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考(1)秦岭迷局——我,是秘密考古战线上的一员》
第17节

作者: 秘考代号零零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比如在一些踏查定位中,民间风水堪舆学的理论有时可以准确的定位到墓室的正上方,简直是神乎其技;还比如在某些密闭环境中,一些他们秘藏的偏方可以有效缓解和防止中毒、缺氧等情况。
  当然随着应用的深入,很多民间技艺与科学的考古理论相互融合影响,并应用在具体的考古发掘和科研活动中,既增加了实用性也提高了科学性,可谓是一举两得,相辅相成。
  这些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打盗洞这种事情,平时用到的并不多,这样做是严重违反规程的。而且在我们这些科班毕业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掌握这种旁门左道,更别说像沈奇这么熟练了。
  沈奇身上似乎有太多的秘密,我们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目前是我们的上级,对于其他一切,好像都笼罩在一团浓密的雾气当中,这个人连同这次发生在秦岭的整件事情,让人感觉完全无法看透。
  日期:2017-01-19 14:11:00
  打盗洞这事自然只能是沈奇亲力亲为,我们几个只能打下手,干些力气活,根本不需要动脑子。所以我开着小差也不耽误事情,时间在这种时候往往过得很快,从下午到后半夜,我们只休息了两次,其他时间都在干活,葛平和窦晓冲也卯足了力气,工程的进展还是非常快的,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半夜。
  “梁东”我的思绪被沈奇的声音打断,就见沈奇从盗洞中钻出半个身子,对我说道:“你跟我下来一趟,发现点问题。”
  我一怔,不知道沈奇挖到了什么,也没多问,把手电卡在冲锋衣肩头的卡扣上,跟着沈奇从盗洞往下爬去。
  虽然盗洞我常见,但是这是我第一次身临其境,不客气地说沈奇的盗洞挖得还是很讲究的,宽度大概一人半左右,洞壁规整,下铲的铲纹非常条理,毫不凌乱,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塌方的发生。盗洞的角度十分合理,上行下行都非常自如,虽然工作量会稍微加大一些,但是为在盗洞中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在盗洞的墙壁上,每隔一段距离还在洞壁上挖出一个小灯龛,里面放着一截蜡烛,既能照明,又能监控氧气含量,十分科学。

  得益于沈奇的专业性,我们在盗洞中行进得并不是很费力,大概二十多分钟之后,前面的沈奇停了下来,就见他一缩身子,蜷靠在一侧,向我招了招手。
  我摘下手电仔细一看,原来沈奇在这个位置挖出一个可以容纳两到三个人卷曲起来的空间,这样一来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做短暂的休整,并且有效克服了盗洞中没办法转身的问题。
  我紧爬两下,也钻进这个小的休息空间中,往四周看了看,上下左右沈奇都做了相应的加固,可以说是非常安全。沈奇看我过来了,用手指了指前方对我说:“你看,这是怎么回事?”
  日期:2017-01-19 14:15:00
  各位,虽然量不大,但是楼主坚持每天更新,认认真真对待写下的每一段文字,为大家奉献精彩的故事。进入帖子的各位,大家轻轻的一顶,对这个帖子的成长都是莫大的帮助和鼓励,谢谢大家

  日期:2017-01-20 14:45:00
  我顺着沈奇的手往空间内侧一看,一开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不同,但是仔细一瞧,还确实有点不一样。空间的内侧就已经是盗洞尽头了,我用手摸了一下,发现前方已经不是泥土,而是密密麻麻缠绕在一起的根系。由于照明条件一般,刚才我还没太注意,这会我又重新审视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周围的泥土中都夹杂着粗细不同的树根,按照同样的方向往汇集。
  我略一思考,好像明白了什么,伸手拿起沈奇放在旁边的工兵铲,用力往里一插。“咔”的一声,我看了看沈奇,说道:“你让我来这里看,是想告诉我,地下的这个砖室结构的建筑物整个被根系包裹住了?”
  沈奇点点头:“没错,打探孔的时候在提出的土层中我倒是看到了这些树根,但是没往这方面想,现在看来,情况应该和你想的一样。”
  我心跳有些加速,说道:“往深里想一步,上面可是尸林呀,它们的根汇集到这里,恐怕不简单。”
  沈奇一摆手:“看来咱俩意见一致,我们上去再说吧。”
  幸好沈奇挖了这么一个小空间,我们转身比较方便,否则,原路返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俩心事重重,一刻也不敢停留,急急忙忙钻出了盗洞。
  到了上面,窦晓冲早就急得快控制不了了,我一露头,就被这哥们搀着胳膊给架了出来。我们把看到的情况给他俩介绍了一下,然后沈奇让我们带好必须的装备,这次一起下去。

  日期:2017-01-20 15:32:00
  第二次返回盗洞之中,我和沈奇已经轻车熟路,很快就来到了沈奇挖开的那片小空间,沈奇用工兵铲把附在外层,相互缠绕的树根拉断,清理出一片大概能够一个人出入的面积。我出凑过去看了一下,树根下面是一块块青灰色的方砖砌起来的墙体。
  我不敢耽搁,赶紧掏出匕首,从中间一块的边缘插进去,然后把整块砖四周松动一下,这时候这块砖和墙体之间已经出现了缝隙。我把工兵铲倒置,用铲柄对准那块被我松动的方砖用力一捅,方砖应声落向砖室内部。
  奇怪的是,我们见到方砖落下之后,竟然没有听到落地的声音,按说盗洞里静得出奇,除了我们四个大老爷们浓重的呼吸声之外,没有任何声音。如果砖块落地,我们一定会听到响动,反之,证明砖室内部肯定有我们不了解的情况。
  这种砖石结构的建筑只要拆掉一块砖,其他的就都好办了,我按照参差排列的方式,陆续抽出四周的方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墙体的张力和推力相互平衡,不至于导致坍塌。
  这些方砖的造型有点奇特,每一块方砖上都有空,且大小和数量各异,不过从造型上可以确定,这些孔是在烧造的时候设计上去的,而非天然形成。我们现在没有时间详细研究,我把拆出来的方砖随手递给葛平,窦晓冲负责堆放在不碍事的地方。

  很快,我们刚才清理出的区域内的砖块已经被清理完毕了,砖墙露出了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缺口。我和沈奇打开手电往里一照,当时脑子里就轰了一声,我瞬间想明白了刚才方砖上那些粗细不同,数量不一的小孔的作用。
  日期:2017-01-21 12:54:00
  我和沈奇看了一会,发现根本无法弄清楚整个砖室的内部情况,因为砖室完全被树根占领,密密麻麻难以估量,如果有重度密集恐惧症的人,估计看一眼都疯了。还好我们几个都没有,但是要疯了的感觉却一点都不少。
  我难以置信地问沈奇:“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树根都引到这里,现在我们所处的应该是地面十几米之下呀,这些树根在这个深度还能长得如此茂密?”
  沈奇跟我说道:“这是可能的,因为地面上那些侧柏本和尸体共生之后,已然不是普通的树了,而且从外形来看,棵棵体量巨大,所以根系发达也不难理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