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史》
第59节

作者: 飞翔明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元璋(71)
  宋濂归隐山林,于家乡浦江之仙华山择一胜景,临涧观瀑,命名为龙门山,自称“龙门子”。期间,景濂先生做了一件事:著书立说。
  归隐山林以立德,
  潜心著书以立言,
  待明主伯乐以立功!
  宋景濂之归隐只是隐晦韬光而已!

  某日,同学戴良带着自己的另外一个老师前来拜访景濂。
  这位老师,主授戴良诗歌创作,他就是名动江淮的余阙余廷心!
  之前,飞翔明史中有余阙忠烈之安庆血战卷。那是飞翔第一次抛开史籍的桎梏,肆意渲染,极尽余阙忠烈之能事之记述。就是因为余廷心并非一般的死臣烈士!
  余阙、戴良与宋濂正式会面了!他们不是文字交之师友,而是真真正正面对面,相互唱和的文人墨客。

  当时,余阙以翰林待制挂职佥浙东廉访司事,在浙东惩治腐败。当地贪官污吏听闻余阙到来,无不解印自行免职!余阙之震慑力可见一斑。同时,他对此地文学风流十分在意,也一心为朝廷推荐名士。
  戴良这次带老师前来,就是为了请宋景濂出山入世!
  可是,景濂在彼此寒暄酬唱后,得知余大人的来意后,一句“此间闲散,放任山林,无心世事。请回请回”就打发了当年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余廷心!
  余廷心,本是色目人。世居庐州(合肥),当年他以乡试第二,会试第二,殿试第二——三元第二,进入元朝权力中心!的确是个厉害角色!
  可是,宋濂仍然没有给他面子,只是呆在龙门山,写他的书作《蒲阳人物志》和《龙门子》。
  一眨眼,到了1358年,宋濂49岁了!

  这一年,朱元璋部将朱文忠带领兵马扫荡浙东,一鼓而下浦江!
  第一时间,就搜寻、征召隐逸名士。
  头名隐逸就是宋濂宋景濂!但是,听闻他隐居龙门山——却不知是哪个龙门山!
  宋景濂够聪明的,自己命名的龙门山,外界无人得知。
  朱文忠不得已,只好求其次——

  第二名,是谁?
  浦江义门郑氏家族!
  也就是天下闻名的一家世代聚居,3000余家人,历时三百六十余年,被朱元璋敕封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
  下一集,义门郑氏。
  下图,仍然灯火通明的江南第一家,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
  下图,浦江郑宅镇,孝义门!
  感觉宋濂这几集都是在为浦江县卖广告!

  清晨,敲钟起床。
  再敲钟,八岁儿童入家塾读书;十六岁少年上大学;成年人忙于耕作种植养蚕鱼樵,于外界经商贸易。
  三敲钟,家族大聚餐。
  晚上,众长辈议事、总结当日事务、作出明日计划。
  家族内务由家长小组洽商解决!
  自南宋初年,经元蒙统治,悠悠二百余年,浦江郑氏家族聚居于蒲阳江边。其家族式管理,犹如一个小王国,里面完全按照儒家思想治理。“鱼樵耕读”,一应俱全;儿童老叟,女工桑麻,井井有条!
  这个郑氏家族,最鼎盛时期,竟然聚居了三千余人!
  赵宋灭亡,蒙古鞑子没有惊动他们。元帝甚至还敕赐“义门”,褒扬于天下!
  可是,这一次,朱文忠兵锋杀到,郑氏家族恐慌了!

  经过讨论,“走为上计”!
  当文忠带着左右亲随前来拜会郑氏家长时,竟然发现庞大的建筑群里,一个人都没有!
  都跑了!
  文忠感到震惊。这是他入浙以来遇到的头一宗尴尬事件!浦江百姓畏惧他们、害怕他们、躲避他们!
  为什么?
  就是由于这是一批反政府的叛贼!
  就是因为一贯以来,政府灌输给他们的:贼人都是害民贼,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朱文忠觉得必须做个表率,彻底地改变浙东人对他们——朱元璋部队的敌视!
  行仁义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儒家千载以降,颠扑不破的真理啊!文忠马上命人四处搜寻郑氏家人,务必让他们完好无缺地回到自己的完好无缺的家里!
  此令一下,这支红巾军——还是红巾军——四面出击,不是去寻觅敌人,而是去寻找郑氏家人!
  三天时间,找到了!
  都躲进深山避兵去了!
  朱文忠亲自会见郑氏族长,讲明自己的来意,把这个几乎两千人的超级大家族请回他们自己的家中!
  随后,朱文忠对军队作出严正禁令:不得侵犯义门郑氏!不得侵犯当地居民!
  接下来,朱文忠就做一项工作——与浦江县人进行军民联欢活动!

  不再打仗了。
  下图,就是义门郑氏大道上的牌坊,粗略估算 有十多个,有些刻着“孝义门”,有些刻着“九世同丨居丨”等字样,自元代以来,直至清朝,蔚为壮观!
  若到义乌做买卖,不妨轻移玉步,到它旁边的浦江一游,领略这曾经的中国乌托邦世界!
  ——飞翔以为,这“江南第一家”完全够格申报世界遗产!
  希望,此地不会成为房地产巨鳄垂涎抢夺的目标吧!
  日期:2017-02-03 21:14:50
  《大明帝国史》原创地图,根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及Google地球绘制,红色文字为明代(元末)地名,白色文字为现代地名。特别呈现地形图,这是战争的实际需要——舍弃政区图。
  日期:2017-02-04 09:07:36

  朱元璋(72)
  下图,义门郑氏之第一道牌坊:江南第一家。明朱元璋手书。
  1683年中秋节,一份捷报呈于三十岁的康熙面前,上面有诸如字样:天兵蹈海,郑氏束手。大军全胜,台湾归服。寰宇一统,四海升平。
  康熙帝心内狂喜,以为中秋节之最大礼物也!立马挥毫《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殊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飞翔明史以上述场景为终结点。
  义门郑氏,至朱文忠攻取浦江时,已经二百余年了!

  由于对这个“江南第一家”的学术研究及民间传说都很多,不少记载与官修史籍多有出入。故此,飞翔仅以一家之说铺陈如下——
  浦江郑氏之开基祖宗为郑绮。相传至孝,其母风瘫,郑绮三十年如一日地照料母亲,从无怨言。时大旱,溪河干涸,母欲饮清泉。郑绮掘地三尺而无有,再掘三尺,仍无流泉,乃至于数仞而不得泉!绮仰天嚎啕大哭,三日而不休。上苍为之感动!清泉突地而出!继而绵绵不尽,是为“孝感泉”之来由。
  今日,至江南第一家的旅客,参观孝感泉之时,仍可感受到泉水之冰清甘甜,足慰拳拳慈母心!
  郑绮喜读书,且耕且读,立志营造一榜样家庭。临终遗言于子孙:后世不孝不义之子孙,共惩诛之!
  并立郑氏规范,世代相传,奉行始终。子孙遵行不改,家人繁衍,聚居落落,耕读穑稼,园林鱼牧,兴盛熙熙。
  乃至宋亡,传之徳珪、德璋兄弟二人。郑氏家族遭逢百年大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