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17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娘子军们平时只是演习而已,面对真刀真枪,还是不由得有些害怕。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落入贼人手里,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决定拼死一搏,也都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见是一群女人,贼兵不由得放松了警惕,但没料到这群浑身脂粉气的小娘儿们竟如此干练,一看就是训练有素。贼军也不得不认真了起来,贼兵毕竟人多势众又久经沙场,动起真格的来,娘子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一阵猛烈的对阵之后,娘子军纷纷落马,最后只剩下个林四娘,林四娘终究是武官世家出身,一身好武艺,又砍杀了许多戝人。贼将王自用她长相俏丽,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声劝降,喊道:“女壮士不必拚命,我放你一条生路!”
  林四娘哪里肯吃这一套,拔马又冲向敌群,横扫直荡,杀倒了一大片敌兵,最后终因体力不支,丧身于敌刀之下。不久后,卢义升带着大批援军赶到,打跑了贼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衡王,平定了战乱。
  衡王回城后,听说了林四娘及娘子军的英勇行为,感慨得涕泪长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体,衡王抚尸悲哭不已,后以盛礼葬在了王府后花园中。其他战死的娘子军也都得到了厚葬。
  由此可见,林四娘不仅亲自训练了一群“娘子军”,还亲自上阵杀敌,最终壮烈牺牲。而林四娘和黛玉一样,都是姓林。在第七十八回中,前半段的“老学士闲征姽婳词”,是写林四娘的故事,暗示以后黛玉会遭遇林四娘类似的事情;而后半段的“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是写宝玉为晴雯写诔词,“晴有林风”,晴雯之死即是暗示黛玉之死,宝玉为晴雯写诔词,也即是宝玉以后也会给黛玉写诔词。而这一切在“癸石”里面也都发生了!第七十八回非但不是红学家眼里的“伪文”,反而是至为关键的妙文!也是作者巧妙构思的一个生动写照!

  《红楼梦》中无闲笔,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是随便写的,何况是像林四娘这样重要至极、甚至惊动贾政召集自己仅有的三个子孙来为其作诗的故事,能是作者随便写写的吗?如果说以后没有一件类似林四娘故事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你们说有这个可能吗?
  由此看来,黛玉率领丫环家丁抵御贼寇的故事非但一点不突兀,反而是呼应了林四娘的故事,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段故事非但没有证实“癸石”的荒谬,反而证实了“癸石”的可信!
  除了《红楼梦》,林四娘的故事还见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五《林四娘》,王士禛《池北偶谈》、林西仲《林四娘记》以及陈维崧《妇人集》亦有其记载。在古青州地区文人的文集中,还有明末清初诸城人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寿光人安致远的《青社遗闻》等著作中也出现过林四娘。
  而蒲松龄且不谈,他是康熙初年的著名文人,《聊斋志异》也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文言小说集,王士禛、林西仲、陈维崧也都是顺治和康熙年间之人,也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如果对明清之际的文学有兴趣的人,应该对他们的大名都是如雷贯耳。
  很明显,也只有距离林四娘的故事不太遥远的清初,才会有文人对林四娘的故事有兴趣。而到了清中叶的乾隆时期,由于相去甚远,已经不太可能会有文人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了。林四娘故事的这一段,也恰恰证实了《红楼梦》的写作时间是在清初的康熙年间,而并非如红学家们所说的清中叶乾隆时期。
  日期:2017-03-15 12:20:18

  曹雪芹会骂自己祖宗吗
  ——兼论《红楼梦》的作者问题
  红学家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搞清了《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他们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就是康熙时期江南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且不说曹寅一族的家谱中死活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关于曹雪芹著《红楼梦》有许多疑点还是没能得到最终解决。笔者不是专家,也不想陷入那个泥潭之中,笔者只是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解读一下“曹雪芹”。
  (曹雪芹是红学家们公认的《红楼梦》的作者,但问题多多,并不能令人信服。在其身上仍有许多的“谜”无法解开。)
  曹寅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文人,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其作品也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自从和《红楼梦》的作者挂了钩,就一下水涨船高。
  众所周知,自南宋以来,曹操一直是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官方及民间的,而这样的形象在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完成之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们在谈论曹操的时候,总是一副鄙夷的神情。然而,曹寅却一反常态地与其唱反调,为曹操翻案。
  (曹寅不顾曹操的声名不佳,坚持以曹操后人自居,并写作《续琵琶》传奇为其翻案。)

  曹寅著《续琵琶》传奇,一反其“正统”,在《开场》中开宗明义地说:“‘琵琶’不是这琵琶。”因此剧中舍弃了《三国演义》中割须弃袍、左慈戏弄等损害曹操形象的说词,而向来是戏曲中的奸雄形象的曹操说出了“令诸侯合兵百万,足以寒奸贼之胆,动忠义之心”这样的话。
  《续琵琶》传奇第三十一折《台宴》一支“大红袍”更概括了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诗文的内容,其中一支“北醉花阴”唱道:“人道俺,问鼎垂涎汉神器,叹举世,焉知就里,俺待要武平归去解戎衣,不知几处称王,几人称帝!今日里,高会两班齐,对清樽,要吐尽英雄气!”从而塑造了曹操有智谋、有魄力,求贤如渴,爱才如命的英雄形象。
  为什么曹寅会这样不遗余力地为曹操翻案呢?
  这还得从其祖上说起。
  曹寅在南京任江宁织造时,常于“清溪之滨,聚白下之名流”,并与之唱和。文士阎若璩的赠诗中有句云:“汉代数元功,平阳十八中,传来凡几叶,世职少司空。”也就是说,曹寅乃西汉相国曹参之后。
  曹寅的挚友纳兰成德在题《楝亭图》时,写道:“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美誉。”张渊懿题诗则说:“高门衍世泽,贵胄属平阳,”,也都称道曹寅为汉平阳侯曹参之后。
  曹参和曹操有什么关系呢?
  《三国志·魏志》开卷即言:“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曹)参之后。”
  也即是说曹操的祖先即是曹参之后。曹寅如果是曹参的后人,那也极有可能是曹操之后。

  而实际上,曹寅恰恰就是曹操的后人。
  曹寅的朋友徐秉义就题诗说:“曹公种德垂无穷,清门济美班资崇;谯国一家光黼黻,江南两地补山龙。”
  这里的曹公指的就是曹寅,“清门”是一个典故,出自杜甫的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而谯国正是曹操的籍贯。这首诗主要是称赞曹寅的,将其和曹操挂勾,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曹寅乃是曹操的子孙。
  为什么那些人非得说曹寅是曹参之后,而不肯说是曹操之后呢?曹参虽然很有名望,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但其名气较之曹操还是相去甚远,而且年代也比曹操晚了几百年。笔者认为,这恐怕还是因为曹操其人的名声实在是太过糟糕了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