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兴衰启示录》
第21节

作者: mudderw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难道说,英格兰自此之后结束被不断入侵的屈辱历史,走上繁荣富强之路吗?没那么简单,英格兰的崛起之路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艰苦得多。而且,在接下来的时代,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劫难即将降临,请看下一章分解。
  日期:2017-02-08 23:35:11
  三、卖国贼国王引发的南北内战
  引言:

  国王应该是国家最后一个爱国者。国王要是卖国,那可真是神仙也救不了……
  公元995年,被称作“八字胡须王”的维京国王斯温(Sven,跟电影《冰雪奇缘》中的那头驯鹿一个名字)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克努特一世出世。这个克努特一世就是后来被称作克努特一世大帝(Cnut the Great、Knud II den Store;公元995年至1035年)的传奇维京国王。他的爷爷比他名气更大,就是统一丹麦的哈拉尔蓝牙王,他之所以名气这么大,是因为蓝牙(bluetooth)技术正是以他命名,而这个名号的由来是因为他的外号维京语写作“Blatand”,翻译成英语变成“bluetooth”。但是历史学家多半认为在当年Blatand的实际含义是“blacktooth”,也就是说,这位蓝牙王其实是没有保护好牙齿,满口牙黑黢黢的,全是龋齿。

  日期:2017-02-08 23:35:31
  克努特一世最显著的功绩是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了御林军制度。“御林军”由富家子弟和年轻的贵族后裔组成,他们总是跟随在克努特一世左右,与国王吃住都在一起。这支精锐部队陪伴着他南征北战,建立赫赫战功。克努特一世还将过去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维京人组织起来,变成了纪律严明的军队。
  在克努特一世的军事改革下,维京人的实力巨幅膨胀,他们不仅征服了英格兰,还建立了包括今丹麦、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大帝国,这个帝国几乎将北海变成了内湖,因此也被称为“北海帝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几乎统一了北海沿岸地区的国家。
  日期:2017-02-08 23:36:45
  在维京人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中,当时的英格兰国王,被称作“邪恶顾问”(The Unraed)的埃塞尔雷德二世(Ethelred II,约968年-1016年4月23日)没有像他的先祖们那样英勇抗争,而选择了带着王室可耻地逃跑。他躲到他的王后艾玛的娘家诺曼底公国,艾玛是诺曼底公爵的妹妹,他们的两个儿子分别叫做阿尔弗雷德(和阿尔弗雷德大帝一个名)和爱德华。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逃跑可以用“才出虎口,又入狼窝”来形容。诺曼人的祖先在一百年前也是维京人,虽说已接受法兰克文化,但是骨子里的海盗气息还没脱干净,他们实际上早就惦记着英格兰这片乐土了。

  埃塞尔雷德二世(本来不想给这个酱油党国王露面机会了,只是这位仁兄的画像实在搞笑,别的国王要么很威严,要么很慈祥,只有他怎么看怎么二,手里那是个啥,烧火棍吗?)

  日期:2017-02-08 23:37:20
  克努特一世征服英格兰后,为防止诺曼底公爵护送英国王子回国复辟,在埃塞尔雷德二世死后,他向艾玛王后求婚,并许诺让这次联姻中所诞生下的子女继承英格兰。
  北欧人和匈奴一样是重口味爱好者,当年冒顿单于也在刘邦死后,给汉朝太后吕雉(即吕后)写了封求爱信,信中写道:“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估计克努特写给艾玛的求爱信跟这个意思差不多,脑补一下即可。汉朝有底气拒绝这个要求,而英格兰王室已经输得底裤都没了,只能耻辱地接受了这个要求。

  日期:2017-02-08 23:37:53
  克努特一世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英格兰。在英格兰,他开始时以征服者身份强硬统治,但后来渐渐转而采用怀柔政策。克努特一世是个有手段的统治者,他制定了《克努特法典》,曾因自己违反法典而当众处罚自己,从而树立了这部法典的权威性。他给教会以大量捐款,取得当地教会的信任和支持(这说明,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也能使上帝推磨),再通过教会的支持,换取普通民众的信任。克努特一世的统治促进了北海沿岸各国的交流,他允许古英语与丹麦文字并用,大大加强了整个北海帝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化交流。直至今天,英格兰、苏格兰和丹麦、挪威的语言文化之间,还是可以找出众多的相似之处。

  1035年,克努特一世去世后,他并没有履行当年的约定,而是让他的第一个王后生的儿子继承了英格兰王位。靠快速征服建立的庞大帝国,其内部稳定性无法与靠抗击侵略建立的国家相提并论,而且北海帝国的地缘离心力太大,此后北海帝国陷入内乱,而英格兰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刚猛的”阿尔弗雷德也被维京人阴谋害死。经过一系列斗争,最终英格兰臣民从法国诺曼底公国迎回艾特尔雷德二世的次子爱德华继承英格兰王位,史称“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约1001年-1066年1月5日,1041年 起在位)。

  日期:2017-02-08 23:38:28

  爱德华的外号比他老爹“邪恶顾问”强多了,“忏悔者”名号的由来,据说是因为爱德华一生笃信基督教,时常向上帝忏悔,以求来世能升上天国。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爱德华在诺曼底流亡的时期,曾向上帝许愿,假如将来时来运转能回国登上王位,就往罗马圣伯多禄(新教称圣彼得)陵墓朝圣。其实,他在许愿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当时维京人势力如日中天,这个愿望怎么看也不像能实现的样子,而且他也不是长子,就算继承王位也轮不到他,就是留个念想。

  谁能料想,后来的事情发展,居然让这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成为现实。在他看来,这一定是上帝眷顾。实际上,这完全是忠诚的英格兰臣民基于对他祖先的感情,将王位送到他手里,真要感谢的话,就好好治理国家,让国家富强起来。不去感谢人民,反而去感谢上帝,教徒的脑回路就是这么奇特。
  日期:2017-02-08 23:39:02
  爱德华一登基,就当着大臣的面宣布拟往罗马还愿。众大臣纷纷劝阻:目前国内形势不稳,国王离开恐怕会发生叛乱。爱德华觉得他们的话也很有道理,就上书当时的罗马教皇圣良九世,请教皇决定。这位教皇倒是很会顺水推舟,他宣布爱德华王免除执行圣愿的义务,但应将朝圣旅行所需的费用建造修道院一所,奉圣伯多禄为主保。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爱德华这个人没有心机,做事又优柔寡断,很容易受到身边人影响,由于笃信基督教,他没事爱许诺,并且对所许的诺言认真对待。他的这些性格特点,给英格兰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成为后来灭国的祸根!
  爱德华在诺曼底公国生活期间,结识了很多诺曼人,并引为知己兄弟,他立下诺言,将来要是能回英格兰当国王,一定让众位兄弟都能高官厚禄,同享荣华富贵。等他当了国王之后,果然将大量诺曼人请到英国做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