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38节

作者: 天权国学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10 12:59:40
  这一老一小挺有意思,老的总是苦口婆心教导小的,小的倒是知道老的为自己好,就是总觉得老的管得太多,时不时的有点逆反心理,真有点像一对父子。后来孙权在武昌大宴群臣,玩嗨了,孙权喝多了,让人拿水泼大伙,还告诉大伙:“看见旁边这个水池子没有?今天大伙要放开喝,喝到醉的掉进水池子才能算完,否则都不能走啊!”张昭一听,站起来就出去了,到自己车里坐着。孙权把他叫回来:“大伙都挺高兴的,您老人家这是怎么了?”张昭就说:“当初商纣王弄酒池肉林的时候大伙也挺高兴的,但那是好事吗?”孙权一听,没词了,赶紧让大伙都撤了吧。

  这回孙权是听了,再说一个孙权不听的,曹魏建国以后,远在辽东的公孙渊反了,他也玩远交近攻,派使者千里迢迢来到东吴,向孙权称臣,让孙权帮他抵抗魏国的征剿。孙权挺高兴,派张弥和许晏到辽东册封公孙渊。张昭一听,就在朝堂上拦住孙权,说:“公孙渊现在怕魏国打他,他扛不住,才拉上咱们,其实他本心不想尊您为老大,这就不是他的本意,一旦这小子改主意了,他们俩就回不来了,咱们这个眼就现大了。”孙权不听,坚持自己的主意,张昭也不退让,两个人越呛越激烈。最后孙权翻脸了:“现在吴国的官员在宫里怎么拜我的,在外面就怎么拜你。我够尊重你的了,你总在大伙面前让我下不来台,你信不信我哪天一激动把你杀了?”张昭哭了,说:“我也知道我的意见你经常听不进去,但我是托孤老臣,我必须把我这一腔热血都泼在你身上,因为太后临死时招呼我,让我帮着你的话我还没忘呢(估计老头没敢说孙策那话)。”孙权一听,感动了,也哭了。

  哭是哭了,但张昭的意见孙权还是不听,张昭老头也拧,回家以后把大门一关,表示我不出去了。孙权拧劲也上来了,你不不出来吗?那你就别出来了,直接让人拿土封了张昭家大门。张昭一看,行啊爷们,你不封我家大门吗?我从里面再封一道。这俩人又杠上了。
  后来公孙渊果然改主意了,那哥俩就被他杀了。孙权一看,还是张昭的意见对,就派人去找张昭,老头还生气呢,不开门。孙权亲自去,他也不开。孙权也有主意,他学晋文公找介子推那段,直接放火烧张昭他们家大门。结果张昭到屋里,把窗户都关上了,你烧吧。孙权怂了,赶紧派人灭火。在门口站着也不敢进去,还是张昭的那几个儿子有眼眉,把老爹扶出来,孙权把张昭带回宫,向张昭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张昭这才重新出来工作。

  其实这些事情也挺有意思的,但《三国演义》基本没涉及,可能是跟主线离得有点远。所以《三国演义》里张昭这个人物比较单薄。不过我还要为他主降这事说两句,劝说主公降曹也是一种意见,毕竟在当时虽然不是山穷水尽,但明显面上胜算不大,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些不上战场的文官来说。毕竟这战争没有正义性,所以他们的意见是不打无意义的战争。而且他们并没有主动投降,只是发表意见,这也是他们分内之事。而且一旦大政方针定了,他们也能坚决贯彻执行,没有三心二意,挺好。至于张昭经常被反驳这一点,那是因为孙权找他们议事,就是要听所有人的看法,兼听则明,张昭就不能藏着掖着,必须说出自己的意思,否则就是不尽职。而且您看,张昭屡次被驳斥,但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示,也没有记恨周瑜这些人,暗中拆台什么的。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没有私怨,张昭做的挺好的。

  连着说了四个《三国演义》当中形象不那么高大的文官,给他们找了找脸,接下来咱们该聊聊武的了,后面说说曹营几个被忽视的武将。
  日期:2018-03-11 19:23:44
  拔失啖睛夏侯惇
  说完了被误读的文官,今天咱们来聊聊武将,由于拥刘贬曹的倾向,被低估的武将主要都是曹操这边的,相比于刘备那边五虎上将的光彩照人,曹操的武将显得比那边的矮了一头,其实就算从《三国演义》上来看,曹操武将的表现比刘备那边一点也不差,相对更加实用,朴实无华。前面已经提到过张辽、徐晃和于禁,后面几段再说几个,从夏侯惇开始。
  从地位上说,夏侯惇应该算是曹操这边的第一号武将,一个是因为和曹操沾亲,再一个是确实有能力。而且罗贯中似乎在曹营众将当中还是比较偏爱夏侯惇,本来夏侯惇瞎了一只眼,《三国志》上只是说和吕布作战时“为流矢所中,伤左目”,结果罗贯中给他铺排出了一段拔失啖睛的壮烈故事。要搁一般人,这一箭钉在眼上,这是人身上最脆弱的位置,有可能直接就疼死了,至少是完全失去战斗能力了,可夏侯惇呢,把箭连着眼珠往下一拔,来了句“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把一个眼珠直接吞下去了,然后还能冲过去把暗箭伤他的曹性给挑死,然后虽然打败了,但也能够全须全尾地回来,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记得关云长刮骨疗毒,大显神威,但夏侯惇这出儿的知名度就低一些了,一提也都知道,对对对,有这么回事。但你要说体现武将神勇的桥段,一般都会提起关云长刮骨疗毒,想不起来提夏侯惇这个。其实关二爷是在胳臂上动刀子,夏侯惇是射在眼睛里,都是身体上的疼痛,但必须承认,眼睛上的疼痛感要比胳膊上的疼痛感强烈很多。不过夏侯惇就是这一下,靠着一股猛劲,一咬牙就顶过来了。关二爷那个持续时间长,用刀割开皮肉,还要在骨头上刮来刮去,且不说疼痛感觉的问题,光是听这刀刮骨头发出的声音就令人毛骨悚然,而且关键是这声音还是从自己骨头上发出来的,这是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

  由此得出结论,夏侯惇承受的是瞬间剧烈疼痛,关二爷承受的是长时间,相对低痛感,但涉及心理状态的疼痛。综合考量,双方基本上属于半斤八两,级数相当。
  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一点上打平不算,双方在战场上交手,也从来就没有分出过胜负。您翻翻《三国演义》,里面和关羽交手次数最多的就是夏侯惇,而且每次都是不分胜负,这么看,夏侯惇的武力也不在关二爷之下,可以说他几乎就是和关羽同一量级的武将,只是被大家忽视掉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三国志》当中,夏侯惇虽然也是曹操手下第一武将,却不是以武力见长。在里面写到他动武的内容就是他年轻时,有人侮辱他的老师,夏侯惇亲手杀了那个人,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位猛,不好惹。结果当了将军之后,他反而没什么表现,居然曾经被一帮乱兵绑票了。他身边的士兵投鼠忌器,不敢动手,结果他的部将韩浩不吃那一套,告诉这帮绑匪:“你们胆儿肥了,敢劫持大将军,一个大将军算什么,我们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然后对着夏侯惇哭着说:“大哥,兄弟对不住您了。”他这么一办,这帮绑匪都傻眼了,放了夏侯惇求饶,韩浩一点不客气,把这帮人都咔嚓了。曹操听说这件事之后,大大表扬了韩浩一番,然后说以后再遇到此类事件,就照此办理。

  夏侯惇有点现眼,不过在《三国志》上,他露脸的地方都不在战场上。他当陈留,济阴两个地方的太守。当地闹旱灾,夏侯惇亲自带人兴修水利,截断太寿河,方便农田灌溉。而且夏侯惇亲自参加劳动,他这个参加劳动不只是亲临现场,视察指导,体现领导重视。而是真伸手,担石抬土,一块儿干活。他还带着士兵组织抢种水稻,保证丰收,虽然闹灾,但老百姓没受到太大影响,这在太平年间都不容易做到,何况是那个乱世。

  而且,夏侯惇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得了奖励和赏赐,他都不给自己留,分给手下人。当然,如果自己不够挑费了,他也找公家要。不过这个人终身没有购置产业,没有积蓄,不是个爱财的人。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夏侯惇并没有多少可说的战功,他兄弟夏侯渊有不少,可惜都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出现的就是夏侯渊被黄忠砍死。干脆,夏侯渊我们不说了,直接说另外两个曹操的重要亲戚,曹仁和曹洪,下一段先说曹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