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人类思想史(真诚、有料、易懂)》
第52节作者:
island 围绕着认识论的问题,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作出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他们都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普遍的和必然的。但是二者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有人用批判的精神来检查和审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然后提出新的观点与综合。这个工作是由康德来完成的。
对于曾经的偶像休谟,康德也开始批判了。对他来说,休谟“怀疑论式”的经验论是令人无法容忍的,道德和自然科学这两者的基础都被休谟破坏掉了。这可怎么行?康德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证明伦理学和自然科学中存在者某种东西,是由我们的理性承认为严格必然的、普遍有效的。这就是康德的出发点。
他想要表明的是,理性在休谟思想中所具有的地位太过于寒酸了,但与此同时,康德并没有回到古典唯理论中去,他所探索的是第三条道路。而这个道路就在他的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中表述,这是一个关于认识论的新看法、新观点。
康德设法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建立某种综合,办法就是,要避免在他看来经验论所具有的怀疑论,以及唯理论所具有的独断论。他吸取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长,把它们糅合在一起。
理性主义片面强调了人类理性的作用,认为唯有理性才是通往确定知识的道路。而经验主义则认为人类心灵是一块白板,在没有经验之前,我们的头脑里不可能有什么概念。康德的哲学把它们两者的片面性消除,并统一起来,这是人类认识论的飞跃。
康德通过他天才的思辨,对人类的理性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批判,终于发现一大秘密,康德为人类的理性划定了界限!也就是说,纯粹的理性不是无所不能的,它是有界限的,出了界限之外的事情,纯粹的理性是管不了的。
打个比方,我们如果戴上一个有色的眼镜来看世界,比如红色眼镜。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红色的。我们会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原貌,而昏昏然忘记了架在我们眼前的这副眼镜。
这副眼镜就是康德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知性范畴。这就是康德引进的一个“先验的”洞见,所以他的哲学也称为“先验哲学”。
人为自然立法!并不是我们去适应客观世界,而是客观世界来适应我们的先天认知结构。
时间和空间就是康德所说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这是先验的。先验就是先于经验的意思,我们在没有经验这个世界之前就有了时空概念。另外,他还列出了一个先天知性范畴表,其中包括因果观念、整体与部分、全称和特称,等等。这些都是先验的。
康德构造了一个复杂的认识论模型,他定义了知识的类型。首先,一个判断要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也就是一个不依赖于经验,另一个依赖于经验的意思。然后一个判断还要分为“分析的”和“综合的”,接着就是将它们相互组合起来。
比如说,先天的分析判断是“单身汉是未婚男子”,先天的综合判断是“凡事皆有原因”。后天的综合判断是“这个房子是绿的”,后天的分析判断是没有的。
康德认为,存在“先天的综合判断”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个关键点。
换句话说,“先天的分析判断”对应于唯理论和经验论那里的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而“后天的综合判断”对应于唯理论和经验论那里所说的“经验”。那么,唯理论和经验论都缺了另一条,这也就是康德找到的第三条道路,即“先天综合判断”。
意思就是说,有一些命题,它既是独立于经验的(先天的),又是其逻辑谓词没有在逻辑主词中被给予的(综合的),比如“凡事皆有原因”就是一例。这就与经验主义针锋相对了。特别是休谟对于因果观念的批判,认为凡事皆有原因不是天经地义的。
康德主张,在“凡事”这个概念中,并没有分析地给出凡事“皆有原因”,而我们为了知道“皆有原因”不需要去考察经验,因为对因果性的认识是内在于我们的思想形式之中的。因此,“凡事皆有原因”这个陈述就属于像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一样的,康德认为这些原理是普遍有效的、必然的。
理性是有界限的,我们不能超越理性的界限去认识超验的东西,比如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此之类的命题。但是,理性往往有强烈的冲动想去搞清楚这些终极问题,于是就会陷入“二律背反”之中。
二律背反的意思大致是说,从两个相反的角度出发,都能得出肯定的结论,而这又是自相矛盾的,所以就非常尴尬了。也就是说,两种相反的可能性皆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断,只在于我们的选择。
因此,信仰的问题、伦理的问题,应该归为人类的实践理性,而不是纯粹理性。使用纯粹理性,我们是根本无法知道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的。
正因为我们都是带着一幅有色眼镜来看世界的,因此,我们根本无法把握“物自体”。我们看到的东西只能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而不是世界本身!这是经过我们的先天认知结构过滤后的世界图像,并非“物自体”。
“物自体”是康德创造的一个词,意思是指事物自身存在的本体,或者说是指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可知的自在之物。
所以,为什么说康德哲学是“哥白尼革命”呢?就是因为他把主客体的关系颠倒过来了,这是一种思维角度的转换,视角的反转,正是哥白尼式革命的含义。康德主张,客体是受到主体影响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认识的客体是由主体的经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的,这就是康德哲学认识论的核心。
康德批判哲学的最高目的,是确立人自身的各种能力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整个世界的和谐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先验的反思,给理性划定界限。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并不意味着人的意识可以创造经验对象,也不意味着“物自体”可以被还原为人的意识构造。先验理念的积极功能,是使形而上学成为可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