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48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04 12:24:55
  漕运篇:漕运大计
  漕(cáo)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或是水陆递运(水道和陆运结合)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模式。漕运在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有了这种运送粮食的模式,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均重视漕运。历代漕运提供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南北经济的沟通,不过也有一些弊端。
  漕运中运送的粮食被称为漕粮,运送粮食的目的地是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一般来说,运送漕粮的目的是供给宫廷使用、官员工资发放、军粮消耗和民食调剂。
  张居正当权时期,漕运依然是备受重视。要实现大明王朝的政治、军事的正常运作以及京师一带的粮食供给,就不得不重视漕运。当时的明朝京师在北京,国防的重点也在北部,正所谓“天子守国门”。正常的漕运中,每年由南方运往北方的漕粮都有数百万石。但是,到了万历二年(1574年)和万历三年(1575年),漕运出现了问题。
  这一段时期的漕运的问题出现在水道上,黄河作为漕运的重要水道,连续出现了决口的险情。根据明朝人的治水方案,一般是要对洪水横流、泥沙俱下的黄河进行筑堤。据说,当时的筑堤御洪的技术颇为发达,筑堤的名称,便有遥堤、缕堤、月堤、格堤的不同。黄河在万历早期出现决口,张居正和官员们商议解决的办法是革新方案、放弃筑堤,转而开通漕运途中的泇(jiā)河(河名),让漕运的水道畅通。不过,这个计划没有真正地得到落实,就放弃了,直到二三十年后(万历三十二年,即1604年),这个计划才在别的官员们的指挥施工下完成。

  万历三年,开通泇河的计划落空,张居正和官员们继续商议,决定试一试在漕运途中开通胶莱河,替四百万石的漕粮找一条合适安全的运输线。这个计划本身是好的,但有两点阻碍因素:首先,是运输线改道,会影响原有运输河道的沿岸的经济发达状况;再者,开通胶莱河的工程量过大,需要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考虑到这两项阻碍因素,提出开通胶莱河的官员们开始动摇决心了,张居正明白其中利害,就给相关官员们写信,希望他们竭力尽忠、用心办事。

  因为有着重重的阻碍因素,所以胶莱河的开通在万历四年(1576年)被放弃了。张居正的两次漕运大计的未能得到贯彻实施,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他还没有治水的经验,也没有详细探查过水道的情况。后来,张居正开始把漕运的水道锁定回了黄河,选用了得力的治河官员,逐步地解决了治水和漕运问题。
  日期:2017-04-05 13:27:47
  师生篇:师生之间的恩怨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力行改革大计,成效显著,但遭到了张居正的门生的反对,乃至于张居正被自己的门生弹劾(hé)。
  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的门生傅应祯(zhēn)(人名)向朝廷上疏,对当时的朝政进行评论。傅应祯评论朝政时,重点强调了宋朝的王安石变法的害处,列举了王安石变法的“三不足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xù)(意思是:对天命的变化不必畏惧,对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对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他借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告诫朝廷:当时的王安石变法是宋朝(北宋)败亡的原因,不能不引以为戒。

  张居正得知了傅应祯的上疏,认为疏中提到的王安石之语是影射自己的改革,就追究起了傅应祯的责任,还严厉追问傅应祯的反改革小团体的其他成员,对傅应祯判处罪刑。
  张居正推行改革时,不避亲疏、严格执法,对自己的门生故吏也是要求严格。严格就容易出事,张居正的门生就做出了针对张居正的坏事。事情的起因是:张居正安排在辽东地区的将领李成梁,在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三年(1575年)都在抗击外族势力的入侵,接连打了胜仗。万历三年,辽东的捷报很快传到朝廷,不过,捷报先是由张居正安排在辽东地区做巡按御史(官名)的刘台(人名)发过来的,刘台也是张居正的门生。问题出来了:刘台担任的是辽东巡按御史,这种官职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置的对行政系统进行监察的职务。按照明朝官场制度,巡按御史无权干涉军事,军事捷报不应该由刘台发过来。刘台率先发来捷报,在当时就是越俎代庖(yuè zǔ dài páo,比喻超出自己的业务范围去干别人管的事情)的违法行为。张居正一看刘台这么不识时务,决定严格处理刘台越权的事情。接着,张居正就请万历皇帝颁布圣旨,公开斥责刘台。刘台被斥责后,没有理解张居正的公正为国的苦心,恰巧在此时,张居正还在追究傅应祯的同案犯,而傅应祯和刘台又是好朋友。因此,刘台思前想后,下定决心:弹劾老师张居正。

  刘台弹劾张居正,这在明朝开国以来的二百多年里,是头一件门生弹劾老师的事件,此事件实在是有革新时代的特点。刘台在弹劾疏中提到:张居正违背祖宗法度,作威作福;还结党营私,收取贿赂(huì lù);还公报私仇,迫害辽王、打压言官;还权势过大,控制朝廷;还纵容亲属贪污,鱼肉乡里等等。
  刘台的弹劾疏里面,基本上是夸大其词。我把刘台的这篇文章看来看去,只有迫害辽王这一条是实有其事,其他的弹劾事项里面,要么是夸大,要么是陷害。
  张居正被弹劾,遭受了莫大的刺激,他直接向万历皇帝提出辞职,不被允许。然后,张居正又上疏请求辞职,万历皇帝想尽办法挽留张居正。在多次挽留之下,张居正留了下来。万历皇帝命令,判处刘台打板子一百下,免除官职、发配充军。在张居正的请求下,改为仅仅判处刘台免除官职。
  张居正历经了上述事件,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另外,他与他的老师徐阶之间,直至去世,还保持着不错的联系。徐阶对张居正的提拔任用,可以说是师恩深重,张居正也对徐家亲属多加照顾。后来,到了万历十一年(1583年),81岁的徐阶因病去世,死后获得了朝廷的赠号,算是有了善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