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23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最高评价,如果哪位同学毕业时能得到老师的这个“学归”导向评价,那他可就真的学霸一方,比单纯捞个“海龟”厉害多了。
  可喜的是,我们这部国学史后边还有两位得到过这个评价,他们也确实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不仅学霸一方,而且名满天下,影响了后来的国学史发展。
  丁宽就这样满载着老师的希望而归。
  七国之乱时,丁宽在梁孝王的军队里当将军,奋力抵抗叛军,以儒师的身份带兵打仗,被人尊称为“丁将军”。
  丁宽从奴隶到将军,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我们的《易》就先传到丁宽为止,让这位将军稍事休息。
  他实在太累了。
  
  最后说一说儒家典籍中的老五《春秋》。孔子的《乐》丢后,钻石王老五就是他了。
  这五本书中最特殊的是《春秋》,秦始皇一把火,不但没有烧绝,事后一清点,还多出了两本《春秋》传,真可谓“秦火烧不尽,春风秋又生”。
  《春秋》是孔子晚年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一本书,不像《诗》《书》《礼》《易》那四本是采取拿来主义,最后久借不还,成了儒家典藏。
  孔子写完《春秋》后,授给子夏。子夏跪着接过了老师的大作。在授书仪式上,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子夏说:“后世知我是因为《春秋》,罪我也是因为《春秋》。”子夏深感肩上的任务重大,表示一定要深深领会伟大导师的指示精神,把《春秋》学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经过几代传授,在战国中后期,出了两个人为《春秋》作传。一个复姓公羊,一个复姓穀(ɡǔ)梁。由于对《春秋》的内在精神理解不同,两人的传记风格也迥然不同。
  公羊着重阐发书中的微言大义,认为领导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有深刻含义,要深度挖掘;而穀梁先生在这方面表现得迟钝,领会差点,在阐释春秋时发挥少,挖得浅,对领导指示精神没吃透。
  穀梁最终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以上是儒家五大书籍《诗》《书》《礼》《易》《春秋》的血泪辛酸史,如今到了新社会,新社会新气象,儒家的好运来了。 
  景帝死后,他16岁的儿子刘彻即位,这就是汉武帝。武帝刚即位不久,就有人上书说鉴于皇帝陛下还未满18周岁,是个未成年人,请求到皇帝身边来宿卫,誓死保卫皇帝陛下。
  这上书人不是别人,就是上一回叙述的儒家鲁诗大师申培的弟子王臧。他从申培老师办的私立山东大学毕业后,来到长安,当了太子的老师,后来因事被免去。这次武帝刚即位,自告奋勇,上书要求宿卫。
  武帝立即照准。干了不到一年就把王臧升为了郎中令。
  秦汉的高级官员有三公九卿。秦代的三公大致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奉常、郎中令、廷尉、治粟内史、典客,宗正、少府、卫尉、太仆。到了汉代,三公九卿的名称有所变化,比如奉常改叫太常,治粟内史改叫大司农,郎中令也曾改叫光禄勋等等。

  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是守卫宫殿的最高长官,地位显要,相当于国家中央保卫局局长(正部级),这王臧升迁得确实很猛。
  武帝喜好文辞,是个文学小青年,又下诏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士。把这些人招来后,还没安排工作,丞相卫绾(wǎn)就坐不住了,他奏报说:“那些所推举的贤良,其实都是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一类人物,让他们上岗,只会扰乱国政,请全部罢黜不用。”
  武帝刚即位,有好多东西还不熟悉,没经验,什么还得依靠人家,一听说乱国政,也只好辞退了这些人。但终究憋着一口气,后来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做事碍眼的卫绾的丞相职给撤了。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fén)为太尉。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田蚡是武帝的舅舅,皇亲国戚,都是自己人,好办事。武帝倚为左膀右臂。这两人都好儒术。

  二人又推举赵绾为御史大夫。
  这赵绾也是鲁诗大师申培的弟子,也毕业于山东大学。到此大家都明白了,原来武帝是要有所变革,他用的是儒家的班底。
  秦汉的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是行政、军事、监察的最高长官。武帝有了这三驾马车,又有王臧在身边宿卫,从中出策,仿佛要往儒家的大道上长驱直奔,大干一场了。
  日期:2017-05-31 09:37:04
  第十二回窦老太让儒家下课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
  赵绾、王臧的第一站就是请立明堂以朝诸侯(接见诸侯),这是儒家所说的明堂的主要功能。明堂是儒家津津乐道的盛事,是兴太平的标志。可是这明堂是古代建筑,到汉朝时,连个遗址都没留下,只在儒家杂志上有过介绍。赵绾、王臧不能完就此事,于是在武帝面前推荐自己的老师申培做设计师。
  武帝一听,立刻照准,派使者带着礼品,驾着驷马软卧车前去迎申公。
  申培当年被自己的坏学生楚王刘戊枷着脖子,穿着红囚衣在市上舂米,被放回后本不想再出来做事。无奈这次是自己的两个有出息的学生恳请出山,又是皇帝相邀,只好上路,踏上了西去的专车。
  到了皇宫中,见武帝,武帝降礼相迎,亲切接见了申公,然后问以治乱这些事。申公此时已80多岁了,也不知小皇帝心思,对说:“为治者不在多言,只要力行就可。”

  这时武帝方好文辞,又血气方刚,正要有所兴作,听见儒家大师说出黄老无为这样的话,默然无语。心想这位儒师是不是老糊涂了,搞什么友情客串。但既然已请来,也不能说别的,就拜申公为太中大夫,住在宾馆里,跟赵、王两个徒弟商议明堂这件事。
  窦婴、田蚡、赵绾又商议要去除关禁,遣列侯回到自己封地上去,以显示太平。谁知这下捅了马蜂窝,太平不成了。要知道贾谊当年就栽在这事上。这些列侯有许多娶的是皇室公主,这些小姐都是京城长大的,本身就娇气,谁想远离繁华的大都市,放着北京户口不要,去偏远的小县城当县侯呢,将来孩子上个好大学都不方便。这些公主就跑到窦太后那里诉苦。
  
  武帝即位后,窦太后又长了一辈,由原来的母后升为奶奶后,尊号是“太皇太后”。窦老太太喜好黄老道家,可武帝却好儒家,心里对这个17岁的小孙子已是不悦。
  偏武帝手下的三巨头窦婴、田蚡、赵绾还要大搞特搞,隆重推出了孔儒之术,连张图纸都没有,一上来就盖古代建筑,岂不是玩笑。得到我的施工许可证了吗?这窦婴还是自己的侄子,也夹在里边起哄,窦太后更加不高兴。
  御史大夫赵绾又在武帝面前说:“今太后已老,以后奏事可不必让太后知道,让她真正地清静无为。”

  武帝点头,当即批准说:“可以,可以。”
  窦太后听说后简直是怒不可遏。这些儒生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竟管到奶丨奶丨头上来了,竟敢安排奶奶的退休生活。当年一个辕固就让窦太后大伤脑筋,如今又有这群儒生来捣乱,一团怒火都发在赵绾身上,把武帝喊了来,当面责让说:“你找的这是个什么人?这又是一个新垣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