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来了》
第3节

作者: 白青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婆婆的回答,竟完全背离了她的预设。这实在让她对婆婆已形成的居高临下的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兵来将挡,水来土吞吧,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孟锦平复下内心的翻滚思潮,嘲笑了下脑瓜里的丰富联想,就打开笔记本,上网玩起了欢乐斗地主。手气还真不错,几次大倍数轰炸,外加一次春天,被系统踢进了大场子。
  孟锦精神抖索地还想斗下去,马远大高声叫她出去吃饭。
  日期:2017-06-05 06:22:19
  (5)

  西式晚餐都摆上了桌子。大椭圆白瓷盘子里放着煎好的牛排,牛排下面铺着卷心菜叶,点缀着几片西兰花瓣,胡萝卜片,颇具些唯美的艺术风格。两个中型圆白瓷盘分别放着水果沙拉和蔬菜沙拉。
  桌上最热气腾腾的是罗宋汤和切片面包。色彩丰富鲜艳的罗宋汤装在大敞口的白瓷罐里,罐旁配着长柄的白瓷汤勺。刚出面包机的切片面包没有简单的放在长方白瓷盘里的,而是细致的铺垫着印有浅色花纹的雪白餐纸,有着小资情调的讲究。
  三人座位前已经分别放好了,被浅浅地倒进了红酒的长脚酒杯,刀叉和小碟子、小碗、小勺整齐划一的放在酒杯旁边。
  这套西餐具还是孟锦结婚时候亲自买的呢,但她没在家里做过一次西餐,所以器具连外包装价签都没拆过,就被冷落进了杂物间。这娘俩竟能找到它们,并擦拭得光彩照人,用途分明的摆上餐桌,令孟锦有点惭愧。
  孟锦蜻蜓点水般挨个尝一口,就知道婆婆是真的会,而且使用了开在中国的西餐厅的改良做法,非常适合中国人的肠胃。香甜的水果沙拉,咸甜的蔬菜沙拉,酸甜可口的罗宋汤,嫩嫩的挂点血丝、煎得七八分熟的牛排,配置的红酒带着不俗的醇厚绵长。切片面包里的鸡蛋应该放了不少,这跟孟锦每天早起给自己做的面包一样风格,她最喜欢多加鸡蛋。
  不过还是牛排和罗宋汤最得孟锦的心,比她常去的那个西餐厅做得还要好吃,整个价格算下来大概不足西餐厅的三分之一。

  马远大一直在紧张地观察孟锦的神色,发现她的脸部线条正在趋于柔和,就问:“不错吧,小锦。”
  孟锦轻笑着端起酒杯,说:“远大,来,我们一起敬妈,谢谢妈做的晚餐。”
  孟锦觉得自己举杯的姿态做得非常优雅,可她很快发现对面婆婆的动作毫不逊色,倒是马远大跟抓大茶杯似的露着怯。
  婆婆微笑着抿口红酒,轻轻放下杯子,接着动作娴熟地切起牛排,孟锦忘记了自己吃,目不转睛地盯着婆婆的刀叉交替动作。旁边的马远大手忙脚乱将一块牛排弄到地上,慌张地起身去捡,婆婆没有理会,顾自吃着,吃得津津有味,气定神闲,没发出半点声音。

  孟锦一阵心神恍惚,若不是婆婆依旧穿着寒酸的衣服,梳着土气的麻花盘头,加上黑黄色满是皱纹的干瘦脸庞,她差点以为这是个来自大都市的名流贵妇。
  吃罢晚餐,马远大张罗着打开电视,跟婆婆一起坐到厅里的长沙发上选剧看。孟锦面无表情的开始收拾餐桌,马远大立刻过来殷勤地抢着把杯碟端去厨房,开始清洗。孟锦就去洗澡了。
  等孟锦洗完出来时,发现那娘俩儿都在书房。马远大站在家用小梯子上,正在书架最高层翻找着。
  孟锦走了过去问:“找什么呢?”
  婆婆笑笑说:“电视上没啥我爱看的,挺无聊的。刚才远大给我找个宅门剧,说是很火的,上岁数的人都爱看,我看两眼就看出很多地方都不对。就说衣服吧,富家小姐、太太在家也不是穿成那个样的,那种面料款式的旗袍是出门会客,参加个什么活动的礼服。谁在家没事穿成那样的,行动坐卧也不方便啊,在家是有家常衣服的,还有太太的出身是大户人家,怎么一有点事就能当众就大着嗓门连喊带叫的,那不合规矩,会被人笑话,说成悍妇的。不仅影响影响自己的声誉,也影响娘家和婆家的体面。我是看不下这样的剧,也许现在的人们太不了解那时代了,觉得好奇才爱看。我想看会儿书。远大说家里有本《聊斋志异》,我让他帮着找找。”

  婆婆说的时候,黑黄干瘦的脸庞,始终挂着非常富有教养的温婉笑容。经历过西餐牛排罗宋汤之后,孟锦不那么大惊小怪了,她对马远大说:“你下来,没在上边,底下这格就有。”
  婆婆说:“远大刚才拿了,这种版本太新鲜,我看不习惯。”
  马远大说:“是啊,妈说喜欢看老版本的,我记得家里有,前两年我从旧书摊淘的。”
  文言繁体字竖排版的《聊斋志异》,马远大是买过这么一本书,翻看几次觉得实在费劲,就放在书架最高的地方权当收藏了。孟锦仗着自己中文系科班出身的,有点底子,还背过其中的两篇应付考试,就一边奚落马远大,一边骄傲的拿过来看。但是,文言加繁体,让她耐不下性子,并且竖排版让她看一会儿就看串行,只能囫囵吐枣般去揣摩蒲松龄老先生的意思。捱过半个小时,孟锦推说眼睛疼,把书还给了马远大,再也没动过。

  后来书店搞促销,她买了本打了三折的精装插图铜版纸印刷的《白话聊斋》,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全本,从此开始理直气壮地,对所有根据《聊斋》改编的影视剧痛心疾首的批判。
  想到此,孟锦又一阵心神恍惚。婆婆不是村里的,婆婆不是农家妇,婆婆是金玉满堂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落难在乡间,隐姓埋名几十年。婆婆是谁都不识的金镶玉,如今,终于要在我这个儿媳妇面前灿烂了。
  日期:2017-06-06 05:57:42
  (6)

  马远大终于翻出了灰尘累累的《聊斋志异》,下了小梯子,递给婆婆。婆婆激动得如获至宝,唤马远大赶紧拿来抹布,然后就以弱风拂柳的力度,将书里书外的浮尘掸了又掸,擦了又擦,方才捧着回了自己的房间。
  看着婆婆迈着犹如少女般轻盈优雅的步子离去,孟锦费了好大劲儿定下神来,对马远大说:“你姥爷家是做什么的?”
  马远大挠挠头说:“当年好像成分挺高的,被批斗过,我妈不愿意跟我讲家里以前的事情。我爷家以上三代全是根正苗红的贫农,到我爸这儿,成了村里的知识分子,当过民办教师呢。村里人都说我家祖坟地方找的好。虽说我家五代单传,我爸刚五十多岁壮年时就去世了,可我是这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县考第三。我爸妈结婚很多年才有的我,当时还想着不行抱养个吧,要不这老了咋整,结果我终于呱呱坠地。我妈说我爸都不知道怎么疼我好了,我妈没奶水,我爸想尽一切办法借钱买奶粉。后来为了让我能长期喝上奶,还特意养了两只羊。可我现在根本想不起来我爸长得啥样。唉,我爸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我妈也没有,我家没有全家福。开始舍不得照,后来就忘记照了。我小时候从没断过奶,直到自己不想喝了。我特别喜欢吃我妈做的面条,烙的饼。村里人都说我就是喝奶时间长,才比别的孩子有出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