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给李穆升官,李穆家里的人全部封官。这可不是夸张,杨坚给李穆家人封官是按人头算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封官给爵。别说未成年的,就算是刚出生的孩子也一律给仪同三司。
有人问,这样算下来,李穆家当官的得有十几个吧?
十几个?
一百起,还只算省厅级以上的高官!
这还没完,杨坚把硬菜放在了最后,给了李穆一个史无前例的荣耀。
前面说过,李穆年轻时,曾经救过西魏扛把子宇文泰的命,宇文泰给了李穆一个铁券,俗称免死金牌。免死金牌这玩意儿一直是古往今来文臣武将的终极理想,在免死金牌面前,一切勋官、爵位都是浮云。但是免死金牌也不完美,一般限次使用,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李穆这个含金量极高:可以免十次死罪。
杨坚觉得李穆功劳这么大,十次哪够?
杨坚专门给了李穆一道圣旨:“法备小人,不防君子。太师申公,自今虽有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这个‘纵有百死,终不推问’,也可以叫‘非反不罪’,意思是:你李穆只要不谋反,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杀人我都不管。
李穆这待遇比免死金牌、金书铁劵强多了,成为历史上待遇最拉风的开国元勋。不知道当年想支持尉迟迥的李崇,此时是不是会由衷的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
杨坚不像刘邦、朱元璋,拿了免死金牌,就跟拿了死亡通知单一样。杨坚这点上很实在,李穆一直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下面说行军总管级别的。
这类人一般是郡公、国公爵位,像杨素封上柱国、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李询封上柱国,陇西郡公,赐帛千匹;宇文述封上柱国,进爵褒国公。
平尉迟迥叛乱打的最猛,功劳最大的应该是那三个被李询打小报告的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梁士彦、宇文忻打的最勇猛,冲的最靠前,屡破尉迟迥大军,崔弘度杀了尉迟迥。按理说这三个人得的封赏肯定不能比宇文述少,至少也得封个国公级别的爵位。
可是,事实情况却可怜的很。
梁士彦最惨,平叛以前已经是亳州总管了,一方大员了。平叛后,却成了闲职,回家待业,这也埋下了隐患;
崔弘度,理应首功,本该封国公爵位,可是没及时杀尉迟迥,导致尉迟迥死前大骂杨坚,影响不好,降爵一等,封武乡郡公,也回家待业;
三人里面宇文忻挺不错的,封英国公,右领大将军。
为什么独独宇文忻没事?
悄悄告诉你,这里面有道道。
因为宇文忻跟杨坚是老交情了。在杨坚啥也不是的时候,宇文忻跟杨坚就是铁磁儿,关系相当好。宇文忻能力又确实出众,深得杨坚信任。李询的小报告,杨坚信了梁士彦、崔弘度可能会反,很了解宇文忻,所以没当回事,开国后依然待他如故。
一般故事到这儿就该结束了,可是故事不是历史,宇文忻最终跟杨坚还是闹翻了。
因为一个人。
这三个人里,最后结局最好的,竟然是嫌疑最大的崔弘度。
日期:2018-04-23 20:37:01
分封功臣(二)
分封这事,形式像股东分红,却又比股东分红难的多。股东都有股票数、百分比,帐算清楚,分钱就是了。开国分封没法量化,想让大家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有对比的时候。
就像年底公司发奖金。
要是你发了1万块钱,别人都只发了五千,你肯定得带着全家老小一起下馆子,好好搓一顿;要是你发了1万,别人也发了1万,你会买点好吃的,在家做着吃;要是别人都发了2万,只有你发了1万,你心里肯定膈应。老婆问你的时候,你肯定要发火:吃什么吃?就知道吃!
自始至终,你对公司的贡献没变,1万块钱也没变,变来变去的只是心态。
第二类政变功臣就是攥着1万,看别人都拿了2万的心态。
要我说,其实没必要跟人比,自己能拿多少,取决于自己会多少,跟别人完全没关系。
杨坚觉得刘昉、郑译、卢贲这些幕后推手,没什么大能耐,本来就是政治投机,趁乱捞点好处,图个荣华富贵。杨坚也不吝啬,满足他们的愿望,给了他们好处。杨坚给了郑译上柱国、国公这样的异姓最高爵位,郑译的儿子也跟着封了爵;给刘昉了个柱国,也封了个舒国公的爵位;卢贲出力最少,只是帮着杨坚吓唬了一次不听话的大臣,最后只闹了个散骑常侍,这个散骑常侍类似于中央办公厅顾问。你要不知道顾问是个什么职位,有个谜语描绘的很形象:顾问顾问,顾而不问-吴用(无用)。
这帮人都没有实际职务,因为在杨坚心里,这些人都是小人,不能用,回家享享福就行了。公道来讲,杨坚给的还算可以,杨坚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啥也不用干,都回家享清福去吧。
杨坚分封完,这帮人就不干了,尤其刘昉、郑译。
刘昉他们对分封结果极为不满,矫诏是一切的基础,他们觉得自己的拥戴之功绝对是首功,再怎么着也得当个宰相级别的官。让刘昉心里最不平衡的,不是杨坚给他的少,而是给别人的多。李穆那么拉风,自己才落了个闲职,这待遇还不如之前在北周。
刘昉攥着手里的1万块钱,看着别人手里的2万甚至5万,恨的把钱都快抠碎了。
第三类功臣都是杨坚的心腹,前两类以厚禄为主,这一类以高官为主,隋朝的高官基本都在这里面。
杨坚登上皇位之前,这些心腹里面,最全面的帮手是高颎,最好的谋士是李德林,最信任的宗室是杨雄,跟自己最对脾气的是虞庆则。这些人才是杨坚真正想要的人,要真正实现宏图大志就得靠他们。
对这些人,杨坚更是大方。
高颎出任隋朝尚书省左仆射兼门下省纳言,进封渤海郡公,三省的头儿高颎当了俩。
李德林文采天下第一,又有奇谋,毫无疑问内史省一把手,内史令;
杨雄进封观德王、左卫大将军,统领御林军,负责皇城安全;
虞庆则也是一人身兼三要职: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进封彭城郡公。
我认为,不论得到的满不满意,都应该感谢杨坚,因为杨坚是实打实的给,没打算再收回去。历史上功臣并不见得一定好,封赏后面往往跟着黑白无常,有命拿,没命花的居多。通常说封赏完,就该得说诛杀功臣了,刘邦、朱元璋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开国皇帝对功臣最好的,要算是东汉的刘秀和北宋的赵匡胤。
相比之下,杨坚基本干的还是挺仁义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