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54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12 13:03:03
  夺情篇:张居正的夺情起复
  夺情起复,简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夺情不是顺着丁忧来,而是反着来。这种夺情行为是指为国家大事而夺去了孝道和情感,可以不必丁忧而离职,还可以不穿工作时的衣服,转而穿着代表孝亲的衣服来办公。在中国古代,夺情比较少见,多数的夺情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由于战场将士有着战事紧张、御敌忙碌的情况,所以一些战场将士不需要丁忧,转而要进行夺情。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很讲究伦理纲常的社会,在古代的很多文人士大夫的心里,因父母去世而丁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把孝道视为办理事情的首要参考标准。
  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常规,张居正需要丁忧,但当时的情况,此时的的确确不是张居正丁忧的适当时机。当时的皇权最高层,即万历小皇帝和李太后,也不想让张居正离职丁忧,还是想让张居正主持朝政国事。于是,皇帝下旨,表明了希望张居正夺情的旨意。张居正接连上疏,依然请求辞职回乡、进行丁忧。张居正是否真心想回去丁忧,无法考证,这毕竟是他个人的想法。他的连续上疏,是否是故作姿态,也和他的心理一样,是无法考证的事情。不过,结果是确定的,在万历小皇帝和李太后以及有的官员的坚持挽留下,张居正同意了夺情起复,由此引发了朝政上的轩(xuān)然大波(指大的纠纷或乱子)。

  首先发难的是吏部尚书(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张瀚(hàn)(人名),张瀚拒绝给张居正夺情开“绿灯”,而且公然表示反对,还用伦理纲常来对此发表激烈的言论。其实,这位名叫张瀚的官员能担任吏部尚书,还是在以前由张居正提拔起来的,具体情况是这样:张瀚参与竞选吏部尚书的时候,竞选人有三位,按照名望资历,张瀚只排到第三,但张居正看中张瀚的能力,就把张瀚提拔为吏部尚书。从这种意义上说,张居正对张瀚有栽培之恩,而在这时候,张瀚身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里最重要的官员,居然跳出来反对张居正夺情。其后果,是张瀚被万历皇帝勒令罢官回乡,张瀚接到命令,立刻就卷起铺盖走人了!

  夺情事件还没结束,某一天,翰林院里的官员吴中行(人名)来到张府,求见张居正,给张居正递上了一封弹劾疏的底稿,张居正看了看,原来是吴中行严词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奏疏,而且吴中行说明已经把这封弹劾疏的正式稿上交给朝廷了。张居正愕(è)然了,他没想到,自己的门生吴中行也会来反对自己。第二天,张居正的另一位门生赵用贤(人名),也是翰林院里的官员,他也上疏反对张居正夺情。又过了一天,张居正的一位同乡、刑部官员艾穆(人名)和另一位刑部官员沈思孝(人名)又联名上疏了,内容又是强烈要求张居正丁忧,反对张居正夺情。后来,还有一些官员上疏反对张居正夺情。总体来说,反对派的言辞很激烈,也很犀(xī)利。

  张居正了解了情况后,这个火上的,真是没法忍了。他面对着一大批以道德卫士自居的官员们,张居正愤然不平:平时忙国家工作的时候,没见到这些人这么积极,现在倒好,自己的门生、同乡竟然也来对自己口诛笔伐,根本不像话。这边张居正生着气,那边万历小皇帝和李太后等皇权派,看到这么多写着反对张居正夺情的激烈言辞的奏疏,很愤怒,认为这些反对派官员们简直就是在敌视张居正,敌视张居正为了国家的一片忠心,敌视皇权的权威。此时的万历小皇帝和李太后的心理,一句话概括:是可忍,孰不可忍!

  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官员们被皇帝严厉处罚了,对于这一批官员,也就是上疏反对的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统统实施廷杖(tíng zhàng),并且不准其他任何官员再行递进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奏疏。当时的廷杖,就是公开地命令官员脱光下半身,对准屁股打板子。一旦施刑人员狠着劲打,一些被廷杖者就会被打成重伤,甚至于被打死。
  实施廷杖前,一批官员们赶紧来求见张居正。王锡爵(xī jué)(人名)在这时候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官名,就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可以理解为校长),他带着十几位官员来到张府,见到张居正,表示希望张居正搭救将要被廷杖的官员,张居正则表示那是皇上的旨意,自己无能为力。王锡爵等人一见张居正这番表示,都开始情绪激动起来,又开始了激烈的反对言辞。张居正见状,从卫士腰中拔出一把刀,走到王锡爵面前。王锡爵等一班官员一看,吓了一跳,不知道张居正要干什么。只见张居正跪在了王锡爵眼前,把刀塞给了王锡爵,声泪俱下道:“都是因为我!我有什么办法?杀了我吧!”王锡爵和其他在场的官员们吓呆了,王锡爵把刀一扔,转身就跑掉了。其他在场的官员们也是大惊失色,随即一哄而散,都跑了。

  张居正仰天长叹、壮怀激烈,他一腔报国的热情,却无法被这么多官员所理解,这就是张居正的孤独与寂寞的所在。
  万历五年(1577年)十月,廷杖施刑,那四位官员被打得死去活来,有被打下一些肉来的,有被打得暂时气绝、马上救活的,还有被直接打断双腿、落下残疾的。不过,还有的官员真是死不罢休,刑部官员邹(zōu)元标(人名)偷着上疏反对张居正,也反对廷杖。奏疏交上去两天后,邹元标被判处打板子八十下,贬谪(biǎn zhé)出去。施刑之后,邹元标被打成残疾,但是邹元标精神上依然很振作。据说,在邹元标的家乡里,至今流传着“割不尽的韭(jiǔ)菜地,打不死的邹元标”的歌谣。

  张居正夺情的局势已定,但张居正提出了五项夺情的条件:第一、在夺情期间,自己的一切工资收入,全部不要;第二、夺情期间的所有祭祀、吉礼活动,一概不参与;第三、平时办公,穿着青衣角带,以示居丧;第四、自己的文书,都加上“守制”二字;第五、在第二年(万历六年,即1578年)举行完万历皇帝的大婚之后,允许自己请假回乡葬(zàng)父,之后把自己的母亲接来北京。
  这些条件很容易就被万历小皇帝和李太后允许了,万历小皇帝只是觉得张先生委屈了张先生自己。
  张居正的夺情起复,终于收锣罢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