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来了》
第5节

作者: 白青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爸和马远大却都没怎么吃。马远大不知道是否单位遇上别扭事,从孟锦回来就跟呆头鹅一样,没怎么说话,看起来心事重重的。刚才端饭菜时,还心不在焉的把炒菜铲当成公用勺子放汤盆里了。
  老爸是特别愿意跟婆婆聊天而顾不上吃,就跟多年才遇见知音般兴趣盎然,说完《红楼梦》,说巴金的《家》,接着又说起张恨水。
  孟锦发现婆婆最喜欢的是张恨水,简直把张恨水的小说都如数家珍,里面的人物名字、主线副线也说得头头是道。老爸听得入了迷,一直抓着公用勺子,既不舀汤也不搁下。孟锦不得不提醒老爸,谁知老爸当她是空气,眼睛都没向她瞟一下,继续说着刚才的话题。孟锦一时颇为尴尬。
  婆婆赶紧笑着圆场:“亲家,先吃吧,吃完我陪您接着聊。要不汤凉了味道就不好了。”
  老爸说:“听亲家说话比吃饭要有意思,您别误会啊,您的饭做得非常好吃,比我那个老伴要强多了。主要是符合我的胃口,清清淡淡,保存了食物本来的样子,还特别回味无穷。我老伴,老家在东北,大城市铁岭的,来这里多半辈子,口音倒是改了,口味一点不变,就爱吃咸的,炒菜时放的那个盐,不知道要打死多少个卖盐的。煮的米饭,总放不合适水,弄得饭不是饭,粥不是粥。我一说,她就说我们牙口不好,得吃烂乎点的。您做出来的就粒粒分明,入口还软和。唉,都是一样的电饭煲。”

  孟锦白了老爸一眼,讨好人家也不带这样的。幸亏老妈去大连了,要不这饭桌上说不准就有醋味袭来。

  老爸继续当孟锦是空气,对婆婆说:“惭愧啊,我还自诩专业搞近代文学研究的,思维模式都在一条老路上,还是亲家的见解独到,我那几篇文章通通都要改。”
  婆婆笑笑说:“亲家客气了,您才是专业大家。我看书都是解闷用的。”
  老爸摇着头,忽扭脸冲孟锦说:“小锦啊,你别觉得是个科班出身的,就自视甚高。你婆婆的文学素养可不是你那几年本科就能养成的,多跟着学学吧。我搞了这么多年的研究,连你婆婆一半都比不了。”
  没等孟锦搭话,老爸又转过脸接着跟婆婆说,“您比我年长,是很晚才有的儿子吧,听说姑爷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您一个人拉扯孩子真不容易啊,可是您很会教育,教育得很好。姑爷知书达理,做事成熟,知道分寸,特别懂事。我们老两口都很满意。我以前不明白姑爷怎么这么优秀,今天见了您,我就明白了。您这么高的素养,别说在乡下,到城里那也是凤毛麟角。孩子能教育不好吗,难怪姑爷能在县里考了个探花。当年国家曾号召晚婚晚育,我跟我老伴积极响应,也是很晚才有的小锦,结果凡事都宠着她,稀罕得有些过了头。小锦这孩子,心地是没挑的单纯善良,就是有时候爱耍个小脾气,使个小性子。以后住在一起,哪里做得不合礼数了,您该说就说,多费心吧。小锦的工作也是做近代文学研究,单位评职称需要看发表多少文章,都发到什么级别的报刊上。小锦很努力,写过不少文章了,中职也评上了,下一步就是还得积累,争取够年限早日提个副高。副高以上的职称评级,名额限制的很严,国家级刊物上必须要多发些,才有把握。小锦现在的水平差些火候。倒也有花钱就上的国家报刊,不过拿到圈里评级不够权威。您以后可得多指点些,我的水平不行。去年小锦有篇稿子有幸被一家大出版社相中,有机会与几个国内知名搞文学研究评论的合作共同出本书,编辑提出不少修改建议,小锦很上心,我也帮着小锦改,一审二审全过了,卡在终审,最后还是被退稿了,非常遗憾。那个时候,您要是在旁边,给小锦指点指点,没准就行了。”

  婆婆微笑着表示说:“亲家太客气了,我很有幸遇到小锦这样的好媳妇。长得漂亮,性格又好,念的书多,是个文化人,我一个乡下老太太哪里指点得上。我就是来帮着照顾小两口的生活,让他们安生工作。”
  老爸赶紧说:“亲家,我可不是捧着您说假话。我的文凭应该是比您高,但我的知识水准肯定比不上您,您今天来一说起话,我就知道了,您厉害。我琢磨很久都琢磨不透的地方,您这片言只语,我的思维就活泛了,就转弯了,原来这作者是这样打伏笔暗示,原来这里这么写,是当年真的有这风俗。您能够补充详尽的细节,一听就特别靠谱。我扎在文献资料堆里都查不到啊,您真是厉害。”

  孟锦终于控制不住羡慕嫉妒恨了,才一天的光景,老爸就这样没远没近地捧着婆婆,还逐个贬损自家人。还有,她曾经不知费了多少唾沫,使劲在父母前夸奖马远大,老爸从来是哼哈着,立刻忙乎起别的事情给岔开了。今天竟主动给了马远大这么高的评价,还把孟锦去年最不痛快的,辛苦熬夜大修大改的文章最终被出版社退稿的事情都给说了出来。按照老爸平日里的倔强耿直劲儿,绝不存在讨好之说,就是跟婆婆对上脾气了,看姑爷比亲闺女都顺眼了。

  怎么这婆婆一来,老爸竟不像自己娘家人了。
  孟锦咽下差点没噎着自己的香菇,故意提高声音,拉长声调说:“民国的作家,我只喜欢张爱玲。张恨水的小说其实跟琼瑶的没什么两样,就是流行的通俗文学。当时红一阵子,要不是现在拍成影视剧,有几个人能知道张恨水,近代文学史基本是忽略张恨水的。他的文字跟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功力,位置不高是应该的。张爱玲的文字才称得上是艺术。她把中国小说的水平推上了一个巅峰,到现在我也没觉得谁能出其左右,她随手写出的闲话散文也一样的高水准,这就是天才。我念大学时毕业论文是张爱玲,现在主要研究的也是张爱玲,她的生前身后都是高手寂寞,只有模仿者,没有媲美者。早期的丁玲倒是差点可以开辟另一种风格的高峰,后来可惜了。不过研究丁玲的个人史比研究她的作品有趣。”

  没等老爸搭腔,婆婆忽然语速很快的说:“我倒不晓得张爱玲,琼瑶,丁玲,是后来走红的吗,我还是觉得张恨水写得最好看,看上一期就勾得人吃不下睡不着,非得连载完了才作罢。”
  孟锦当然听出婆婆对她的不满。看上去温和隐忍的婆婆竟如时下那些不成熟的低龄粉丝,绝不容许任何人对自己的偶像稍有不逊。难怪俗话都说老人跟孩子没什么区别。

  孟锦忽然觉得好笑,也有点不安。婆婆辛辛苦苦给做了可口的晚饭,又陪着老爸聊天解闷,自己争强好胜得过分了。
  老爸从单位领导位置上退休后闲在家里,觉得很不习惯,总是睡不好食不甘,还常伴随几声慨叹,老了,没用了,等着见马克思吧。老妈给孟锦打过好几次电话,说怕老爸再闲下去,要得抑郁症。后来孟锦想出主意,鼓励帮助老爸开了个微博,又耐性教会老爸怎么使用长微博,写点老本行文章发上去。老爸的情绪果真渐渐好了很多。今天晚上,孟锦又看到了老爸刚刚学会发微博,有人给评论留言时的开心兴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