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认为有必要用一句话来侧面地透露一下我的观点——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勃焉。
日期:2017-09-14 00:12:05
第三十四章 落子西域
皇帝似乎有意考校霍光,这日晚上,用膳的时候稍稍喝了两杯的刘彻突然问霍光,今后和匈奴的政策要何去何从。这样的情形由不得霍光用沉默应付,皇帝这一生都在外征四夷,所以对匈奴的政策就一个字,打。
但是,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似乎进入了瓶颈期,这个时期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打不动。漠北之战后,匈奴远遁,再无能力穿越大漠滋扰汉朝边境,但这并不意味匈奴从此就放弃对汉朝财富的觊觎,所以现在的沉寂也不过是在养精蓄锐;而对于汉朝来说,匈奴仍然像悬在头上的利剑时刻威胁着帝国的安全,他们不再甘心被动挨打,但是也难以重现如同当年卫霍的远途奔袭一样的积极主动的进攻,一方面,卫青年纪渐长,体力难以支撑远涉大漠的奇袭,而且战略思想日趋保守,霍去病死了之后,汉朝再没有能掌大规模骑兵兵团之人,第二,匈奴人远遁漠北,拉长了汉军的直线攻击距离,这本身也给行军带来极大的不便;第三就是汉朝如今国力难支,国库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仅以上林苑的军马计算,以能远征为考量标准尚不足两万匹,霍光做了一个统计,在之前的汉朝和匈奴作战过程中,想要实现突击目的,一个骑兵必须配备1.5匹战马,这里的战马指的是年纪在青壮之间的西域马,而不是汉朝自己土生土长的驽马,从民间征调的马匹只能用来运输物资,难以满足骑兵奔袭的需要。
这就是那个晚上,霍光和皇帝陈述的他一直以来研究的汉匈关系在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时所面对的困境。这种进入下一阶段的过程是迫不得已的,而不像从和亲到战争转变时候那种主动,通俗地讲,文景之治后的汉朝叫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而现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所以,霍光缕清这个思路,他认为朝廷现在应该做的是如何在消极状态下寻求积极的应对。
日期:2017-09-14 10:27:12
霍光从桌案上取出一张地图,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所画,皇帝的印象里,西域的地图上面应该可以蒙上一寸尘土了,他上次翻看的时候还是四五年前,可等霍光铺开看却是光洁如新,皇帝知道霍光这是在西域问题上动了脑筋的,饶有兴致地看着霍光。
当年,臣听说陛下想借大月氏和匈奴的仇恨,联合他们共同打击匈奴,所以张骞大人应征出使西域,虽然没能结成同盟,却意外实现凿空,从此西域商旅往来不绝,而如今,西域成了经济繁荣的代名词,却让我们淡忘甚至忽略,当初凿空西域的本意是联合西方强大的部族夹击匈奴——归结起来,这句话就是因为经济上的收获而忘记了他的军事意图,社会的发展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生活的考虑,生活是什么,是一口饭、几尺布、一间房,这些推动不来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战争因为这关乎生死存亡,所以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冒险、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许多发现、发明并不是为了百姓的糊口,而是服务于扩张或是生存的战略构想。
皇帝欣赏地点了点头,凑到霍光面前看起了地图。汉朝高祖皇帝刚建国的时候,百业待兴,而匈奴一直是困扰汉朝边境的难题,当时高祖刘邦刚坐得天下,意气风发,贸然发起了对匈奴人的战争,轻敌冒进的汉高祖刘邦这次在匈奴人身上吃了大亏,被当时的冒顿单于用四十万骑兵围困白登城七天七夜,若不是陈平花钱买通了单于的大阏氏,只怕刘邦在白登城就随着大风呜呼哀哉了。刘邦回长安之后很是懊恼,绝口不提攻打匈奴之事,这其中肯定也不乏沮丧,委曲求全与冒顿单于结为兄弟国家,汉匈的和亲政策也从那时候开始,之后文景两代也一直沿袭这一策略,匈奴人虽时有侵扰,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随着卫青霍去病远逐匈奴到漠北,丝绸之路已经完全处于汉朝的控制之下,所以霍光再次提出西域这个词汇的时候,他自认为这就好比与人对弈,正在不知棋下何处的时候,突然发现西面有一片尚未开垦之处,只要在这里落一子,全盘皆活。
“而且,如果我们在战略上向西域倾斜,听说大宛有宝马,也能为我们解决战马储备的问题。”几经战争,汉朝的战马繁衍也遇到了困难,汉武帝需要更优良的品种改良军马的血统。他兴奋地一拍桌案,叫内侍去把大将军和张骞叫来。内侍试探地问,陛下,是不是有些晚了?皇帝一拍手,那就再准备些酒菜,一会儿他二人来了边吃边谈。
日期:2017-09-15 14:29:40
第三十五章 乌孙构想
陇西之战后霍光就再没见过张骞,他哪里知道失了侯爵之位的冒险家又前往西域开辟自己的功业。
张骞住得离未央宫远,所以来得慢了些,这几年张骞老了不少,看起来像六十多岁,头发没有几根黑的,而且有些驼背,想来风餐露宿又对他造成了新的摧残。
内侍看人到齐了,把酒菜和桌案抬上来,这一餐因是夜宵,所以以青菜为主。
我的朋友说,你应该写写汉代人都吃什么啊,你不知道老百姓吃什么,你写写皇上吃什么啊,怎么这关键时候倒吃起来青菜了,咱也不用你说怎么做,最不济你把那时候的特色菜写出来几个也行啊!我说朋友们你们真为难我,汉代人吃什么那不应该是汉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研究的么,我不能抢人家饭碗啊!况且你不会看看舌尖上的中国么,你就想想当时汉代人吃什么。你们说要我写做法,我要有能耐我就算当不了米其林三星主厨也能在蓝翔当个老师吧,我也不用在这儿混三百块钱的满勤奖啊!
不过,我还是简单地跟你们说说汉代人在吃上的一些故事,别整得像你问俩问题就给我难住了似的,我大学的老师就经常用孔子的一句话教育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赤裸裸地再巴结一下百度,全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李彦宏你能不能捧我。
汉代的普通老百姓,一天就吃两顿饭,逼格稍微高点儿的,比如说王侯将相们就能一天吃三顿,所以我估计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肯定也跟饿的有关——这不用你估计,就是饿的!要不普通老百姓谁造反啊,你看中国历史上造反的无非两类,一种就是陈胜吴广这种吃不饱饭的,在当地属于下人中的下人,另一种就是纯吃饱了撑的,比如说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反正也没啥事儿,造造反吧。咱言归正传啊,逼格最高的皇上一天能吃四顿饭,所以你像霍光这种跟皇上身边的近臣,也能跟着蹭四顿饭,不过这霍家的基因好在哪儿呢,就是光吃饭,不长肉,汉代以瘦为美,有些事儿对女人是标准,对男人也一样儿,人一胖,皇帝就觉得你懒,成天吃饭不干活才胖,什么事儿你都走走心能胖得起来么!
汉代人的吃法相对还比较简单,不是我写不出来就说人家不爱吃,实在是没什么可吃的,先说主食,你现在走哪儿一点又饼又包子又韭菜盒子的,那时候没有这么丰盛,也就是吃些饭、饼、粥,而且那时候是不吃水稻的,盘锦大米想都不要想,至于菜,白菜,菠菜,芋头,萝卜,韭菜,黄瓜,葫芦,藕,豆等在那个时候也都有了,辅以当时已经成熟的与今天虽有区别但是出入不大的烹饪方法蒸、煮、烤,当然,那个年代的人也爱吃肉,这其中包括狗肉,要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爱将樊哙就是卖狗肉的,自己杀自己卖,要是赶上今天,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爱狗人士会如何在樊哙的大门前怒斥他当年对人类忠诚的伙伴大开杀戒,会如何人肉他不为人知的故事;达官贵人们偏爱小、瘦的肉质,宰杀的羊羔、乳猪、雏鸟都要求鲜嫩,烹饪肉类的方法就有很多了,做肉汤、烤、油炸、生切、制成肉干、腊肉等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