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19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袭人是宝钗的副本,而晴雯是黛玉的副本。袭人陷害晴雯,其实也就影射着宝钗日后要陷害黛玉。而这一重要情节,在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就已经预演过一次了。宝钗无意中偷听到了红玉和别人的谈话,害怕惹上麻烦,于是便故意向红玉询问黛玉,使得红玉以为是黛玉偷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红玉一向很是害怕黛玉,不由得十分的慌张。这也为日后黛玉和红玉之间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当然,宝玉对服侍了自己多年的袭人还是很有感情,于是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好友“琪官”——蒋玉菡。
  如果说袭人是宝钗的副本,那么蒋玉菡应该就是宝玉的副本。蒋玉菡,谐音“将玉含”,而我们知道宝玉就是“衔玉而生”,而“琪”也是一种宝玉。“宝钗之副”嫁给“宝玉之副”,也即说明宝钗以后会嫁给宝玉。
  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薛蟠、宝玉、蒋玉菡和冯紫英四人聚会,分别行了酒令,而他们所行的酒令就是自己妻子的命运写照。
  我们先来看蒋玉菡是怎么说的: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从蒋玉菡的酒令可以看得出来,蒋玉菡和袭人成亲后,两人之间的确有过一段非常融洽的日子(“女儿喜”和“女儿乐”)。但很快,蒋玉菡便离袭人而去(“女儿悲”),以至于袭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女儿愁)。
  从晴雯和袭人的命运来推断黛玉和宝钗的命运,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
  晴雯本来离宝玉更近,却最终让袭人抢了先机,这也就意味着黛玉虽然和宝玉走得更近,却差了最终这一步,而宝钗却成功地得到了宝玉。
  晴雯直到死,都是清清白白的身子,这也说明宝玉和黛玉之间十分的纯洁。
  而袭人勾引宝玉,也就意味着宝钗会从这方面着手占有宝玉。
  袭人嫁给蒋玉菡,也就意味着宝钗嫁给宝玉。

  蒋玉菡最终抛弃袭人,使袭人陷入困顿之中,也就意味着宝玉最终会和宝钗分手,致宝钗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而这些竟然在《癸酉本》中竟然全部应验了,真可谓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红楼梦》的任何一个伏笔,都绝对不是随便写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红楼梦》的构思的巧妙。
  日期:2017-03-16 09:07:55
  堪怜咏絮才——才女谢道韫的壮举
  虽然笔者已经用林四娘的故事论证出在“癸石”中黛玉率领家丁丫环抵御贼寇的故事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恐怕到现在,仍然会有许多读者对此持怀疑态度,而且会认为笔者有些强行为“癸石”洗白。
  那好,笔者在这节中再用才女谢道蕴的故事来应验一下。

  说起历史上的才女,谢道韫名气不小,但不见得是最有才的,流传下来的诗也仅有数首,不仅和宋时的李清照和朱淑真无法相提并论,就是比起唐朝的鱼玄机和薛涛,也有不少的差距。但在《红楼梦》中,她可是和黛玉挂上钩的,就在第五回中黛玉的判词的前一句是“堪怜咏絮才”,就是引用的她的故事。
  何谓咏絮才呢?这是出自《世语新语》的一则故事。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东晋名臣谢安把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们谈诗论文。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雪,便问他们道:“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侄女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这句将雪花比作柳絮的才情让谢安很是兴奋,从此其才女的名声就传遍了全国。
  道韫的丈夫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王家是书法世家,王羲之更是有着“书圣”的称号,其第九子王献之也以书法著称,父子二人并称“二王”。王凝之的书法和父亲和弟弟相去甚远,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他擅长草书和隶书,也有几张流传于世的字帖。因为家族的原因,他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道韫看不起丈夫,曾对谢安说:“我们谢家的男儿一个个都很出色,每一个都比王郎强。想不到天下竟然有我王郎这样的男儿!”

  道韫身处的正是一个“末世”。其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在会稽郡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迷恋上了五斗米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贼寇不再侵犯其辖区。
  (明人临王凝之书法)

  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忍无可忍之下,她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和丫环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毫无防备的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其所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家丁和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的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面对气势汹汹的孙恩,她毫无畏惧,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如今又见她如此临危不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和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了回去。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身处乱世之中,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境之下,就算是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也会奋起反抗。而黛玉在“癸石”中也面临同样的情境,选择了和谢道韫同样的处理方式,只是二人结果迥异。
  谢道韫身处“末世”之中,面对贼寇毫无畏惧、奋起反抗,这样的故事并非是小说家言,而是历史史实。而且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也是层出不穷,明末清初的名妓葛嫩娘即是其中一位十分突出的代表。
  葛嫩娘字蕊芳,金陵人。早年为将门之后,其父因抗清殉国,家破人亡,葛嫩沦落秦淮,沦入风尘。安徽桐城名士孙临(字克咸)为其赎身,娶为侧室。

  两人成为知音后,志同道合,密谋联络爱国志士,共襄抗清义举。明亡后,孙临移家云间(松江),与朋友商议举兵起事。后又与家人避居太湖、台州。
  当时,唐王朱聿键于福州自立为王,任命杨龙友为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龙友素与孙临友善,便上书举荐他为监军副使。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元年,1646年)七月,清军进攻福建。因杨龙友与孙临只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军事上并无实际的指挥才能和作战经验,只能一路退却。杨龙友率军先入浙闽间的关口仙霞关,孙临携家眷及嫩娘随行。当他们撤至福州时,被清军团团围困。
  葛嫩娘不但组织娘子军,而且两度突出重围,到泉州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处求援。只可惜郑芝龙铁心降清,非但不肯出兵救助,还对其冷嘲热讽。求援未果,葛嫩又返回必死之城,同孙克咸死守福州,最后城破被俘。
  清军将领见葛嫩娘年轻貌美,欲私自占有,持刀胁迫她就范。嫩娘坚贞不屈,嚼碎自己的舌头和着满口鲜血向敌将脸上喷去(“主将欲犯之,嫩大骂,嚼舌碎,含血噀其面”)。嫩娘抗节被杀,鲜血染红了铁骑下的土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