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39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2 14:33:28
  虎威篇:猛虎出山
  虎,大型猫科动物,健壮有力,很有威慑力。日本战国时代的强势诸侯就有被称作老虎的,比如“尾张之虎”,就是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的称号,而本篇主要讲的,是有着“甲斐之虎”称号的武田信玄(人名、法号)。
  因为武田家与织田家有家族联系,所以,在讲述武田信玄之前,先看看织田家的动态。日本元龟三年(1572年)正月,织田信长的三位儿子元服(举行了成人礼),奇妙丸、茶筅(xiǎn)丸、三七丸分别取了正式名字:织田信忠、织田信雄、织田信孝。通过这项庄严、肃穆的元服仪式,织田家向世人宣告织田信长的三位儿子正式成为武将。
  过了不久,织田家领地西面的松永久秀势力和三好家势力对织田家表示反叛和抗击。织田军攻破了反叛军,曾经的谋杀重臣、诛灭将军、火烧寺院的大恶人松永久秀在战败后,立即再度降服于织田家。另一处战线上,浅井家与朝仓家对阵织田家的拉锯战还在进行,当年(dàng nián,指同一年,本篇的当年皆为此意),织田军各路兵团将浅井家、朝仓家逼入绝境。就在织田家忙于这些战事的时候,从东面传来了铺天盖地的消息:武田信玄发兵上洛,准备一路杀奔京都、号令日本!武田军攻进德川家领地!武田军向织田家领地逼近!

  武田信玄是何许人物?织田信长对武田信玄统领的武田家,有过评语:武田家的旗帜动起来的话,那么富士山也会跟着动摇;武田家的军队动起来的话,那么全日本都会为之震动。很明显,武田信玄不是善茬(chá),拥有“日本战国第一军学家”、“日本战国第一兵法家”、“甲斐之虎”等称号的他,把战略目光投向了上洛之路。
  当年秋季,猛虎出山,武田家的军旗随着武田大军前进而在寒风之中飘扬,军旗上写着十四个大字: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熟读过《孙子兵法》的读者看到这里,会心一笑:军旗上的十四个大字不就是取自《孙子兵法》的句子吗?没错!武田信玄的军事思想深受中国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影响,武田军的军旗上的文字,就是取自《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原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段兵法文字的意思是:(所以用兵的方式是)军队行动迅速时如同疾风忽至,行动舒缓时如同森林严整,攻击敌人时如同烈火燎原,实施防御时如同山岳巍(wēi)然。因此,武田军的军旗被称为“风林火山之旗”,也被称为“孙子四如之旗”。

  武田军旗帜飘扬在了德川家的领地一带,武田军先要进攻挡在上洛途中的德川家,其次就是织田家。武田信玄下令:兵分两路,在德川家的领地远江国(地名,日本古代六十六国之一)会合。既然武田信玄有着很强的称号,此次上洛应该就是他在老谋深算之下的军事行动。事实也的确如此,下面列举一下武田信玄的上洛条件:
  北面的上杉家(上杉家,就是曾经的长尾家),持续了十几年与武田家交战,多年的消耗战,把武田信玄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上杉家那里。令双方难分胜负的是,上杉家的家主也是有着极其光辉的称号,被称为“日本战国军神”、“北陆的守护者”、“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人名,就是曾经的长尾景虎)统领着上杉家,毫不逊色(xùn sè)地抗击着武田家。如果没有上杉谦信给武田信玄长期作战,武田信玄早就出兵上洛了。而在此时,武田信玄看准了时机(时机在于上杉谦信在此时忙于应付上杉家领地内部的暴乱,而且在冬季的时候,上杉家领地内降雪多,大雪封住道路,无法出兵),抽空展开了上洛行动。

  东面的北条家,曾经时不时就和武田家交战。不过,在武田军上洛之前,武田家已经与北条家达成和议,将今川家的领地骏河国(地名,日本古代六十六国之一)瓜分了。因此,武田家与北条家互相交好,北条家应该不会干扰武田军上洛。
  南面的今川家,已经在武田家、德川家、北条家的不断侵袭和吞并下,没有了领地,今川家彻底败亡了,今川家的家主今川氏真流落隐居起来。武田家得到了一部分今川家的地盘:骏河国大部分、远江国大部分、三河国一小部分;德川家也得到了一部分今川家的地盘:三河国大部分、远江国一部分。
  南面的德川家,在武田军上洛之前,德川家和武田家维系了一段时间的同盟关系,双方签订协议,吞并今川家的领地。此时,由于利益关系的变化,武田信玄响应足利将军的号召,组织起信长包围网,发兵上洛,悍(hàn)然撕毁了与德川家的同盟协议,并率领大军侵入德川家领地。
  西面的织田家,正在忙于各处征战,应对信长包围网的织田家基本上抽不出兵力援助织田家的同盟势力德川家。当初,织田信长费尽心思促成织田家与武田家的联姻,却在双方利益冲突面前不堪一击——武田家破弃了联姻关系,堂而皇之地与织田家、德川家宣战。如今看来,织田信长争取的与武田家的联姻,这一切心血都白费了。

  武田家还有自身的条件。武田家在武田信玄的治理下,实力很是雄厚。武田信玄领导下的武田军,兵强马壮,尤其是武田骑兵兵团,号称是“日本战国第一强”。武田信玄还开创了日本军事领域的“甲州流”兵法,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武田军上洛时期,武田家每年的粮食收入足有一百多万石,是德川家的好几倍。
  武田信玄有了这么多的优势条件,他决定:先攻击德川家,而后攻击织田家,以此完成上洛行动。按照顺序,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川家。
  武田大军向德川家领地步步紧逼、处处深入,十万火急之时,德川家向织田家告急,希望织田家给德川家提供援军。可是,织田家的兵力被牵制在其他的各个战区,疲于应付整个信长包围网的各支敌对势力,兵力短缺。织田信长好不容易抽出了三千人作为援军(织田信长并没有亲自去支援),支援德川家。
  当年十二月,战役在三方原(地名,位于远江国境内)打起来,这场战役被称作“三方原会战”。武田军已经完成了两路兵团的会合,兵力总数约为三万人;德川军有八千人,织田援军三千人,德川·织田联军合计为一万一千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而且,从统帅年龄来看,武田信玄52岁,德川家康31岁。在武田信玄的眼里,德川家康轻率地迎击武田军,只不过是“初生牛犊(dú)不怕虎”而已。挡在武田军前面的德川·织田联军,怎么看都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纵然是德川·织田联军在一开始击破武田军先锋部队,却被随后而来的排山倒海之势的武田主力部队痛击。战役的结果,是德川·织田联军惨败,武田军大胜,武田信玄狠狠地展示了一把虎威。

  德川家康在战败时,骑着马落荒而逃。逃回居城的他,经过别人提示,才发现了自己逃命时过于惊慌,在马背上大小便失禁,居然在马上拉了大便。更大的麻烦还等待德川家康来解决,那就是如何解决武田大军紧随其来的追击问题。德川家康和家臣们商议后,决定实施夜间的“空城计”。于是乎,德川家康命令大开城门,城内燃起大量的亮晃晃的火堆,还敲起咚咚作响的大鼓,收纳那些陆续逃回来的残兵败将。

  武田军的追击部队追击到城下,一见这种情况,疑虑涌上心头:城内会不会有伏兵?武田军的将士们疑心生暗鬼,没有进攻德川家康的居城。后来,武田军绕过了德川家康的居城,去进攻德川家的其他的一些城池,德川方的“空城计”成功了!
  三方原会战结束了,织田信长明白:武田大军即将踏平德川家,只要踏平德川家,下一个目标就是踏平织田家。想清楚形势的织田信长赶紧向武田家示好,却是热脸贴了冷屁股:武田信玄下令,把斩获的织田家援军的将领首级特意送到织田信长那里,宣布与织田家绝交,并且对织田家的示好不予理睬。强硬的绝交之辞的背后,隐藏着武田信玄无比的自信,也充满着威吓之意。
  织田家和德川家,都面临着灭顶之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