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和西夏》
第16节

作者: 刘郎走遍历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继迁这一系列军事行动极大震撼了河西各族,有的干脆就直接投奔,有的部落就自行组织抵抗。不过这时的宋庭只剩下爱莫能助,当初该动手而婆婆妈妈,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日期:2017-06-29 06:43:40

  当然朝廷不行,当然当地军队还是组织自发抵抗,当李继迁把西凉府的财物运会的时候,遭到了镇戎军知军曹玮的伏击,虽然李继迁全力应战,但是还是被曹玮打败了。
  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李继迁不断地欺压藩部,藩部首领突阵指挥使刘赞和银州牙校都对党项人的行为不满,干脆向宋朝投诚,当然宋真宗很高兴,便授予官职,同样这时的曹玮也在暗中联系银州和夏州的少数民族首领离开了党项平夏部,于是吴移、越移等部落离开了李继迁,追随曹玮归附宋朝,甚至发生了大批党项人投奔宋朝的现象,史书记载:由赞等请附,保吉禁之不止。这里只能说宋朝没有抓住时机,因为李继迁对河西动武的时候,居然朝廷异常的平静,好像整个河西和自己无关,这不仅让现代的我们感到郁闷,而且又让当时河西的部落感到寒心。

  李继迁是聪明的,向西扩张,不会引起契丹的反感,甚至作为宗主国的契丹还会暗中帮助,不过党项族从此开启新的一页。
  日期:2017-06-29 07:49:09
  上文说到李继迁在河西的军事行为,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有得必有失,不过这时候虽然党项人控制了河西走廊,但是由于他们在这里抢夺大量的财物,甚至欺压藩族,本来这些部落对党项人就很有意见,这时演化成仇恨。不过这时,李继迁杀向了六谷,也就是吐蕃六谷部,因为他们在凉州附近以阳妃谷为中心的六个山谷聚落,因此得名。
  当然这是首领就是潘罗支,他还有一个头衔就是朔方节度使,他一听说李继迁要来攻打六谷,便立刻召集部落,同时觉得光靠自己有点弱,又拉上了附近的者龙各部,当然也是这样忽悠,我部亡了,下一步党项人瞄准就是你部,这一说两个部落联盟就连在一起,不过潘罗支一看李继迁带了很多士兵,心中有些肝颤,好像打不过,怎么办呢?我听说李继迁喜欢诈降,好主意,咱也来一个。他便派出了使者递上降书顺表,李继迁居然没有多想,欣然接受了,怪了,估计他在想,我的方式早已练得如火纯青,谁还会模仿,何况之前咱们的战绩那么牛,谁模仿不是找死吗?

  日期:2017-06-29 07:52:45
  张浦看见了李继迁的表现,心想:老大你再怎么牛逼,也不能不防备,万一潘罗支使诈怎么办?这我得说。于是张浦进言说道:这打仗要慎重,对于敌情要仔细分辨,这潘罗支好多年都不听我们的,在我们攻打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来个归顺,两军连比划都没有,这不是有诈,又是什么呢?何况仗都没有打,他就说要投降,老大有诈呀!不能接受,不如这样乘着他的诡计还没有实施,我们打他措手不及,抓住他问个究竟?

  李继迁也突然之间觉得自己很牛,真的很牛,便说:我已经得到了凉州,潘罗支看到我的强大,无奈选择了投降,至于诈降没有的事。何况杀掉投降的人不是一件好事,你就不要怀疑他了,何况我这样做还可以向吐蕃人表明一个态度,就是只要吐蕃人归顺,咱们敞开胸怀欢迎。不如你先回西平府,处理一下政务,我来安抚一下吐蕃六谷部落,以绝我们的后患。李继迁这么一说,张浦不好再说,只好一边是担心,一边回来了。

  日期:2017-06-29 07:56:08
  李继迁便带着一些少量人马去接收六谷部的投降,潘罗支召集了六谷部和者龙族数万兵马,等到李继迁一来,他一看我去,潘罗支玩我,想离开已经晚了,他被团团包围,双方在三十九井激战,这时党项人当然不是对手,李继迁身中数箭,在属下拼死搏斗中得以逃脱,他返回了灵州,箭当然击中要害,但不至于致命,只是党项没有好的药物和医生,所以在一个月后病情恶化,他只好在床边托孤,他嘱咐李德明,“尔当倾心内属,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当然这里有这个意思,你老爹死了,你继承了王位,但是一定要向宋朝归顺,当然宋朝不会听,你一表再表,直到宋朝听为之。说也奇怪,李继迁一辈子反抗宋朝,最为艰难的时候都不肯向宋朝投降,这时候反而让自己的儿子一再向宋朝归顺,当然有一点慈父的意思,就是我走过的苦,你就不要走了,另一个可能是这次打击给李继迁是一个严重地创伤。反过来又对张浦说:你和我一起起兵反抗宋朝,你是汉族人,但是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的情谊就是兄弟,经过多少苦难,才有今天这样的业绩,虽然不能和宋、契丹抗衡,但是我儿你的鼎力辅佐,一定会有所超越,这样我死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说罢不久就去世了,年仅四十一岁,也算是英年早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