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22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25 19:43:17
  第三节:如梦似幻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夜来幽梦忽还乡
  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他的妻子写过一首悼亡词《江城子》,词中有一句就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夜来幽梦忽还乡,某种程度上很符合日本战国时代的松平元康(人名,就是日后的德川家康)的事迹,因此把这句词作为标题。
  话分两头,一方面,织田信长取得了桶狭间之战的大胜利,从弱小诸侯一跃而成为强力诸侯,梦幻般的获胜,让整个织田家都处在欣喜若狂的战胜氛围中。织田家很多人原本做着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战败准备,此时却意外地取得了己方势力的胜利,自然是欣喜若狂;另一方面,由于今川义元的战死,从而使今川军各支兵团丧失了指挥系统。今川家各支兵团在织田军的大反攻之下,或者溃不成军,或者仓皇撤退。撤退的今川军兵团里面,包括了松平元康率领的松平家所部。松平元康在此战中担任今川军的前线运粮重任,率领松平家这支兵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听闻主帅今川义元被织田军斩杀,松平元康所部赶紧撤退,返回了松平家原先的领地三河国。

  松平元康的故乡就在三河国,他率领松平家重新踏上了这片土地。当初,松平元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带领松平家在三河国崛起,松平清康只有25岁就被杀死,留下了三河国松平家基业给了松平元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而松平广忠并没有振兴家业,弄得妻离子散。松平广忠也是短寿而亡,被杀时仅有24岁。松平广忠妻离子散的时候,松平元康还只是一个6岁的小孩子,名叫竹千代,竹千代不得不准备到今川家做人质,人质启程后被劫持到了织田家。竹千代先在织田家做了两年人质,又被交换到了今川家继续做人质,他的人质生活从6岁一直做到桶狭间之战时的19岁,13年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生活,磨练出了松平元康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今,松平元康带着松平家的家臣、武士们,星夜兼程、赶回三河,他是做梦也没想到,念念不忘的还乡独立的行动,终于可以实现,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别样的“夜来幽梦忽还乡”。

  还乡的行动很顺利,松平元康所部到了三河国的治所冈崎城(城名)附近的时候,之前驻扎在冈崎城里的今川军由于害怕松平家的报复打击,所以早就全军开溜、撤走了。松平元康一行人马毫不费劲地进入冈崎城,占据了冈崎城,松平家众人额手称庆、奔走相告:松平家的家主松平元康回来了!想起长年的人质生活,看到这片祖辈为之奋斗过的土地,松平元康感慨颇多,同时振奋不已。毕竟,松平元康在三河国生活过6年,对三河国很有感情。

  还乡成功的松平元康,赢得了家族、民众的忠诚支持,脱离了今川家的控制,实现了松平家的独立。在忍耐与等待中蛰(zhé)伏,在时机与筹划中崛起,松平元康军事集团彻底独立了!松平元康和松平家众人都兴奋不已,激动得简直就要高唱一曲《翻身人质把歌唱》。
  松平家的独立,引起了今川家的强烈不满。今川氏真(人名)作为今川义元的儿子、继承人,根本不想为今川义元复仇,也不想为家族雪耻,竟然还是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今川氏真对松平家的独立很有负面意见,下令扣押了住在今川势力范围内的松平元康的正妻和嫡长子、长女,但,历史的发展往往不因弱者的主观想法、实际行动而发生重大改变。随着今川家的日渐没落,松平家逐渐壮大,松平元康统一了三河国的西半部分,今川氏真则对三河国的东半部分的豪族实行高压政策,导致被压迫的豪族们纷纷投靠了松平家。

  桶狭间之战后的第二年(1561年),松平家为了给家族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就和织田家交涉外交事宜,希望结为战略同盟关系,取得了良好回应。
  日本永禄五年(1562年),松平元康,这位被织田信长称作“三河的弟弟”的人,又一次踏上了尾张国的土地。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人的身份却不是当初的身份了。十几年前,松平元康是被劫持的人质,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是被迫踏上的织田家领地尾张国。此时的松平元康,则是拥有了新月初升一样的家族势力,来与旭日东升一样的织田家势力结为同盟关系。这年正月,尾张国清洲城里,松平元康与织田信长会见,双方诚恳地谈好了同盟事宜,达成盟约,四只友谊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双方约定:自结盟之日起,织田家往西方扩张领土,松平家往东方开拓疆域,分区域开疆拓土,只要一方需要支援,另一方就鼎力相助。

  会议顺利结束,同盟圆满达成。事后,松平家设法领回了还扣押在今川家的松平元康的正妻和孩子等人。接着,松平家就与今川家绝交。
  后来,松平元康改了名字,舍弃了名字中含有今川义元名字中的的元字,改成了松平家康。但是,松平家康还要改名,他派人给日本朝廷送进了不少礼金,希望天皇敕(chì)命准许他改姓氏为德川。因为献上的礼金足够多,又不涉及朝廷的内部事宜,所以,松平家康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朝廷下发的敕命,获准改名。从此,松平家康就用了在日本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德川家康,松平家也就此改称为德川家。

  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结成的同盟关系,是在清洲城达成的合作关系,因此也被称为清洲同盟。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是有真正的友谊的,这是实现清洲同盟的基础之一,他们两人年少时的朋友关系,促成了两人成年后的互相提携、共谋大事。当然,还有德川家与织田家都需要盟友,来扩展己方的生存发展空间,还可以借助另一方的力量来帮助己方发展图强,这些都是实现清洲同盟的基础。双方结成的清洲同盟,维系了整整二十年,直至织田信长死亡。这么长时间的同盟关系,在几乎不讲信义的日本战国时代就是一个革新时代的同盟特例。后人评论清洲同盟,通常认为此次同盟是日本战国时代最为团结的同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