帝曹丕称为“一代之伟人”。皇帝心中的伟人跟我们今天理解的伟人肯定不是一个意思,不过也可想见钟繇在皇帝心中的位置。钟繇还是个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对楷、行书的形成和流传有很大贡献,是“书圣”王羲之的先驱。
在玄学大潮中,钟会也卷入其中,还和王弼成了好朋友。王弼是玄学领军人物,钟会谈玄的角色只能算个跑龙套的。
钟会也不甘心只当个跑龙套的,他还曾写成一本《四本论》,论才与性的关系,写完后想让嵇康指点指点,到了嵇康家门口又不敢进,撂下书跑了。
才性关系是当时人关注的话题。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对决定才的性很看重,什么性决定什么才,是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比如三国时魏国刘劭的《人物志》就说能钻研数理、色平而畅的“通微”之才是“智”性的表现,气清而朗、有文理的人是“礼”性的表现,有臂力的“筋劲”之才是“勇”性的表现,对才性关系作了具体说明。
钟会对才性关系也做了深入研究,但他对政治权位的兴趣,远胜于学术。他很快因有谋略而被司马师看中,成了司马幕府中的鹰犬,进入了中情局。
嵇康并不知道自己的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又著文宣传“越名教而任自然”,与司马氏当时的虚伪名教宣传顶了起来。
名教是儒家的产品,说的是名分礼教。
清静自然,则是老庄的行话。
任自然可以,越名教就让司马氏受不了了。
人家还想借用名教打掩护,做些指鹿为马的事呢。
竹林会并没维持多长时间,就各人干各人的事去了。山涛大哥率先走出了竹林,在仕途上越来越顺,并推荐嵇康出来做官。
嵇康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阐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严正立场,对山涛说:“老子、庄周是我的老师,而我又常常非汤武而薄周孔,不是做官的料。你可不要自己喜欢吃臭腐,也让别人跟着吃死老鼠。”
嵇康看来确实是庄子的私淑弟子,庄子当年就曾拿死老鼠讽刺过老朋友惠子,如今他又把山涛来比猫头鹰。山涛看了这封书信什么表情史无明文,肯定是哭笑不得,他了解这位老友。
然而,谁能想到,嵇康的言论却被一个人抓住了把柄,此人就是钟会,他已跟踪嵇康好久了。
他对司马昭说:“嵇康是条卧龙,不可用。说话言论放荡,非毁圣人,做帝王的不应容纳这种人。”
其实薄周公、孔子,帝王还能容。非商汤周武,那才是司马昭不能容忍的。司马昭当时正在加紧做侵夺曹氏政权的革命工作,而商汤、周武王都是老革命家,《易》经上说“汤武革命,应天顺人”,商汤、周武王的老革命家身份是得到公认了的,如今嵇康这位意见领袖说出反对革命的言论,正有志投身这项事业的司马昭哪能容得了这个。
司马昭动了杀心。
那是一个下午,嵇康在刑场上顾视日影,向人要来琴,弹了一曲《广陵散》后,从容就义。
嵇康之死是竹林之游彻底散伙的标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