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史》
第28节

作者: 飞翔明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明鉴的长枪军虽然厉害,但作战时间一久,饥饿带领的副作用就出现了,士兵无力继续奋战。
  缪大亨命令攻城,东吴军队动用投石机,塔型云梯,弓箭兵、盾牌兵、长枪兵等一拥而上!
  张明鉴军胡乱抵挡了一会儿,实在支持不下去了。吃人张只好宣布“投降”!
  大亨立即解除了长枪军的武装,收编降兵万余人,还有战马两千余匹!
  但是,清点城中百姓,竟然仅剩十八家人!

  恐怖!可怜的扬州人民!在吃人张的淫威下,大量的百姓被杀被吃掉!
  扬州,至今天,仍有名为“十八家巷”的路名,就是650多年前吃人张张明鉴罪孽的明证!
  缪大亨见无法在扬州城据守了,只好上报朱元璋。元璋下令,重新再造一个扬州城。
  至于张明鉴的下落,时至今日,都无法找到确切的资料——也许,根据他所犯的罪恶,自命吊民伐罪,为民除害的朱元璋,多数都是把张明鉴处死了。
  下图,张士诚政权发行的的天佑货币——天佑通宝。

  军队缺粮,士兵杀人作食物,以人肉填饱饥肠。朱元璋从扬州仅存的十八家居民之事实得到真知:战争取胜之根本,在于粮食!其实,之前,朱元璋的军队也经常缺粮,除了攻占地方据点,抢夺他们的军粮之外,就是向老百姓强行摊派,甚至到了巧取豪夺的地步!如何有效地保障军粮的供给?维持部队的作战力?
  在与幕僚商讨后,朱元璋决定仿效曹操的屯田做法,用军队耕作农田,生产粮食。
  于是,他,委任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负责农田水利之建设,并负责耕作、生产粮食。
  康茂才,原为元军义军元帅,归顺朱元璋后,随军作战,立下不少战功。这位康公,是一位大孝子,对母亲萧氏孝顺体贴之极。他在集庆战后投降朱元璋时,曾说,从前作战,彼此各为其主。如今归降,乃是服从真主,要生要死,唯命是从。若能活我,自当报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大笑,释放了康茂才。
  这次,朱元璋专门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对他作出重要指示:粮食、水利十分重要。特别是各处水利设施,一定要亲身巡视,要大力修建山塘水库,令农田在枯水期有水用,令低洼处无水涝灾害。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你开设的大小官员一定要以民为便,不能骚扰百姓,祸害人民。
  康茂才领命而去。于是乎,三五年之间,应天政权,军粮充足,朱元璋的军队得以从容来往于大江南北,并且可以实施万里作战!康茂才之功也!
  朱元璋也正式废除向民间摊派军粮的命令——广积粮也!
  就在吴国公朱元璋布下对抗张士诚西进的封锁线的同时,陈友谅进攻安庆的战斗也打响了。
  安庆,从元末这场仗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战场——当然,它最出名的是太平天国时代。在元末,安庆是长江下游之重镇,为太平与江州之间的最大城市,由元朝名臣余阙镇守。
  下图,余阙画像。

  余阙,就是唐代之张巡,南宋之文天祥,明末之史可法,其忠烈赫赫,光照千古!与他同一时代的杨惟祯,王冕,宋濂,刘基都曾为其作传赋词,明代大量的文人,清代的不少名人诸如袁枚,赵翼等为其作诗作传,比比皆是。
  余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飞翔准备用三千字叙述这个元朝的大忠臣——飞翔明史就是大力宣传大力鼓吹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忠孝仁义”的作品。
  为了渲染余阙之忠烈,先来刘基(刘伯温)的一首 《沁园春》,作为开场白:
  生天地间,人孰不死,死节为难。羡英伟奇才,世居淮甸,少年登第,拜命金銮。面折奸贪,指挥风雨,人道先生铁肺肝。平生事,扶危济困,拯溺摧顽。
  清名要继文山,使廉懦闻风胆亦寒。想孤城血战,人皆效死,阖门抗节,谁不辛酸。宝剑埋光,星芒失色,露湿旌旗也不干。如公者,黄金难铸,白璧谁完。
  刘基这首词,尽情描绘了余阙之忠烈!飞翔之文字基本上是以此为据的,当然,宋濂的《余阙传》也有所采用。
  余秋雨自认为余阙是他的祖先,但是,余阙并不是汉人。他是当年蒙古灭西夏时,尽杀党项人之后的剩余残众。蒙古人称西夏人为唐兀人,这批少到可怜的唐兀人自称姓“余”——就是剩余的意思。即便如此,唐兀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因为他们属于色目人,在人种等级上位于第二等,国家政策是优待他们的。所以,余阙的父亲很容易就做了个小官,被委派到庐州(今合肥)做官。余阙在庐州出世,也就是庐州人了。

  庐州二贤(另一个是北宋包拯)之一余阙早年丧父,十三岁才学习文化知识,但是他与众不同的是,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超高!不仅成为汉文化的忠实拥趸——文章与书法十分了得,也是儒家学术的资深研究家。在1333年,元末最重要的开科考试中,余阙进士及第!同榜者,刘基是也!

  如今,元代文学史中,余阙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有《青阳集》行世。
  身为色目人,有如此高的汉文学造诣,元政府也没有埋没人才。在中央,余阙最高官阶是监察御史(就是全国最高检察院监察长),并担任三史(宋辽金)的编撰,为这三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的记载贡献了不少力量。
  元末,天下大乱,余阙出镇安庆,谱写他人生中最壮烈的赞歌!
  下一集,余阙安庆保卫战。
  日期:2017-01-26 10:15:46
  朱元璋(29)
  面对如蚁群一般的红巾军围城,问你,假如你是安庆守城的一名士卒,知道害怕了吗?
  余阙,这位元末的汉文化之集大成者,由空降安庆之日起,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坚守孤城一座,坚决阻止东西两面的红巾军会师——假如真的有会师之日。

  陈友谅派出双刀赵普胜,领兵直扑安庆。余阙从容指挥,赵普胜多次攻城未能得手,反而屡次被余阙的机动部队消灭了好几股士兵。打打停停之间,已经将近三个月,赵普胜军粮不继,只好撤军了事。
  陈友谅大怒,亲点水陆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誓要攻陷安庆城!时为1357年秋末九月。
  余阙接报后,马上作出军事调配:由胡伯颜领水师驻安庆西南之小孤山,这是却外敌与城门之外。而他,淮南行省左丞,亲自镇守安庆城。
  九月某一天,陈友谅大军杀到。先是水师在长江作战。由于天完军队——这时,陈友谅还是效忠徐寿辉的——势大,胡伯颜不敢出战,只是坚守阵地小孤山,不让天完军登陆。
  陈友谅,命令船队使用襄阳炮轰击小孤山阵地。襄阳炮,就是当年蒙古铁骑兵西征时缴获的西域重型火炮武器,辗转成为蒙古人强攻南宋名城襄阳的必杀技——当然也为襄阳守将吕文焕使用(也是缴获了蒙古兵然后对付敌军的)。近百年后,襄阳炮竟成为红巾军的武器,对付当权的元政府。

  不过,大家也不要以为襄阳炮就是今天的火炮。襄阳炮的威力比之现代的大炮,无论是射程,精准度,制造工艺,炮弹的杀伤力,都不能相提并论。不过,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襄阳炮是远距离的巨大杀伤力的火炮武器,不仅杀伤敌人,而且能够摧毁敌方的军事设施、防御工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