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25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01 10:56:31
  第一节:直谏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兵谏
  在中国明朝的海瑞上疏骂嘉靖皇帝的时间前后,日本发生了一场匪夷(fěi yí)所思(指行动离奇古怪,超出寻常)的兵谏。

  这场兵谏的发生地是在美浓国,也就是与织田家领土接壤(rǎng)的斋藤家统治的领地。兵谏的针对者就是斋藤家的家主斋藤龙兴(人名),这场兵谏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当初,斋藤家的原家主斋藤道三对自己子孙和织田信长的评价是:“以后,我的子孙们恐怕都要成为女婿织田信长的牵马仆人了!”斋藤家的家主继承人斋藤义龙非常反感名义上的父亲(可能也是实质上的父亲)斋藤道三,还指挥军队消灭了斋藤道三势力。从斋藤义龙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像是斋藤道三的评价中说的那样糟糕。斋藤义龙的武勇和计略都不错,在他统治下的美浓国,令织田家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实际上,织田信长也感觉到,对斋藤家是无缝可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斋藤义龙只统治了美浓国几年,就因病去世了,年仅35岁。斋藤义龙去世的时候,他让其子斋藤龙兴继承美浓国领主之位,并安排了多位重臣辅政。斋藤龙兴继位的时候,只有14岁,还是青少年。斋藤家的家主死亡、新家主年少、人心不稳,都成了织田信长举兵进攻斋藤家的大好机会。斋藤义龙刚刚去世,织田军就闻风而至。织田军和斋藤军展开了初步的交锋,织田军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初步的交锋中,斋藤家没让织田家捞到好处,不是斋藤龙兴的本事,而靠的是斋藤家的家臣们的出谋划策,这些家臣中,就有日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竹中半兵卫(人名,也叫竹中重治)。本文提及的兵谏,就是由竹中半兵卫一手操纵的。
  斋藤龙兴应了斋藤道三的那句话,这个只配给织田信长牵马的人,终日沉湎(miǎn)酒色、荒淫无度。与今川家的家主今川氏真类似,斋藤家也出了败家的家主。竹中半兵卫多次对斋藤龙兴劝谏,均为无果而终。竹中半兵卫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决绝地对斋藤龙兴采取了一种极端方式——兵谏。某一天,二十多岁的竹中半兵卫指挥了手下十六个人(包括自己在内,就是十七个人),奇迹般地潜进了斋藤家的主城、斋藤龙兴的居城——稻叶山城(城名)。此时,稻叶山城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这十七个人在竹中半兵卫的巧妙布置下,造出了一种大军入侵稻叶山城的阵势,城中大乱。同时,竹中半兵卫还联络了自己的老丈人势力,让老丈人的军队迅速来占据稻叶山城。斋藤龙兴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反而不假思索地逃之夭夭(yāo yāo)了!而且,斋藤龙兴在兵谏后也没有调动军队夺回稻叶山城。一个诸侯能窝囊到这种地步,令人汗颜。

  兵谏发生后,织田信长得到了相关的情报,马上派出使者对竹中半兵卫进行劝降,却被竹中半兵卫严词拒绝。竹中半兵卫指出:此次夺城行动的实施,只是作为一种劝谏斋藤龙兴的方式,自己并无取而代之的非分之想。
  竹中半兵卫说到做到,夺取稻叶山城几个月后,他把城池原封不动地归还给了斋藤龙兴。随后,竹中半兵卫到西面的浅井家客居,后来辞去客居的职务,返回美浓国老家隐居去了。
  竹中半兵卫以十七人为夺城主要兵力,拿下了稻叶山城。由此,竹中半兵卫名声大噪(zào),被时人称之为“美浓麒麟(qí lín)儿”、“今孔明”、“今楠木”(意思是:现今的像诸葛亮、楠木正成一样的杰出人物。楠木正成,日本古代智谋很厉害的武将)。竹中半兵卫智谋超群、行动利落,很被人们惊叹。
  如果斋藤龙兴能够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以竹中半兵卫的兵谏为转折点,重整旗鼓、奋发有为,就会使斋藤家振兴。然而,重新得到稻叶山城的斋藤龙兴是外甥(sheng)打灯笼——照舅(照旧)。斋藤龙兴没有反省自身、改正错误,依旧贪图安逸、沉迷享乐。斋藤家的忠臣良将们见状,不少人对斋藤龙兴离心离德。
  斋藤龙兴,虽然名字叫做龙兴,有着吉利的寓意,但他这个人根本就称不上龙兴,他以他的失败,成全着竹中半兵卫的龙兴,也成全着日后的织田信长的龙兴。
  日期:2017-03-02 11:20:32
  第二节:爱才好士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收揽人心
  要说明白海瑞和徐阶、张居正等人发生的事情,就要先讲一下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为政举措。
  自从严氏父子势力倒台后,徐阶成为内阁首辅。为了收揽人心,徐阶在墙上贴着标语“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徐阶的这条标语,就是用直白的语言宣称:我要废除严氏父子把持朝政时期的严嵩为政举措,把威权和福泽归还皇帝,把政务归还朝廷各个部门,把官员的任免、奖惩(chéng)归还公众舆(yú)论。徐阶按部就班地实行着这条标语,博得了当时官员们的一致好评。

  徐阶的很多为政举措,利国利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嘉靖皇帝的儿子景王去世,徐阶奏请把景王占据的数万顷田地和湖面等耕作区分给农民,受到不少百姓的欢迎。一年后(1566年),嘉靖皇帝去世,终年60岁。嘉靖皇帝刚刚去世,徐阶就开始在政坛上活跃起来。徐阶与门生张居正之间不断谋划,一起替着去世的嘉靖皇帝写了一封公告天下、付诸实施的诏书。诏书主要有四点:一、旧的国家典章可以适当改正;二、拨乱反正,把那些嘉靖皇帝一朝的因为劝谏皇帝而被判罪的官员们平反冤案,这些因言获罪的官员里,还活着的官员重新任用或是重用,死去的官员昭雪冤案,被关进监狱的官员予以释放;三、把那批煽动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的方士都按照情节严重程度来定罪;四、嘉靖皇帝参与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同时全部停止大量采买仪式用品的浪费项目。

  徐阶借助遗诏,充分展示了他和张居正的复兴社稷(jì)、重整纲纪的决心。遗诏一出,朝野内外一片称颂,达到了收揽人心的目的。当然,之前的痛骂嘉靖皇帝的海瑞也在这场拨乱反正中,释放出狱、重出朝廷,也因此名声大振。
  从史料记载来看,当时的遗诏只有徐阶和张居正参与谋划和写作。张居正曾经提到过:以前的内阁首辅徐阶,他在嘉靖时期,在扳倒了严氏父子势力后,能够拨乱反正、惩处恶官、安抚民生、扶持舆论、奖励贤才等等,一时之间朝政清明、官场振作,四海之内把当时的国家称为清平大治之世,这些都是徐阶的功劳。这一些事都是除了老师徐阶以外,只有我张居正一人提前知道、参与,其他的大臣都是事先根本不知道(原文:原任少师大学士徐阶,当世宗时,承严氏乱政之后,能矫枉以正,澄浊为清,惩贪墨以安民生,定经制以核边费,扶植公论,奖引才贤,一时朝政修明,官常振肃,海宇称为治平,皆其力也……此一事则惟臣居正一人知之,诸臣皆不得闻也)。

  就在一片称颂的呼声中,内阁大学士之一的高拱逐渐地不开心了。为什么呢?高拱和徐阶都是内阁成员,两人都是位高权重。高拱了解到这次的遗诏并没有自己参与,反而是官位只是从五品的张居正参与了徐阶的谋划。因此,高拱的小心眼发作了,他开始忌恨徐阶。遗诏事件后,隆庆皇帝继任皇帝大位,隆庆皇帝也被称为明穆宗。隆庆皇帝继位后,张居正被徐阶快速提拔。一年之内,张居正就像是乘坐直升飞机一样的升职速度,从从五品官员连续升到了从一品官员(从五品与从一品中间跨着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而且进入了内阁,成了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这时候,张居正只有43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居正被他老师徐阶提拔得太快。爱才好士的徐阶提拔张居正,准备让张居正大干,高拱也看着眼红。高拱慢慢地想和徐阶较劲了,后来,海瑞也卷进了高拱和徐阶的较劲中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