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考(1)秦岭迷局——我,是秘密考古战线上的一员》
第19节

作者: 秘考代号零零柒
收藏本书TXT下载
  窦晓冲有点不服气,说道:“什么叫他机警,沈处,这次行动可多亏了我,上面那些没脑袋的尸首是被我一刀砍出来,下面这根柱子是被我一后背靠出来的,这真是天大的功劳呀,今年处里评先进,你可想着投我一票。”
  “边呆着去,你只是运气好而已。”我笑着轰他,虽然这人不太着调,但是他说的话原则上还真没错,这次行动还真多亏了这员福将,除了他这一刀和一靠,就连发现这个砖室也离不开人家老人家做了个梦呀。这运气来了,不服还真不行,看来这先进我也得投他一票。
  大家有了发现,心里都很兴奋,接下来就要研究一下这根冷不丁出现的柱子到底是干嘛用的。
  我蹲下身子,拨开脚下的缠绕的树根,这时我发现这个青铜柱子是通过一个埋在地面之下的底座立在这里的,地面之下的部分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看到露在地面之上的部分是一只青铜大手,尺寸大概有一块铺地的小型瓷砖的大小,风格写实,铸造的惟妙惟肖,几乎连手因为用力爆出的青筋都能看出来。这么写实的青铜铸造手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在古代抽象和夸张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这种造型简直太异类了。这只大手呈托举状,那根青铜柱就立在这只大手之上,让人感觉十分震撼。

  我和沈奇很是讶异,类似于这种异形的青铜器很难用类型学比对的方式进行断代,因为他的造型和设计已经完全脱离了同时代任何一种类型的青铜器风格,如果说是一个近现代作品反而更加让人信服。
  然而,很显然,从青铜的铸造工艺和手法上来看,这至少是春秋以前甚至更早的东西,这又是一个让我们无法解释的悖论。观察了一小会,我指着底座手腕处的一个圆形凹槽对沈奇说:“这个地方也很奇怪?”
  日期:2017-01-25 10:08:00
  沈奇看了看,凹槽正好位于底座的手腕正面,呈圆形,直径约五公分左右,凹槽内部凹凸不平,有形状不同且无规则的突起和凹槽排列。沈奇紧锁眉头,对我说:“铸造的时候加上这么一个东西,难度会大大增加,所以他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但是这会是做什么用的呢?”
  窦晓冲一直蹲在旁边,看到这个,嘬着牙花子说道:“咋看起来像个插座呢。”
  我灵光一闪,马上道:“确实像个插座,不过更确切地说,好想是什么东西镶嵌在里面,后来脱落了。”

  沈奇也很赞同这个说法,但是我们在底座四周找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发现,这时候沈奇说:“估计是没有,这事先放放吧,梁东你作好记录,接下来,我们要看看柱子上面是什么?”
  日期:2017-01-25 13:52:00
  第十六章 无知者无畏
  “我来!”窦晓冲自告奋勇地说道:“我上去看看。”
  我拍了拍窦晓冲的肩膀:“哥们,我知道你就是喜欢看热闹,是个好奇宝宝,可是拜托不要这么拼好吧,这种事情应该交给我们专业人员来,你说你年纪轻轻,要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的装备谁背呀,哈哈。”
  窦晓冲冲我一瞪眼:“梁东同志,我可没工夫和你说笑,时间紧迫大敌当前,我挺身而出一马当先,你小子还奚落我,你觉得合适吗?”说完,这货画风一转,腆着脸问我:“不过你说的也不是全错,你以你的专业思路猜猜这上面到底会有什么?”
  我乜他一眼,说道:“这种蠢货问题以后别问我了,这一路上你就没断了秀你的智商下限,我怎么能猜到,我要是都能猜到我还用在这里风餐露宿的,我直接坐在秘考处办公室里喝着茶猜就行了。”
  窦晓冲听我口气不好,也不敢和我瞎贫了,瘪瘪嘴没说话。
  不过经过我们一再讨论,在窦晓冲的积极申请和坚持下,我们最终只要决定派这家伙上去看看。窦晓冲很兴奋,撸胳膊,挽裤腿就想上,沈奇赶紧叫住他,嘱咐道:“具体高度我们并不知道,穿过上面树根密集区域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到了上面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观察得尽量仔细些,还有就是,把枪带上。”
  沈奇说得很严肃,窦晓冲也不敢怠慢,冲沈奇郑重地点点头:“沈处放心。”
  窦晓冲说完,转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双手伸高握住铜柱,猛地往上一窜,“蹭”一下就爬上去半米多。
  我一看这窦晓冲还真行,别看身体胖大,但是运动神经很发达,就是俗话说的那种“灵活的胖子”。这家伙就跟一头会上树的猪一样,不一会就钻进了根系相对密集的哪个区域,逐渐看不见了踪影。
  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是生死与共的同事和兄弟,我和沈奇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还好这段时间不是很长,大概十分钟之后,就听窦晓冲的声音从上面传下来:“沈处,老梁,我上来了,这他妈的算是个什么东西,我实在描述不清,这里能站人,你俩也爬上来瞧瞧吧,看起来没啥危险。”
  日期:2017-01-26 09:27:00
  我和沈奇面面相觑,心想:“什么叫‘算是个什么东西’?上面到底有什么?”
  想到这里我们俩也都沉不住气了,我催沈奇:“咱俩快点,我先上,你断后。”说完,我不待沈奇点头,一纵身子,也爬上了铜柱。

  青铜柱外面裹了一层树根,不是太好爬,这个地方位于整个砖室的中心,穹顶在这里达到最高,铜柱直通顶部。我废了好大的力气穿过那层密集的根系,就看到一只肉呼呼的手伸了过来,冲我嚷道:“快点,我扥你上来,你这也太慢了。”
  我抓住窦晓冲的手,借力往上一撑,坐到了一根横梁上,这时候沈奇也到了,我往旁边挪了挪,给他腾出一点空间,沈奇双手用力也爬了上来。
  我们两个在横梁上慢慢站起来,举目四望,只见头顶上是一个巨大的砖室穹顶,而我们没想到的是,并没有树根穿过穹顶汇集到砖室内,所有的根系都是从环壁的小孔中钻进来的。
  而我和沈奇所站的位置是一个是从青铜柱横向延展出去的一个梁架,窦晓冲则站在我们旁边的一根横梁上。类似这样的横梁还有好多根,都以青铜柱为圆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延展出去,横梁和横梁之间还有若干更细一些的青铜梁架连接,组成了一个类似于伞骨状的结构。

  整个伞骨状结构都是用青铜构件拼接的,目测半径大概至少七米以上,如此巨大的青铜组器实在是当世罕见,先不论造型的奇特,单说如此庞大的尺寸,不但无人出其右,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没错,在见到这个大家伙之前,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过,不管是单体,还是组器,古代的青铜制品能过做到这么大。不过,这还没有完,当我们还没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又一个无法解释的发现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日期:2017-01-27 09:57:00
  当时我和沈奇正惊叹于这组青铜器的恢宏,没想到窦晓冲从旁边来了一句:“二位专家,你俩就别愣神了,我看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个蔬菜大棚,咱们站的这地方就是个类似于葡萄架一样的东西,不仅如此,刚才我影影绰绰发现,这架子下面还结了瓜了,而且个头还不小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