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60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1 12:47:44
  第六节:风波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忍者风波

  提到忍者,很多人会联想到行踪诡异的穿着深蓝色或深紫色(真实的忍者服的颜色不是纯黑色)衣服的人。忍者源于日本,正式把这批特别职业的人称作忍者,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在日本战国时代,日本的两大顶峰级的忍者集团是伊贺忍者集团和甲贺忍者集团,本节下半部分来关注一下伊贺忍者集团和织田家之间的风波。
  日本天正七年(1579年)九月,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人名)率领织田军进攻伊贺国(地名,日本古代六十六国之一)。伊贺国位于日本的本州岛中部的崇山险阻环绕的狭小地区内,虽然土地贫瘠(jí),但战略位置比较重要。伊贺国被称为“忍者之国”,可见此处的忍者名声很响亮。
  织田军在伊贺国遭受了大批擅长忍术的忍者的巧妙反击,遭到重创,织田军的第一次进攻伊贺国失败了。
  织田军在伊贺国败绩,西面的战区却不时地传来好消息。就在第一次进攻伊贺国失败的时候,在西面占据了不小领地的宇喜多家通过羽柴秀吉(人名,就是日后的丰臣秀吉)向织田家请降。同年十月,织田信长接受了宇喜多家的请降,宇喜多家的领土并入织田家的版图。之后,羽柴秀吉所部再接再厉,围起了敌方的三木城(城名),并于第二年攻克三木城。
  天正八年(1580年)春季,石山本愿寺势力与织田家达成和睦关系。八月,根据双方协约,石山本愿寺僧众全部退出了石山本愿寺根据地,厌倦了战争的僧众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在转移的过程中,不知道哪一方放起了一把大火,石山本愿寺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从1570年到1580年,织田家与石山本愿寺势力的整整十年的战事(史称“石山合战”),随着一把大火而告终。
  有了拿下石山本愿寺的成果,织田家不少将领等待着接受封赏。不可思议的结果出现了:作为长期攻打石山本愿寺的织田家将领佐久间信盛(人名),被织田信长无情地放逐;与之配套的是,织田家的将领林秀贞、安藤守就、丹羽氏胜(均为人名)等人也被织田信长放逐了。
  织田信长放逐多位将领的理由是:这些被放逐的家臣们都是无能之辈,一个个尸位素餐、饱食终日,不光是身居高位、不及时完成织田家的各种任务,还有通敌的嫌疑。
  织田信长放逐一批家臣,让织田家的未被放逐的诸路将领都情绪紧张、坐立不安。
  天正九年(1581年)春季,织田信长下令在日本京都进行大阅兵,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万人空巷。那家伙,那场面,真是:号鼓喧天、战马齐鸣、军旗招展、兵山兵海。
  大阅兵充分显示出了织田家的强盛军威,也突显了织田信长的显赫威仪。
  在大阅兵的同时,在日本传播天主教的传教士把一个黑人献给了织田信长。织田信长以前没有见过黑人,自然少见多怪,被这个外表奇特、身材魁梧的黑人吓了一跳。信长以为黑人的皮肤黑是涂上去的颜色,织田信长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命令把这个黑人泡着冲洗,亲自观看后,感觉这个黑人的皮肤是越洗越黑。织田信长这才知道黑人是天生就黑,很是感慨,随后把这个黑人收为自己的仆人。

  织田信长打小开始就讨厌古旧传统的东西,喜欢新鲜奇特的事物。他对黑人很感兴趣,对舶(bó)来品很喜欢,都表明了他有着强烈的革新精神。
  同年三月,织田家的同盟德川家夺回了一度被武田家占据的高天神城。九月,织田军展开了第二次进攻伊贺国的军事行动。织田信长下达了大规模清剿(jiǎo)伊贺忍者集团的命令,织田大军又开始了一轮屠杀,导致了伊贺国内因屠杀而死的人数高达三万人以上,就此平定了伊贺国。织田军在伊贺国的攻伐,被称作“天正伊贺之乱”。
  同年的秋季和冬季,羽柴秀吉所部攻略西部战区战果显著,取得战事的重大进展。下一年是日本天正十年(1582年),拭目以待下一年的织田家动态。
  日期:2017-04-22 11:12:08
  条鞭篇: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也称作条鞭法,原称叫做条编法。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改革时期在全国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赋役制度,一条鞭法上承唐朝的两税法,下启清朝的摊丁入亩,在古代的赋役制度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唐朝以来,到张居正改革之前,历朝历代几乎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就是国家征收夏税和秋粮,分作两次征收。到了明朝,在张居正改革前,两税法成为大明的国家主体赋役制度,而且,各种杂税、徭役和办理手续十分庞杂繁重。有不少明朝的百姓无法完全完成这些繁杂的赋役,当时有一些人就变着法子偷税、骗税、逃税、抗税。后来的明朝灭亡,也和百姓无法承受庞杂繁重的赋役有着很大关系。

  张居正改革,已经完成并延续了考成法和清丈土地、普查人口等措施,以这些措施作为辅助,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所谓一条鞭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各种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在一起,折合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照百姓实际耕种的田亩的多少来收税,除了个别地区,一律征收白银。因为这种新版的赋役制度有着前期的辅助措施的铺垫,能够有效实施,而且它自身又简便易行,所以很快在全国推行起了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早在张居正改革的几十年前(嘉靖年间)就在部分地区试行过,但遭遇各种阻力而废止。张居正改革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张居正为了试一试一条鞭法的效果,在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的前几年,先在南方的局部地区进行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张居正因地制宜、慎重行事,他亲自排除各种阻力(尤其是一些豪门大族的阻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后,张居正扩大试验区域,一直到了1581年,开始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作为张居正改革的经济方面的核心政策,在张居正的务实推行下,获得了很大成功。从大的方面来看,张居正改革是立见成效,一条鞭法的推行,配合着其他措施,落实征收了国家应该征收的钱粮,以至于国家的仓库里的粮食可以支付十年之用,国库里的流动资金积累到了四百多万两白银,还有史书记载:从明朝中期到万历十年(1582年)之间的张居正改革时期,是国家最富庶的时期;从小的方面来看,一条鞭法使没有田地或只有少量田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新法的简便易行,减少了地方官吏们的非法征税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还限制了土地兼并,刺激了货币流通,使白银成为当时的主要货币,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从明朝万历九年起,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国家的赋役制度的主体还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延续使用了一百四十多年。
  张居正改革,随着一条鞭法的全国推行获得了巨大成功,达到了张居正改革大计的鼎盛期。但是,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这一年,是57岁。为改革大计而不计辛劳、日理万机的张居正,身体健康程度越来越差,年老体衰的他,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