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45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么,她究竟影射哪位皇帝呢?
  这个问题也并不难以解答,从薛蟠献棺这一情节就能找到答案。
  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薛蟠所献的棺木是樯木的。樯木可不是一般的木,而是明朝人心中的“神木”。据明代大才子祝允明《野记》载:“太祖初渡江,御舟濒危,得一樯以免。令树此樯于一舟而祭之,遂为常制。令在京城清凉门外,已逾百四十年矣,有司岁修祀,给一兵世守之,居舟傍,免其余役。或云:即当时操舟兵之后也。”
  而且用此木制成的棺材是 “万年不坏”,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秦可卿所影射的身份的尊敬,即是皇帝。
  至于秦可卿所影射的究竟是谁,历来都一直是众说纷坛,许多人都说是崇祯帝。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秦可卿死后,贾府虽然逐渐败落,还没有一下就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是支撑了许多年才告败亡。而崇祯帝一死,明朝便宣告灭亡了。
  那么她究竟影射谁呢?其实从她所用棺木原先的主人就能看出端倪了。“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所以棺木就这样闲置了。
  一般人死人用棺木,皇帝死后则需要用到陵墓!所以说,秦可卿所用的棺木即是指皇帝的陵墓!这里的“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其生前的身份应该是一位皇帝!只是因为他“坏了事”,这才被贬为亲王!明代历史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皇帝呢?
  答应是有的!他即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景帝——朱祁钰!
  (明景帝朱祁钰,即书中所指“坏了事的义忠王老千岁”。)
  因为其兄明英宗突遭“土木堡之变”,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被俘。在此国家危难时刻,众臣推举时为郕王的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钰即位后,很快就稳定了人心,打退了瓦剌的进攻,也将其兄英宗朱祁镇接了回来。
  到手的皇帝宝座是绝对不可能归还的。于是景帝将英宗软禁在南院。英宗名为“太上皇”,实际如果囚犯无异。但在景泰八年,乘着景帝病重,英宗乘机复位成功,这即是“夺门之变”。
  英宗复位后不久,景帝便驾崩了。英宗剥夺了景帝的帝号,并给其加了一个十分恶劣的谥号“戾”,以亲王礼葬于西山,景帝原先给自己备好的陵墓也被砸毁。景帝也是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位陵墓不在“十三陵”中的皇帝。
  (景帝陵,自明成祖迁都后,景帝是唯一不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这样一来,秦可卿所影射的对象也是呼之欲出,他即是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像。光宗仅仅在位二十九天,是明代在位最短的皇帝。)

  朱常洛在位仅仅二十九天便告驾崩,连陵墓还没来得及修建。临时修建陵墓肯定是不可能的,于是明廷便将原先景帝的陵墓稍稍修复一下,便将光宗朱常洛给安葬了,这即是庆陵。
  (庆陵,明光宗陵寝。也即是“万年不坏”的棺木。)
  那么,秦可卿和朱常洛究竟有哪些共通的地方呢?作者为什么要用秦可卿这样一位人物来影射明光宗呢?笔者下回为您解答。
  日期:2017-04-10 19:51:16
  秦可卿究竟影射了谁02:秦可卿出身卑微之迷
  众所周知,秦可卿的出身相当卑微,书上是这样写的: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第八回 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也即是说,秦可卿并非其父秦业的亲生女儿,而只是一个从养生堂抱着的“野孩子”,抱养她的秦业也只是一个小官,根本不具备和贾府结亲的资格。然而,这个“野孩子”却最终嫁入了贾家,成为贾家的长房媳妇。
  这其中的反差太大,难怪刘心武先生也认定了其中必有隐情,于是这才大胆假设秦可卿乃是影射康熙帝次子也即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而这其实也是刘心武所能想象到的身份最为尊贵的女子了!
  不能不说刘心武先生是大胆的,其敢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是值得肯定的。只可惜他找错了方向,因为他没能跳出主流红学给其划出的圈子,将时代背景放到乾隆初期,书中的“日月双悬”和“虎兕相逢”使刘先生得出了一个两派相争的历史史实,刘先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废太子的长子弘皙,于是作为其姐妹的废太子之女就“应运而生”了。
  这样的故事当然是荒诞不经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其实作者之所以要制造这样强烈的反差,是因为秦可卿所影射的对象明光宗朱常洛,他的命运其实就是像秦可卿这样的!
  朱常洛的出身很具有戏剧性。他虽然贵为明神宗万历帝的长子,在但其父眼里,他的身份却是十分的卑微!
  万历九年,万历帝前往慈宁宫拜会生母李太后。乘着李太后不在的时候,他遇到了宫女王氏。此时的万历帝正值青春期,血气方刚,见到这宫女,一时之间,血流上涌,也就“宠幸”了这宫女。事后,万历帝随手赏赐了一些东西给了王氏。
  (明神宗朱翊钧像。)
  对于这事,万历帝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可能对他而言,这事就像上了一趟厕所一样的随便。如果不是这王姓宫女怀孕了,这事可能也就到此为止,难不成这宫女还敢告皇帝“非礼”她不成?
  但凡事就是这样的凑巧,这王氏竟然怀孕了。追根溯源,就追溯到了万历帝这里。万历帝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他坚决不承认!他以和一个宫女发生这样的关系为耻!
  但抵赖也是没用的。大明皇室的祖制,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专人跟踪、记录、为其作《起居注》。李太后根据这个《起居注》再加上万历帝赏赐给王氏的实物,逼迫万历帝承认此事。李太后盼孙心切,兴奋异常,万历帝虽然百般不情愿,最终也只得承认此事。

  万历十年(1582年),神宗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同年八月王恭妃生下儿子,是为神宗长子,取名常洛。
  (王恭妃,明光宗朱常洛生母。)
  朱常洛的出生,只是一大堆麻烦事的开始。由于神宗的皇后无子,根据明代皇室的“立嫡立长”的原则,那太子之位只能归朱常洛所有。
  但神宗根本看不上这个宫女所生的儿子,对他十分的冷淡,却对自己的三子朱常洵宠爱有加。这是因为其母是自己最为宠爱的郑贵妃。
  郑妃于万历十二年(1584)被晋封为贵妃,并产下皇二子朱常溆,可惜没几天便夭折了。但神宗对她仍是宠爱不减,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初五她生下皇三子常洵。随后,郑氏便晋升为皇贵妃。俗话说,“得陇望蜀”,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郑贵妃借机乞求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自己则要求做皇后。于是,神宗和郑贵妃写下誓言,在道教庙宇中立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