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祭坛上的游戏——中国古代宫廷政变》
第59节

作者: 庶民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14 12:25:06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七月,一颗彗星突然出现在西边天空。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的说法,彗星出现意味着除旧布新。
  太平公主马上找了一个术士去劝说李旦:“彗星出现,当是除旧布新的变象,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
  所谓帝座,就是天文学上的武仙座星,是所谓天皇大帝的外座,象征皇帝。而前星是指天文学上所谓心宿的前星,象征太子。象征皇帝的星星和象征太子的星星都有变化,这意味着李隆基已经不安其位,有当皇帝的动向,如果李旦不想让他当皇帝,他恐怕会篡位!
  术士说完后,一直在偷偷地注视皇帝的表情。李旦忽然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神色,长吁一口气,说:“朕早思传位,今天象又复如此,尚有何疑?传德避灾,吾意已决!”我要顺应天象,传位太子!
  听到术士的回话之后,太平公主几乎当场晕厥。她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她立刻入宫面见李旦,同时调动她在朝中所有的力量向李旦劝谏,请他收回成命。
  然而决心已定的李旦根本不为所动,他说:“中宗在位时,奸臣当道,天象屡变,朕当时就请求中宗在皇子中选择贤明的儿子立为太子,以化解灾异。中宗为此大为不悦,朕担忧恐惧,数日不食。难道朕当时能劝谏别人,而今自己却反而做不到吗?”太平公主和她的党羽们听了他这番高论,面面相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李隆基即刻入宫,匍匐在父皇面前说道:“臣因尺寸之功,被破格立为太子,已感不能胜任,没想到陛下突然传大位于儿臣,不知何故?”

  李旦说:“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都是你的力量。如今帝星有变,预示社稷之灾,因此传位于你,希望能转祸为福。你不必疑惑!”李隆基还是坚决推辞不受。
  李旦说:“朕知道你是孝子,但你何苦一定要等到朕死后才即位呢?”说完,李旦挥手让他退下。既然父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隆基还有什么可谦让的?他流涕而出。
  太平公主见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就劝李旦说:“即便是传位也仍须总揽大政,不宜彻底放权。”她想让李旦保留一部分权力,以继续保持她对朝政的影响力。李旦觉得太平公主提议的很有道理,可以保证权力平稳过渡。三郎尽管能力过人,可毕竟还年轻,既然把他扶上了马,那就再送他一程吧。
  李旦随后便对李隆基说:“你一再辞让,或许是因为治理天下事关重大,希望朕仍兼顾其责吧?当初唐尧将帝位禅让给虞舜后,还要亲自到各地去巡视。朕虽传位,岂忘家国!日后的军国大事,朕自当兼顾。”

  公元712年阴历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唐玄宗。李隆基尊李旦为太上皇,凡涉及到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及重大刑狱政务军事问题由太上皇裁决,其余由皇帝裁决。太上皇自称朕,命令称为“诰”,每五天一次到长安城的正殿太极殿去接见群臣,皇帝李隆基每天在偏殿武德殿接受群臣朝见。
  八月初七,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李隆基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在形式上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但事实上他的力量非常弱,跟太平公主比完全处于劣势。
  在整个宰相班子中,只有一个刘幽求是他的人,还有一个魏知古是太上皇的人,其他都是太平公主的党羽。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也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手里,根据李旦软弱的性格,他的权力差不多就是太平公主的权力。
  这样的皇帝不好当。

  日期:2017-06-23 21:57:31
  7剑拔弩张 太平后下手遭殃
  1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11月份,长安城里忽然传出一条消息,太上皇李旦让皇帝李隆基巡行边疆。李旦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下这么一道诏令呢?

  虽说李隆基接班当了皇帝,但是大权还掌握在太上皇李旦的手中,而太平公主又控制了多位宰相,所以李隆基真正能够行使的权力比较少,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让李隆基很不痛快,他就想主动冲击一下太平公主。
  正好这时候一个叫张暐的羽林将军来求见他。张暐为什么找李隆基呢?是刘幽求让他来的。
  刘幽求自视甚高,以首席功臣自居。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刘幽求也当上了宰相,可并不是首席宰相,前面的位置全让太平公主的人给占了,这让刘幽求非常失望。他想我是皇帝的跟班,怎么斗不过太平公主的跟班呢?看来只有把太平公主搞掉,皇帝才能够真正大权独揽,我也才能真正被安插到理想的位置上。
  为了实现自己位极人臣的梦想,同时也为了帮助李隆基巩固刚刚到手的皇权,刘幽求决定再搞一场政变,彻底铲除太平一党!
  要搞政变,就得联络军队。张暐原是潞州的一个县令,李隆基在潞州当别驾的时候,张暐倾心结交李隆基。李隆基登基后,为防范太平公主,特意将张暐调任右羽林将军,把一部分禁军兵权交给了他。

  刘幽求马上找到张暐,二人很快就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先天元年八月份,张暐去李隆基请示,跟他说:“窦怀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太平公主一手提拔的,如今他们利用宰相的权力日夜密谋,事态已经非常严重。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陛下不早点除掉他们,一旦他们先发制人,陛下和太上皇恐怕都会有危险。臣以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将他们诛杀!臣已经与刘幽求定好了计策,臣既然职典禁兵,自当为陛下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只等陛下一声号令,臣等即刻动手。”

  李隆基知道,自己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了,迟早会有刀兵相见的一天。张暐话音刚落,李隆基就表示赞同,并且仔细叮嘱了一番,告诉他事关重大,务必严守秘密。
  张暐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没过几天,他就把这件事泄露给了一个叫邓光宾的侍御史。
  李隆基得知计划泄露,大为惊慌,如果让太平公主知道,岂不是送给她一个废黜自己的借口?主动承认总比等着别人揭发强,他唯有壮士断腕,主动把刘幽求和张交出去。李隆基立刻呈上一道奏章,交代了刘、张二人企图动用武力对付太平公主的计划。
  李旦心里明白,李隆基政变对付的固然是太平公主的党羽,但这些人也都是自己任命的宰相,李隆基真正想要推翻的是自己的最高权力。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十九日,李旦下令,将刘幽求、张暐、邓光宾全部逮捕下狱。主管法官当然看着太上皇的脸色行事,审讯后上奏:“刘幽求等人离间皇上的骨肉亲情,按律当斩!”李隆基出面向太上皇求情,说刘幽求有拥立大功,请求免他一死。李旦最后接受了李隆基的请求,将斩刑改为流刑。八月二十六日,刘幽求被流放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张暐流放峰州(今越南永安县),邓光宾流放绣州(今广西桂平市)。

  政变计划曝光后,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无不恨得咬牙切齿。崔湜暗示广州都督周利贞(当年被崔湜引荐给武三思残杀五大臣的人)让他暗中除掉刘幽求。
  刘幽求有一个好友王晙,当时正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担任都督,他获知了崔湜的阴谋,便强行将刘幽求扣留在自己手里,不往封州发送。周利贞频频发出索要刘幽求的公文,崔湜也一再向王晙施压,但王晙始终置若罔闻。
  刘幽求担心连累朋友,说:“你抗拒当权宰相,保护一个被流放的人,恐怕不仅不能保全我,还会连累你自己。”
  王晙不以为然:“你所犯的罪还不至于让朋友与你绝交,我就算因此受牵连,也绝不后悔。”还是坚持不肯放行,刘幽求就此逃过一死。
  这场未遂政变对李隆基而言是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尽管他万分惊险地躲过了被废黜的命运,却被迫自毁长城,亲手斩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使自己原本就有限的势力再次受到了严重削弱。此外,这起打草惊蛇的事件也过早暴露了自己的意图,让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的警惕心得到空前加强,甚至促使他们加快了反击的步伐。

  太上皇李旦和皇帝李隆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儿子刚刚继位才一个月就要搞政变,他真怒了。先天元年十一月,李旦抛出一纸诰命:命皇帝离开京城,出巡边疆!东边从北京开始巡视,一直巡视到西边甘肃,基本上就是整个北部边疆。这对于李隆基来讲,可是晴天霹雳,一旦他离开京城恐怕就要被废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