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33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读到这里,不由得为妙玉的命运而感慨万千!“妙玉”——“庙宇”也!即是指妙玉会在“庙宇”中失身,沦入青楼接客!正应了其判词里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也和其曲子里的所说的“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風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严丝合缝!

  而“妙玉”又是“妙喻”!妙玉究竟影射着谁呢?
  据贾政所说的,其先祖和贾府的先祖有交集,但又好像和贾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而我们知道,贾府是影射着国家的,这也即是说妙玉影射着一群建过功、立过业却又不肯为国效力的隐士!
  联想到妙玉是吴地人,吴地则是元末张士诚的地盘。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张士诚在吴地很得人心,却最终败在了朱元璋手下,张士诚虽死,其势力一直没有消亡,也始终不肯和朝廷合作,置身事外!这也即是妙玉虽对宝玉有意,却始终以“槛外人”自居的原因!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贾政要把宝玉交给妙玉和黛玉两人了。妙玉影射着有能力的士大夫(妙玉的才华比起黛玉和湘云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诗仙”之称),而黛玉则影射着崇祯皇帝。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如果一个皇帝得不到有能力的士大夫的协助,换来的就会是国家的覆灭!
  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则是一味的独断专行,由于缺乏治国之材,虽然有着强烈的治理好国家的决心,但自身能力不足再加上小性子,不能很好地任用人才,致使国事越来越糟糕!而那些个有能力的隐士则置身事外,不肯为国家出谋划策,等到大明江山真的沦亡了,而他们自身也难保了!
  妙玉的另一层影射意义则是影射那些不得不屈从满清的士大夫群体!
  妙玉是被一个老和尚奸污,然后沦为这一群和尚们的玩物,以后沦落风尘。而我们知道,佛教是来自异族,并非我们民族文化的产物。而且,佛教徒的装扮也和我中华的衣冠完全不同,不管男信徒还是女信徒,都是要剃发的,衣服也和普通人完全不同,这其实也就影射着“剃发易服”的异族政权。妙玉被和尚们占有,也即影射着士大夫沦为异族的玩物!一开始他们还十分的矜持,痛恨自己的失节。然而,久而久之,也就渐渐麻木了,甚至于把清廷当成了自己真正的主子!

  在这里,笔者要举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吴梅村!吴梅村很有才华、自视才高,不入俗流。他于崇祯四年(1631)高中一等第二名(即榜眼),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弘光政权,他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南明覆亡后,他在清廷威逼之下任了国子监祭酒一职!起初他很是不情愿,以后也就麻木了,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其实,不习惯又能怎样呢?正如邓之仪所说的“千古艰难唯一死”!

  更让人不堪的是,在乾隆时期编纂的《贰臣传》中,他竟然也是榜上有名!吴梅村若是泉下有知,恐怕真的会吐血再死一次!
  所以有人说,妙玉即是吴梅村,两人同处于吴地,同样才华横溢,也都同样心高气傲,最终的结局也是极为的相似!(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蔡元培先生也持此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吴梅村即是《红楼梦》(即《石头记》,原名《风月宝鉴》)的初稿作者。作者将自身隐藏其中,即是妙玉其人。所以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悟。由于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中,在此略过不提。

  日期:2017-03-29 10:30:50
  薛宝钗真的是一个善良的淑女吗?——清人对宝钗的负面评价
  在现代红学家的解读之下,薛宝钗被很多读者认为是一个贤惠大方的大家闺秀、标准的淑女,甚至有人认为她是作为妻子的绝佳人选。
  但清人眼里的薛宝钗显然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一开始对薛宝钗的评价并不是这样的。
  目前发现最早的评论薛宝钗的文章是乾隆时期的周春的《阅红楼梦随便》,乾嘉时期的裕瑞《枣窗闲笔》,以及洪秋蕃的《红楼梦抉隐》等书,张新之、王雪香、姚燮属于点评类。值得一提的是辽宁藏本补拙斋抄本《红楼梦》,补拙斋在抄本中有大量点评,尤其是对人物这方面较为详细,这里一起跟大家做个介绍。
  四川省馆藏的抄本《读红楼梦随笔》其实就是武林洪秋番所作的《红楼梦抉隐》,在书中他是这样评价宝钗的:

  《红楼梦》妙处又莫妙乎命名之切。他书皆随笔杂凑,间有一二有意者,非失之浅率即不能周详,岂若《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维囫囵读之则不觉耳。兹臚举以质(松按:意思为“这里列举出来对比”)。天下善读《红楼梦》之人......宝钗者何?宝差也。谓贾母、王夫人以宝钗为宝识见参谬也,贬之也!薛,雪也,有阴冷之象,林遇雪则无欣欣向荣之兆,而有萧萧就萎之忧,然雪虽虐林而有晴雯小照于林间,犹有和煦之景。晴雯去而林无生气矣。故晴雯为黛玉小照。袭人者,能袭人婚姻以与人者也。宝玉正配本属黛玉,袭人能袭取以予宝钗,并不明张旗鼓,如潜师夜袭者然,故曰“袭人”。然其所以故,则宝钗行为已相合,故为宝钗小照。至旧名珍珠以其在贾母处耳,及至侍宝玉,珠已破。而不圆不成其为珍,故夺其名以予贾母后补之婢。....

  宝钗娇许盗名,袭人**肆妬,然序两人之行事竟如媲美贤媛,不独翳俗眼于一时,直欲享盛名于千古,故未当直揭其隐恶也,然而甘卑污以贡媚,一生之品行全隳(毁)。适优伶以贪欢,通体之**毕露,虽不直揭其隐恶,不啻直揭其隐恶也。他如苟且之事,暧昧之行,诸如此类,笔不胜书,莫不含蓄其词如诗人之厚.....
  (在对黛玉进行一番褒扬后)宝钗为黛玉口口,故于宝钗多贬笔,衬题之法也....宝钗则门无华胃代皆白丁,虽为皇商承办杂料,实则市侩浮胃钱粮,此林薛阀阅崇卑,实黛钗根基厚薄也。即初依仗贵戚非理杀人,虽行为出自父兄,而源流实出子弟,至心术品谊尤优劣悬殊黛玉……
  宝钗则机诈而险……
  洪秋番眼里的薛宝钗是这样的:“ 心如蛇蝎 形同鬼蜮 其奸坏阴险无以复加”!
  对如今许多读者来说,这样的评语实在是太过令人震惊了!实在是太违他们心目中的宝钗的形象了!这难道只是洪氏的一家之言吗?
  我们再来看看同时代的别的读者怎么看的。另一个藏书家补拙斋也对《红楼梦》尤其是宝钗有过点评。
  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的这段文本:
  “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在这里呢。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 “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