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36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宝玉对宝钗的身体动过心思,最终还是没能抵挡得住宝钗的诱惑,和宝钗有了夫妻之实。

  再次,第一回的《好了歌解》和批语中也明确提到了这段。
  我们且来看第一回的甄士隐所作的《好了歌解》,其中有这样两句:“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在前一句“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而我们知道,关于黛玉和宝钗的句子总是成对出现的,前一句是讲黛玉,那么后一句肯定即是讲宝钗的。而在“癸石”中,也是宝玉和宝钗二人葬完了黛玉,两人即发生了关系,即是“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和前面的伏笔和批语完全对应得上!

  有人说,黛玉刚死,宝玉就和宝钗在一起,实在是太对不起黛玉了。既然宝玉那么爱黛玉,就应该为黛玉守节。而实际上,这样的“守节”的观念,作者是不赞成的。这样的想法在前面也是有伏笔的。在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有这样一段:
  这里宝玉和他只二人,宝玉便将方才从火光发起,如何见了藕官,又如何谎言护庇,又如何藕官叫我问你,从头至尾,细细的告诉他一遍,又问他祭的果系何人。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dì】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藕官为菂官的死哭得死去活来,而来又和蕊官一起“恩爱”不已,而对藕官的那一套说辞,宝玉也是深以为然的。书上是这样写宝玉的反应的:
  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我们知道,《红楼梦》经常用一段事暗示另一段事。这里显然是暗示日后黛玉早死,宝玉虽然也是哭得死去活来,但很快就会接受宝钗的这件事。
  从“癸石”以及全书的主旨来看,黛玉是影射崇祯帝的,黛玉之死也即影射着大明已亡。宝玉即是传国玉玺,影射着最高皇权。朱明已亡必有新主,一国无主也不能为国。在这里,作者显然用这样的小事来言“大道理”。
  宝钗和宝玉一起安葬黛玉,宝钗最终得到了宝玉,这其中又影射着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呢?下回为你解答。
  日期:2017-04-01 17:47:30

  另眼看红楼宝钗篇05:宝黛钗三角关系辨析
  在《红楼梦》中,宝玉影射玉玺,这是许多人的共识。那么宝玉身边最为重要的两个女人,一是黛玉,二是宝钗又分别影射谁呢?
  黛玉影射崇祯皇帝,这个不必多说。宝钗影射的对象又影射着谁呢?
  仔细读过《红楼梦》,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困难。
  这得从薛家母子三人寄居在贾府说起。
  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薛家寄居在“东北角”上的梨香院。在《红楼梦》中,贾府是影射皇宫的,贾府一共有九重门,而皇宫也是有九道门的。而贾府又有“宝玉”,显然就是以家喻国。只要想到当初大明是怎样收留满洲人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满洲人当然从外兴安岭流窜到朝鲜半岛,然后被朝鲜农民向西驱逐到中国东北,大明王朝可怜这些满洲人,于是在当时的奴儿干都司即东北地区划出一片土地供满洲人渔猎,供其定居下来。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年)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

  (1689年满洲全图)
  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来,一薛家母子其实是影射着满洲人!满洲人在中国东北定居下来,得以繁衍生息,这也即影射着薛家在贾府定居下来,进而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许多读者都对薛家那么有钱有势却为什么寄人篱下大为不解,其实只要知道了薛家即是影射满洲,这个问题的答案便会恍然大悟了。

  一直以来,满洲人在东北地区都是相当老实的,只求老老实实的定居,对明王朝也是忠心耿耿。但日后明朝式微,满洲人的狼子野心会显露无疑了。而在书中,宝钗对宝玉虎视眈眈,也即影射这段历史。
  宝钗所讲的“金玉良缘”是虚假的,实际上即是宣告宝钗要介入宝玉的争夺之中。而宝钗含“金”,又有金锁,其丫环黄金莺也是含“金”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的时候,国号即是“金”,史称“后金”。这样说来,清即是金,金即是清。宝钗对宝玉盯着不放,这其实也即影射满洲人要夺取全国政权。
  (宝钗的金锁是编造出来的,金玉良缘自然也是。)
  如果贾府一直不衰败,黛玉一直不死,宝钗是毫无机会的。但在《癸酉本石头记》中,宝钗设计害死了黛玉,也成功地得到了宝玉。这段故事又影射了那段史实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走投无路,只好登上万岁山,在寿皇亭旁的树下自缢而死。崇祯帝死后,帝后棺椁在东华门所设灵棚连停数日,明朝的官员都不敢去看。
  崇祯帝的遗体只是被草草安葬。崇祯帝在位时,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陵墓,可由于国事繁忙,根本没时间理会到去修陵,以至于崇祯帝死后连个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材运到昌平之后,非常草率地就下葬了。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延效力,始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