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或听说的鬼话事儿》
第42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11 14:13:31
  第九篇 巫婆(续十八)
  诚然,基于那些年强大的政治同化作用,在潜意识里,人们也许会对有点装神弄鬼的女巫表示蔑视或不屑,而真正到了自家碰上生老病死和凶吉祸福的当口,却谁都第一时间想起了巫婆的玩意,恭敬得如见了自己的祖宗,此时再也没有那种冷冷嘲讽的本意。
  这是不是俗世人的一种另类“人格分裂”?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当然,这也不怪俗世人的势利,因为人活在世上,安全需要很多时候是能排上第一顺位的,如果能花钱买个心安,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只此一种最朴素最贴地气的需要,即使是装神弄鬼,谁又能怕被嘲弄而让自己惴惴不安呢?
  何况,人类本来就充满矛盾和未解之谜,在迷茫的时候能求助于神秘力量,也是一种福气,不然的话,为什么作为天子的汉文帝,还能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不问苍生问鬼神”呢?还是那种“可怜夜半虚前席”的虔诚。
  日期:2017-06-12 15:12:42
  2017-06-12 14:42:06 评论
  人家都不喜欢你那充满敌意和优越感的傻B建议, 你还兴冲冲地硬塞过来,以为给别人送大礼,当人家是受虐狂啊,有病,人格四五岁的小屁孩型,居然拉黑还要你批准,不然就不自信,什么混蛋逻辑,不想给你骚扰行不?当自己是金牌点评师了,自作多情。告诉你,你写,我绝对骂你都懒。
  鼎湖听泉: 2017-06-12 14:50:21 评论

  从来没主动攻击过别人,但对刻薄嘴欠的绝对没好脸色,怼他一面屁,蛮爽的。
  日期:2017-06-12 15:46:59
  我都说过,只要有一个喜欢的读者,我高兴的话都会写下去,绝对不会刻意讨好不怀好意的刺头儿读者。草,呛声,我更加拿手,放马过来,谁怕谁啊。  
  日期:2017-06-12 16:18:36
  资治通鉴:
  十月甲午(初十),安禄山上奏说:“我讨伐契丹来到北平郡,梦见先朝名将李靖与李绩向我求讨食物。”于是玄宗下令为他们建庙。安禄山又上奏说祭奠的那天,庙梁上长出了灵芝草。

  日期:2017-06-14 15:36:31
  第九篇 巫婆(续十九)
  一般来说,乡间巫婆的主要职责,最基本的就是通灵,即交通人神,是鬼神和俗世人联系的桥梁或载体,也可以说巫婆是半神半人的角色。
  至于巫婆的业务范畴,大到驱邪避鬼、占卦招魂、祭祀祈祷、避灾解难、预测前程,甚至于求子去病、诅咒巫蛊什么的,五花八门。本事小的,至少也能主持个普通的丧葬仪式,不一而足。

  正因为以上所列项目和仪式,大都与俗人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属于切身利益的东西,除非科学有效解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所有疑问,不然的话,升斗小民还是爱有事无事就“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样的一种古往今来的“陋俗”,还是得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即使是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几有代替人脑趋势的高科技时代,占卦算命也不曾绝迹甚至有了“电子算命”的科学包装,简直就是鬼神交通的高科技变种,叹为观止。

  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人们还有事求于鬼神,那么巫婆的职业就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或成了“夕阳产业”,无人问津。
  这个,皆因“需求解决一切”。
  日期:2017-06-17 13:53:32
  第九篇 巫婆(续二十)
  正如一位文友秘说:“巫婆这种东西很难说好坏,巫婆存在了上万年,从胡夫金字塔到东北跳大神,如果一点效果没有,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确实不无道理。
  这可能正是那句老话“存在就是合理”在心中的合理投射。尽管现实生活中我们无聊的时候,也总是喜欢把巫婆的颇有点滑稽色彩的跳大神仪式开涮一番,以驱除无聊。
  而当我们无端遇到邪门之事时,一些人首先想到的,还是那些会跳大神的巫婆的消解玩意。
  村中曾有一人到城里打工,可能是租住的房子有不干净的东西,住了不久便受惊吓几次,忽然间便失去了劳动能力,只好由家人领回家静养。
  回家之后,村人去问禁于仙花,仙花一番颇有激情的迷离跳大神之后,立马从鬼神处侦知了村人租住的房屋有人曾暴病而死,村人被他上身了,才得的惊吓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再由仙花念经驱鬼之后,受到骚扰的灵魂才得到安静,不久就能下地干活了。
  后来,不服气的村人出去打听自己租住得病的房屋到底有什么凶事,才从旁人那里知道这屋子有一个租者得了急症而死,死后半个月才被人发现,居然东家没讲清楚情况又租了出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