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28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06 12:02:29
  第四节:合伙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文臣的合伙
  中国现代作家柏杨(笔名)写过一部书,书名就是很扎眼的《丑陋的中国人》。我虽然不能完全同意柏杨在书中的意见,但书里的一部分讲述还是直击现实的。柏杨在这本书里,议论过某一些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书中写过:至于中国人的窝里斗,可是天下闻名的中国人的重要特性……中国人在单独一个位置上,譬如在研究室里,在考场上,在不需要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他可以有了不起的发展。但是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一条虫,甚至连虫都不如……明明知道这是窝里斗,还要窝里斗。

  柏杨的这一番议论提到的,尽管不是所有中国人的通病,却在某一些时期的某一些情况下发生过,比如明朝隆庆初年的官场。明朝嘉靖皇帝驾崩,隆庆皇帝继位,此时的内阁大臣,有六位,其中最有发言权的阁臣有三位:徐阶、高拱、张居正(徐阶是内阁首辅,而张居正在这时的内阁排位上是最后一位,但有老师徐阶的照顾和自身强大的能力,因此很有发言权)。按照治国安邦的常规模式来讲,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治国理政上。然而,以高拱为首的文臣势力和以徐阶为首的文臣势力之间,发生了一场窝里斗的闹剧。

  对于不少事情来讲,原因总比结果多。高拱势力与徐阶势力的这场窝里斗闹剧有几个起因,我们来逐一分析:高拱长年担任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的老师,他自以为是皇帝的老师,自己的资历很高、名望也足,乃至于到了徐阶把高拱提拔到了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的时候(此事发生于嘉靖时期的最后一年,1566年),高拱却一点都不感谢徐阶。高拱认为自己的被提拔是应该的,自己有这么高的资历和名望,不提拔自己提拔谁?到了嘉靖皇帝驾崩的时候,高拱事先根本不知道徐阶、张居正这两个人在替着嘉靖皇帝写遗诏。没有参与写遗诏的高拱逐渐地不开心了,更让人眼红的是,接下来的一年之内,张居正被徐阶从从五品官员迅速提拔到了从一品官员,张居正进入了内阁。高拱忌恨起了徐阶,慢慢地想和徐阶较劲了。

  高拱和徐阶的窝里斗的导火索是胡应嘉(人名)弹劾(tán hé,监察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的行动)高拱事件。胡应嘉弹劾高拱什么呢?有两种说法:其一、高拱在上班工作的时间偷偷回家去忙活搬家;其二、高拱年过半百、膝下无子,于是在上班工作的时间偷偷回家,和妻妾去造小孩了。胡应嘉弹劾高拱,说是高拱玩忽职守的时候,正值嘉靖皇帝病情严重,高拱这样做,居心何在?当然,嘉靖皇帝病情严重,无法正常处理这种弹劾,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高拱了解到了胡应嘉的弹劾,开始怒火中烧。愤怒的高拱左思右想,感觉胡应嘉背后应该有指使的人,思考之后,高拱脑洞大开(形容联想很丰富、奇特):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既然是同乡,那么胡应嘉的弹劾就一定是受到了徐阶的指使。

  其实,高拱的这番联想,逻辑出现了问题,徐阶和胡应嘉是同乡,就一定会互相勾结?我翻看各种史料的时候,没有找到任何的徐阶指使胡应嘉来弹劾高拱的资料,这两人的交情也不见得很深。
  高拱对胡应嘉记仇了,随时想着报复。隆庆元年(1567年),高拱借着时机来指责报复胡应嘉,引起了官场舆论一片哗然,一批官员上奏批评高拱,甚至于有的官员直接把高拱比作宋朝的奸臣蔡京(人名)。事后,高拱要求徐阶严厉查办那些批评高拱的官员,而徐阶没有怎么处分那些官员。高拱一看,又开始脑洞大开:既然徐阶不怎么查办那些批评高拱的官员,就一定是徐阶和那些官员有勾结,这里面必定有猫腻(nì)。

  高拱就像愤怒的小鸟一样,开始不安分了,他要和徐阶窝里斗了。高拱了解到徐阶的儿子们依仗徐阶的权势,占了南方土地24万余亩,还有操控市场、置办大量房产的行动,以至于富甲一方。高拱得知这些情况,觉得机会来了,他就让监察官员齐康(人名)弹劾徐阶,把徐阶的儿子们横行乡里的罪状一一罗列。
  在高拱的授意下,齐康的弹劾一开始,就像是捅了马蜂窝。高拱和齐康这些文臣合伙了,而徐阶和其他一大批官员合伙了。拥护徐阶的众多官员连番反过来弹劾高拱、齐康。
  这一番论战中,海瑞也闲不住了。海瑞在这个时候,已经被释放出狱、获得升职,已经是做了类似于现今的最高法院里的相关职位。海瑞了解一番情况后,立即上了一篇弹劾文章《乞治党邪言官疏》。在这篇文章里,海瑞痛斥高拱是小人,齐康是受到高拱指使的鹰犬,高拱和齐康就是小人结党。
  海瑞的文章一出炉,官场轰动,高拱势力和徐阶势力的矛盾激化了,窝里斗愈演愈烈。很多监察谏议方面的官员对高拱势力群起而攻之,大量的弹劾高拱、齐康的奏疏上交给了隆庆皇帝,官场上乱哄哄地吵成一片,甚至于有一些官员聚集在一起唾骂高拱、齐康。张居正在这场窝里斗里,则尽量保持着低调不参与的态度。

  窝里斗的结局,是高拱迫于压力,连续上疏、自称有病,希望辞去官职、回乡养病。隆庆皇帝挽留无效,但隆庆皇帝毕竟是高拱的学生,隆庆皇帝还是派人护送高拱回乡。此外,齐康被调往别处。这一场窝里斗,是以徐阶势力的获胜而告终。我认为:这场窝里斗就是一场对于国家整体没有积极意义的论战,高拱势力和徐阶势力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大事上,而忙于争论、弹劾,他们的能力用得不是地方,划不来。

  高拱的回乡养病,在某一种意义上,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他时时刻刻想着卷土重来、获得起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