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2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众所周知,自清军入关以来,在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屠杀了无数生灵。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灭绝汉文化,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在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即1645年7月8日)颁布“剃发令”,称“自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满洲贵族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北方汉族人民被迫屈从。之后清军以武力迫使南方汉人也剃发,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日(即1645年8月29日),清廷又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

  剃发易服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汉人的强烈反对与抵抗,这遭致清廷的严厉处罚和血腥镇压,清廷在华东和华南等地区进行了残酷的屠杀。
  满清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占领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朝后期的两亿多减至顺治十七年的一千九百万,净减十分之九以上!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由于尸骨堆积太多,根本来不及掩没,以至于集中起来焚化,正可谓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在此过程中,战火纷飞、持续了数十年之久。满洲自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建国以来,一直到到1683年明郑沦陷,宁靖王朱术权殉国,大战小战连续不断。
  明清战争起自1618年后金与明朝在抚顺首次交锋,止于1683年明郑政权这场战争覆灭,最后一个汉家天下沦陷,历时半个世纪以上,其间大战、小战交替发生,从数十、数百人的武装冲突,发展为千万人的激战,再扩大到几十万人的殊死搏斗。它既有平原旷野上的往来冲杀,也有坚城之下壁垒森严的鏖战,从运筹帷幄,到决胜千里,规模之大,斗争之复杂,战局之多变,皆为亘古所少见。
  这样的规模巨大、持续数十年之久的战争用“虎兕相逢”来形容,真是太贴切不过了。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即是指明末清初的这个“末世”,这个“末世”是明王朝的衰败期和灭亡期,真是十分的贴切,而这个“末世”的两个限定词“白骨如山”和“虎兕相逢”也是恰如其分。只要对那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很轻易地得出这个结论。然而,许多人却因为对主流红学所说的清中叶说先入为主,看不到这些,真是“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也正因为“虎兕相逢”太过显眼,正如批语中所说的“显极”,程甲在改造《红楼梦》的时候,硬生生地将虎兕相逢改成了“虎兔相逢”,非常可笑地将贾元春这个极为重要的关键人物的死因写成了因病逝世,以至于和其曲子中所写的命运完全对不上号,真是失败至极的改造!但程伟元和高鄂等人恐怕也顾不得这许多了,他们恨不能完全抹去其中的时代背景痕迹,但越是这样,越显得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

  日期:2017-02-27 18:08:37
  南直召祸的实病

  确定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的那个“白骨如山”和“虎兕相逢”的“末世”之后,《红楼梦》这本在许多人眼里的“天书”也就变得十分的好理解了。
  在甲戌本第一回中有一条很奇怪的批语: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这个批语本身并不高深莫测,用的也是极其浅显的文字,却难倒了众多的红学家。
  那么这个“南直召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主流红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让人啼笑皆非的。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在《红楼探源》里推测:“大火无疑是一历史事实,可能发生在南京的某织造厂,也可能是江宁织造官邸起火。但曹的继位者隋赫德在奏报曹氏家产的摺子中,没有提及财物被焚等情况。曹寅的藏书也安然运到北京,看来这场火不像起于官邸。也许曹罡镏暗闹苯釉蚴钦獬〈蠡稹薄

  红学泰斗周汝昌的推测:《红楼梦》开卷表面上写“姑苏葫芦庙”失火,其实是隐言“南直招祸之实病”。所谓“南直招祸”就是指曹雪芹父辈曹钤谕蚴兮掷镂赫胸范K藏镀金狮子而招祸之事。
  笔者认为,他们的解释都实在太过牵强。
  为什么这样说呢?重点就在这个“南直”这两个字上。
  众所周知,“南直”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在而且只出现在明朝永乐年间以后。明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南京周边地区称为直隶。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文即位,是为建文帝。其叔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即发动“靖难之役”,从治所北平一直率军南下,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取而代之,登上了皇帝宝座,是为明太宗永乐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时改庙号为成祖)。

  朱棣登基后,深感南方反对自己的势力根深蒂固,日夜焦虑而心神不定,而自己的根据地却在北平。于是即有了迁回北平的打算。经过近二十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在永乐十九年,朱棣将京城迁到了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而南京作为陪都。从此,大明帝国实行南北两京制,北京和南京周边皆称直隶,即是北直和南直。
  顾祖禹《二十一史方舆纪要》记载:“南直”为明朝应天府直属,相当于现在江苏、安徽和上海三地,是“南直隶”的简称。在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就有“话说国朝(明朝)有一位官人,姓权,名次卿,表字文长,乃南直隶宁国府人氏”。( 《卷三 权学士权认远乡姑 白孺人白嫁亲生女》)
  满洲人建立清朝后,“南直”这个地名很快就消失了。清朝并没有两京,只有北京,北京周边称为直隶,而南京则称为江宁府,属两江总督的辖区。据红学家们考证出来的《红楼梦》成书年代是为清中叶,距离南直这个地名的消失已经百有余年矣!正如同现在的人不会讲察哈尔省、热河省、西康省一样,只有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人才会对这些地名耳熟能详,甚至时常挂在嘴上之外,到了我们这代人,如果不是对历史特别有兴趣,恐怕早就将这些历史地名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吧!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作者和批者都应该是由明入清之人,他们对明朝念念不忘,仍旧将南京周边地区称之为“南直”,在批语中很是自然地写将出来。

  那个这个“南直召祸”到底是指什么事件呢?
  这个问题也并不难解,在上一回笔者论述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白骨如山”、“虎兕相逢”的“末世”,更确切地说就是明末清初的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实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应该就是指清军在南方对我华夏进行的无数次的屠城!
  自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以来,清军在北中国可谓是势如破竹,如同秋天扫落叶一般,很快就席卷整个北中国,仅仅一年时间就拿下了半个中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满清也会很轻易地拿下南半个中国的时候,却遭遇到了极为顽强的抵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