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8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除了纪年,年号还具有正统的意味,一般的藩国是没有自己的年号的。在整个明朝,朝鲜他们所用的就是明王朝的年号。北宋初期,南唐后主李煜为了表明对宋王朝的臣服,对内所用的是宋的年号而废除了自己原本的年号。后来为了表明和宋王朝的决裂,他又废除了宋朝的年号,又恢复了自己的年号。

  一般来说,如果不承认某个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不会用其年号的。康熙初年的有一桩著名的公案——明史案,其编纂者都是由明入清的文人,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坚持不肯用清帝的年号,引起了轩然大波,牵连进无数人。关于“明史案”的话题,笔者在以后还会和大家详谈。
  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得最长的年号应该数崇祯了,当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朝鲜。
  明亡之后,朝鲜王国感念大明王朝对其的再造之恩,在国内坚持使用崇祯年号。虽然满清以武力强迫朝鲜成为其藩属国,但朝鲜全国上下对清廷是看不起的。他们认为满清是蛮夷之邦,根本没资格做他们的宗主国。他们认为中华已亡,从此以“小中华”自居。对外,他们不得已,也只能使用清帝的年号,而在国内,那可是清廷鞭长莫及的地方,他们就使用崇祯年号,一直延续到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直到日本彻底并吞朝鲜,这个年号也没有完全停止使用。实际上,在抗战时期,流落到我国境内的朝鲜人还一直在使用这个年号。

  笔者讲了这么多,似乎还没有切入《红楼梦》的正题。诸位别忙,笔者所讲的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明白这些,就不会清楚《红楼梦》创作者们的良苦用心了。
  翻阅那些由明入清并且坚持不肯仕清的文人的书稿,就会发现,这些人始终不肯用清帝年号,而此时大明已亡,在不得不进行纪年的时候,他们往往使用的都是干支纪年。而在回忆明亡之前的生活时,他们往往又会使用明帝年号。如顾炎武、王夫之、张岱等人,都是如此。
  而认同满清的,积极和清廷合作、想要考取功名的文人们,他们的作品中就会堂而皇之地写上清帝的年号,比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他就许多次提到了康熙这个年号。
  在《红楼梦》中,由于正文是不涉及具体某个朝代的,也就没有任何的年号可考。但是批语就不一样了!里面涉及到了具体的某年某月。然而,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纪年竟然全部用的是干支纪年!
  讲到这里,恐怕有人提不同意见了,他们会说庚辰本中明明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的批语啊!其实这个“乾隆二十一年对清”并非批语,而是抄书人在抄书的过程中核对无误而加上去的。所有的抄本中,也只有庚辰本这一处出现了乾隆年号,而在另外的所有抄本中,没有一处清帝年号。此处庚辰本有三页半空白,显然是抄录人后加点缀平衡文字抄书时间以及猜测雪芹还在写书,自己空在这里等,这些已经抄好的书是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从各种抄本核对完毕,并不是回前批!回前批语总是在紧挨回目之前空隙里写批语,绝不会写完批语空一页再去写回目,这就是红学家根本误区,大多数读者并没有看到影印本所以也不明真相,盲目相信红学家,不管什么都成了“脂批”!

  《红楼梦》的批注者主要有两位,分别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很显然,这两个都不是本名,而是笔名。脂砚斋这个笔名很容易理解,因为批语是用红色墨水,砚台被红墨水染成了红色,像极了胭脂,故称脂砚斋。而某些人见到“脂”字,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是女子,还真是贻笑大方。

  另一个笔名畸笏叟就不太好理解了。但只要稍微用点心,这个笔名却是一点也不难解。笏,是官员上朝时所用的板子。在《红楼梦》中也多次提到这个“笏”字,在第一回中甄士隐所唱的《好了歌解》中有这样一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而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深福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提到了《满床笏》这出戏。
  “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
  由此可见,笏表面是指上朝用的板子,实际上是指官职!
  说起这个“畸”字,想必不需要笔者多说,大家也会明白其意思。畸,就是指不正常、不规则。而叟,则指此人是个老者。前面笔者论述到《红楼梦》的创作者们是由明入清,否则不会出现“南直”这个地名。
  由此可知,畸笏叟是一个由明入清、并不认同满清统治但又不得已做了满清官员的一位老者!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一群人因为同样的志趣而相聚在一起,他们反对满清的统治,坚决不承认其合法性,但又不得已做了满清的官员,内心的苦闷得不到排遣,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创作了这部不朽的伟大作品!
  也正是因为不承认满清统治的合法性,所以他们坚持在批语中只用干支纪年,而坚持不肯用清帝年号!只有了解到这点,也才能了解到他们创作《红楼梦》的良苦用心!

  日期:2017-03-05 22:54:12
  对历史人物的褒贬
  前面说过,《红楼梦》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史书。作为史书,就不得不对历史人物有所褒贬。虽然《红楼梦》的表面是一部精致的世情小说,似乎并不涉及到历史人物,但若是仔细一看,这本书里面其实还是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的。
  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回书中,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这样说道: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雨村的话再明白不过了,这世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相差无几的,只是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人物,一种是应运而生的“大仁”,另一种则是应劫而生的“大恶”。
  我们且来看看大仁都是些什么人。
  尧舜禹所处的时候已经属于龙山文化的晚期,处于氏族制度行将崩溃的时代。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他的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还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等遗迹。尧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对百姓却很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说这是他使他们挨饿受冻的,有人犯罪受了处罚,他说这是他平时没有管教好的缘故,自己出来承担责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