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人类思想史(真诚、有料、易懂)》
第26节作者:
island 圣奥古斯丁是早期基督教会中最伟大的、有创建的思想家,是教父哲学的伟大代表。他于公元353年出生在北非。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基督徒,对他影响很大。
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圣”字,代表此人是圣徒,对基督教作出巨大的贡献,地位很高,比如圣彼得、圣保罗、圣托马斯等。一般来说,多神崇拜、偶像崇拜是一神论基督教严厉禁止和反对的。但是,历史总是在开玩笑,这种偶像崇拜在基督教中又以圣徒崇拜、圣母崇拜、教皇崇拜等多种形式重新表现出来。
这也许是人类的一个深层心理,很难杜绝。毕竟从远古开始,人们就开始崇拜和迷信各式各样的神灵。如果单单只是崇拜和思念唯一的一个上帝,似乎有一些单调吧,因此需要多一点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是上帝的错,也不是耶稣教导错误,就是人类的权力欲和私心在作祟。通过各种其他样式的崇拜,实际上就是把上帝的权力给分散了,分权给了教会、教皇、圣徒、各类神职人员。这么做的结果,后来就成为基督教第二次分裂的最主要原因。
天主教的这套做法,受到了基督新教的强烈反对。新教认为,人类可以直接与上帝建立一对一的个人联系,而不需要教会和教皇作为中介。人们只需要认真研读圣经,凭着自己的虔诚和信心即可,不需要去崇拜什么圣母玛利亚和其它圣徒,不需要听从教皇的指手画脚,也不用再忍耐教会的腐败。
这种革命性的主张当然会受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因此,在宗教改革的年代,各种血雨腥风,两派的信徒互相杀戮、互相攻击、互相鄙视。这是在所难免的了。
言归正传。奥古斯丁早年信奉摩尼教,又转向怀疑论,还研究了新柏拉图主义,就是不信基督教。他曾经放浪形骸,荒唐不经,之后浪子回头,所以晚年他写了自传《忏悔录》。在他30多岁那年的某一天,他突然受到圣灵的启示,有了一次宗教神秘主义体验,产生顿悟。
《忏悔录》记述,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他感到这段话击中要害,“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387年复活节,他接受正式皈依基督教。此后回到北非的家乡,隐居三年之后被教徒推选为省城希波教会执事,395年升任主教。
经历一种神秘的心理体验,确实是一个人笃信一种宗教的重要原因。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宗教体验种种》里,采访和研究了很多个案,他发现,确实有不少人信教都是由于经历了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
詹姆斯写道:“这种非理性的、直觉的信念是我们身上深层的东西,理性的论证则不过是外表的显示。本能引路,理智不过是跟随。如果一个人像我引用的例证那样,感觉到有个活生生的上帝,那么,你的批判性论争不管多么前所未有过的高深,对转变他的信念来说均属徒劳”。
奥古斯丁在许多个方面对基督教哲学做出了贡献,他的学说主要有:创世说、原罪说、救恩论、时间论、三位一体、幸福论、恶的问题、自由意志学说等。在奥古斯丁的神学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几个要点是:柏拉图主义的绝对概念和上帝的尊严,以及脱离了上帝的创造物是无足轻重的。
上帝全能、全善、全智,他是绝对自由的。在上帝那里,意欲和行动是一回事,他不需要任何中介物就能完成他所想的事情,所以他仅凭语言就足以创造出整个世界。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这个创造和新柏拉图主义所理解的是完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自己并不在时空之中。上帝的创造是一个连续的创造,除非有上帝的支撑,否则世界就会消亡。
奥古斯丁认为,亚当选择了背叛上帝,因此失去了神圣的礼物(即不朽、神圣性、正义、摆脱欲望)。这种堕落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使得人类成为“沉沦的一群”。亚当将他有罪的本性遗传给了他的后裔。因为亚当代表了整个人类,所以人类也就承接有罪的本性。世人都从罪中所生,这种罪是原初的、带有遗传性的罪。人们可以自由地犯罪,却无法自由地摆脱罪恶。这也就是奥古斯丁所谓原罪的由来。
只有神能恢复罪人的自由,就是更新及重生,这正是上帝的恩惠。惟有人的意志得到释放,人才会渴望与神结合。所谓上帝“不可抗拒的恩惠”,并非是勉强人的意志去行善(包含不犯罪),而是改变人的意志,甘愿选择善,并且去行善。人类与罪的战斗是无望的,唯有上帝的恩典才是唯一的希望。
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生活的人组成。”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由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社会,即上帝的“选民”。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注定要被惩罚和毁灭的人类,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
他把上帝和魔鬼的斗争诠释为每个人之内的一场斗争,在历史层面也有同样的斗争。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之间的对立,就好像每个个体的生活都是拯救与原罪之间的斗争一样,历史也表现为两个王国之间的斗争。
恶的问题,是基督教的一个大问题,也是难问题。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恶”存在呢?奥古斯丁采取了几个策略来进行解释。
首先,他给予恶以相应的地位。恶是善的必要手段,有恶的存在是一件好事,就像图画中的阴影有利于整体的美一样,恶对于世界的善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善,恶也不可能存在。
其次,他将恶定义为善的缺乏。恶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缺陷,是善的遗漏。善的缺乏就是恶,这一缺乏意味着本性所应当具有的某种东西缺少了。所有种类的恶,包括道德上的恶,都被归类于缺乏的概念之下。道德上的恶不会损害宇宙之美,因为它是产生自人和堕落天使的意志,最坏的恶是神性的缺乏,也就是拒绝上帝。
再次,他将对恶应负的责任归于人。人类的行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自由意志,我们可以寻求上帝,也可以有意不追随上帝。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罪。罪恶是产生于人的自由意志,人是自由的,由于人们自由地选择了罪恶,就出现了罪恶。
奥古斯丁还主张一切过程都是上帝预先计划好的。一方面,一切都已经是上帝预先知道的,另一方面,人类是自由行动的,有自由意志的,这不是一个矛盾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