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掘墓人---司马懿的奋斗》
第5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朗履职伊始,就向曹操积极进言,号召地方郡国积极练兵,既能抵挡外敌的入侵又可震慑不轨的乱臣,深得曹操的看重。不久升为兖州刺史,勤政爱民,积累了非常好的民望。在爆发传染病的时候,能够不顾危险身处一线,被百姓称为司马神农。司马朗是家族中唯一一个忧国忧民无私付出的人,在司马懿成为权臣之前就已病故,毫无污点,即使在整个曹魏官员来看,也能与荀彧相提并论,无人能出其右,为司马懿的出仕积累了很好的声望和人脉。

  日期:2017-08-31 18:25:38
  4、司马懿的打工时代

  多年以后,当司马懿站在城门紧闭的洛阳城楼上,儿子司马师向东南方向指着,说那就是高平陵的方向,他沿着手指的方向不住张望。他一定回想起他被颍川周生追杀的那个午后,他觉得他欠那个豪门子弟一个人情。
  不才斗胆模仿一下最后的大师马尔克斯被无数人曾经模仿的神作《百年孤独》的开头。
  物换星移,不舍昼夜。
  扯了这么多闲篇儿,终于说到我们的主人公司马懿了。司马懿虽然说是世家子弟,但是他也不是从小就那么心黑手狠,那么多智类妖的。司马懿不是生而神灵,也有着年少轻狂的青年时代,像我们一样有着现在回忆起来都想抽自己的过去,至于他为什么变得隐忍,变得别人怎么挤兑他依然露出的笑。只有一个解释,世道险恶,不装你就得死。
  剧情很狗血,司马懿是以一个莽撞少年的形象登场的,就像每个人都有曾经鲜衣怒马的那个时期一样,也是被现实这堵大墙撞得头破血流。但墙是不会主动来撞你的,一般都是你自己去撞它的。司马懿同学也是这样。
  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在颍川也是四处游历,广交朋友。汉末名仕胡昭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隐居,年轻的司马懿经常去找胡昭,渐渐地就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经常到胡昭家里去挥斥方遒,兴致所致难免吹了一些牛或者说了一些过头的话。此时颍川周生也经常与胡昭交游,就很看不惯司马懿的嚣张的做派,周家在颍川可是出了名的豪门,联络了几个帮手准备杀司马懿。胡昭听说后,拼命截住周生一伙人,极力劝说,终于使周生决定把司马懿当个屁给放了。

  经历了此事以后,司马懿终于知道年少轻狂会被人削,自此收拾了锋芒,夹起尾巴做人。从此事也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出汉朝的名门世家有多麽嚣张,纵使你是官宦子弟也照样灭你。
  胡昭一介名仕,非但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对司马懿敬而远之,事后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而且在司马懿发达了,成为曹魏权臣之后也没有借此邀功。事后司马懿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将此事深深埋藏在心底,终生铭记,而且在其成年后两个儿子分别起名师、昭,用以铭记师恩永远不忘。汉末那个乱世虽然体统沦丧,虽然司马懿后来变得阴狠无比,但其初心,日月可鉴,千年以降也让人动容。

  那一天,那个年少轻狂的司马懿死了,一去不回。取而代之的,一个凡事低调从事,机关算尽的司马家儿郎成长起来。之后的司马懿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积累人脉和民望,为出仕做准备。
  东汉年间实行的还是察举制度,就是说要出来做官不用考试,但是民望要好,要有人说你的好话,要有人推荐你,说以人脉民望这种东西还是很重要的。根据《晋书》里的记载,司马懿曾经有两次被曹操征辟的经历,一次是在建安七年,另外一次是在建安十三年。意思是司马懿心怀汉室不愿为乱臣贼子曹操做事,第二次曹操放了狠话,不得已勉强从了曹操。
  司马一家绝非纯臣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在司马眼里家族利益永远是高于国家利益的,这个没有什么可说的。晋书的作者是唐朝的房玄龄,参考的史料大部分还是根据晋朝官方的记载,而且历代史官是把曹操定位为乱臣贼子的,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篡了曹魏的司马家从一定程度上也是正义的。因此,晋书是有给司马家涂脂抹粉之嫌疑的。

  所谓的正义都是自说自话,所以,让我们只谈利益,不谈正义。
  日期:2017-08-31 23:07:07
  建安七年的时候,董卓被刺不久,曹操正和袁绍为了北方的控制权打的满头包,似乎还看不出来谁会最终成为北方霸主。颍川距离曹操和袁绍的地盘都不远,在胜负未分的时候投靠谁都会有风险。以司马家鸡贼的传统,已经有司马朗去给曹操出仕了,断不会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而且司马懿的答复也不是断然拒绝,大骂曹操国贼,而是托辞是有病在身,无法下床,没有把话说绝。这是司马懿的第一次装病,下一次装病就是高平陵之变一把拿下曹爽成为魏国的曹操了,这个以后会说。

  就在司马懿人生中第一次展示其影帝的天资之时,《晋书》上记载了一个小插曲。一次下暴雨,嗜书如命的司马懿眼看着摊在院子里的书就要被淋湿,一时着急就忘了正在装病这茬,一个鲤鱼打挺飞身下床冲到院子里准备收拾书,一个侍女看到此情此景,在旁边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了,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冲上来一刀就要了那个知道的有点儿多的侍女的命。完事以后,张春华默默的把血擦干净,命人把尸体处理掉,然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照样洗衣做饭。虽然是为了保守他装病的秘密才不得已杀人灭口,但要与这样的一个冷血的女汉子共度一生,司马懿肯定觉得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这也可能是他得势后几次想要休掉张春华的原因,虽然并没有成功。

  日期:2017-09-01 00:28:55
  第二次征召发生在公元208年的建安十三年,这一年曹操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北方已经没有敢和曹操叫板的势力了,面对再次征辟,司马懿基本没有废话,立马上任,这一年司马懿十九岁。一上任就跟着曹操降服了汉中张鲁,而刘备刚刚进入蜀地占领益州,司马懿立刻建议曹操攻益州,曹操发出了那声著名的感叹,“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又复望蜀”。虽然这个计策最终没有被曹操采纳,不知道是好计策还是坏主意,但其全局观和格局着实令曹操印象深刻。

  既然为了司马家族的繁盛,为什么司马懿要端着。
  这个我试图解释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人,说他成熟或者说他有城府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给个糖就抱着欢天喜地的那是幼稚,幼稚很危险。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前你必须得端着,你要让别人看到你不是一个随便的人,尽管你随便起来不是人。哪怕这个对你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你也得装作根本不想看第二眼的样子,哪怕你对这个从天而降的赐予曾经梦寐以求,你也得装作无所谓甚至有些勉为其难的样子。普通人如此,作为世家子弟的司马懿更加知道得端着,不能被人一眼就看透。有人说,这个叫装逼,有人说,这个叫懂事。

  还有一个因素。在汉朝特别是在东汉,没有科举制度,做官是需要有人推荐的,也就是征辟制度。当年如果没有司马防的推荐,估计曹操也没办法进入公务员序列的,虽然他有能力。有人推荐是一方面,但是还要看推荐人,如果推荐人很牛逼,那就算是抱上粗腿了。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平台,平台就决定了你的起点,这很重要。第一次推荐司马懿的是河内郡的推荐,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起点太低。第二次推荐在晋书中写的很清楚,推荐人是荀彧,当时颍川士人的领袖,曹操的头号智囊,位置相当于诸葛亮之于蜀汉。曹操起家所仰仗的势力主要是颍川和兖州的士人以及沛谯的武士,颍川士人老大的分量可想而知。这个如果再端着,就是傻了,司马懿高高兴兴的就上任了。果然,司马懿进入曹操阵营的第一份差事就是作为太子中庶子进入曹丕的后备干部序列。不久,司马懿又推荐其三弟司马孚成为曹植的属官,这就是世家子弟的思维,在局势明朗前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