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史》
第16节

作者: 飞翔明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是谁?
  日期:2017-01-20 09:06:42
  下图为元末江南行省和江浙行省之边界图(此地图来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留意三个地点:和州、太平和集庆,相适应的现名为和县、马鞍山和南京。

  朱元璋已经自和州渡江夺取太平,接下来就要占据龙蟠虎踞的金陵集庆!
  元璋与李习、陶安会谈后(会谈内容稍后再表),正想休息,一员将领求见。原来是桑世杰——来自巢湖水师的猛将桑世杰。他说,李扒头李将军在船上宴请大帅,请大帅务必赏脸,庆祝太平之胜利。元璋大喜,好,我现在就过去。正想移步,世杰拦住他,低声说,宴无好宴。元璋醒悟,莫非鸿门宴?世杰点头。
  ——原来,城楼下苦瓜干口面的正是巢湖水师首领李扒头李普胜!他觉得朱元璋夺取采石和太平都是他水师的功劳,现在整个水师营竟然沦为朱元璋的部属!原先是合作关系的,现在变了隶属关系!他心有不甘,阴暗的眼神产生了阴谋,他想用计谋杀死朱元璋!
  计谋很快就想好了,普胜找来得力助手桑世杰,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交待一番。谁知昔日难兄难弟的桑世杰吓了一跳,连忙阻止,说,李帅,朱元璋势力不同左君弼,目前英雄汇集,即使我们偶尔得手,也无法并其军马。况且,以其目前的势头,的确有王者气派,跟从他,也不失为王侯将相。普胜大怒,汝不听吾号令乎!世杰无奈,只好前往邀请元璋赴宴。
  一路上,他的头脑飞快地运转,究竟跟李还在从朱?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诸如廖永安、俞廷玉父子等人在身边擦过,一张张笑脸,洋溢着胜利的欢乐……
  拿定主意了,同为彭莹玉的徒弟,李普胜和左君弼尚且不和,窝里斗,加入这次鸿门宴得手,李普胜和廖永安等人,包括自己,能够和衷共济吗?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取太平后得到当地百姓的莫大欢迎。日后必成大事,自己也不失王侯之封!主意拿定,桑世杰警告朱元璋,这是鸿门宴。

  元璋心领神会,叫桑世杰回报:朱大帅于江上偶遇风寒——感冒了,还发烧,不能赴宴,改日再去。
  世杰回报李普胜,普胜也不以为然,心中密谋暂且作罢。
  几天后,朱元璋派人前来邀请李普胜赴宴,以表上次未能出席李将军宴请之歉意。
  李普胜去吗?

  李普胜欣然赴宴。宴会设在一艘船里。席间,朱元璋殷勤劝酒,李普胜欢声笑语,不一会,李普胜喝到酩酊大醉,趴在饭桌上,不省人事。元璋打个眼色,身边几个武士将李普胜五花大绑,口中塞满布条,乘着夜色,把巢湖水师头目李普胜沉入大江!可怜,一代英雄竟然如此收场!次日,朱元璋召集巢湖水师将士,公布李普胜谋害自己未遂,结果被正法云云。廖永安、俞氏父子及张得胜、桑世杰等人表示愿意归顺朱元璋,元璋大喜。从此,朱元璋之水师营已经备齐。

  ——这起阴谋,几乎所有的正史都没有记载。只是明代的刘辰在《国初事迹》里记录了。刘辰,是李文忠的幕僚,原来是方国珍的属僚,归降朱元璋后,被分配给李文忠做幕僚。刘辰是个史学家,今天流传下来的《国初事迹》只有一卷,大约万余字,记录了不少朱元璋创业期间的事迹。后来,明成祖朱棣下令撰写《实录》,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为总主编,他推荐刘辰担任主笔。刘辰就成为实录的主笔者之一。他《国初事迹》的价值历来颇受推崇,史学家吴晗也多有引用。只不过,刘辰在记述李普胜阴谋被泄露时,只写李普胜的下人报告给朱元璋。吴晗就把这个下人冠名为“桑世杰”。飞翔也附议,把这个下人写成桑世杰。

  好了,一起阴谋已经结束。
  下一集,陶安出场。
  日期:2017-01-20 09:19:54

  陶安这张画像,出自陶姓文史网。想不到陶姓的子孙竟有此举,可见中华儿女多奇志也。
  朱元璋在陶安的府第赐一幅对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与后来的大儒宋濂,智者刘基的待遇无异。
  陶安和他的老师李习迎接朱元璋,元璋与他有一番对话。陶安说,方今天下大乱,海内鼎沸,群雄逐鹿,大多是为了子女玉帛财物,并没有拯救万民于水火,安定天下的雄心。明公渡江取太平,神武不杀,民心悦服。若能顺天应民,征讨四方,天下不难平定。
  元璋问,我想取金陵,阁下有何高见?
  陶安答,金陵乃上古帝王之都,若能占取,凭借它的险要地形,派兵征服四方,岂有不克之理?

  元璋点头称善。
  于是,颁行命令:设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自为大元帅。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潘庭坚为帅府教授,汪广洋为帅府令史。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为知府。而陶安亦为帅府令史。
  ——解释一下,所谓令史,其实就是今天的秘书之类,由于当时是战争年代,故此,令史还具有参谋的性质。
  至于潘庭坚、汪广洋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下集再说。
  日期:2017-01-20 14:31:17
  朱元璋(15)
  有人问,朱元璋自为大元帅,那原先的都郭天叙,右副帅张天佑呢?
  是啊,朱元璋名列第三,现在成了大元帅,郭天叙和张天佑的脸往哪搁?天叙称天佑为舅舅,这两舅甥一琢磨:朱元璋有军功,就自己设元帅府,名叫“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我们也去打个大都市来,也自称一个什么大元帅府才行。就集庆吧!于是,两舅甥时刻准备要带头夺取金陵集庆。
  但是,正当众人密锣紧鼓欲大举进攻集庆时,传来消息:元军大举来攻!

  水路,由大将蛮子海牙统领,已经收复采石矶,截断民变军的归路。
  陆路,由元朝委任的“义兵”元帅陈野先统领,直取太平府!
  这仗来得也太猛了!
  在元兵还没抵达之前,先来介绍几个人物。
  易学大师陶安除了推荐他自己的老师将近八十岁高龄的李习给朱元璋之外,还推荐了当地一位名师潘庭坚。这位潘庭坚博学多闻,元璋以他为帅府教授。而另一个高材生,史书没有表明是陶安介绍的,但却被朱元璋委任为帅府令史。他叫汪广洋。清修的《明史》对汪广洋介绍不多,所以飞翔在这里说多几句。大明帝国的丞相屈指可数,李善长、胡惟庸、徐达、李文忠之外,就只有汪广洋一人了。徐达、李文忠常年征战,文政工作基本上是不理的,所以,真正在朝廷辅助朱元璋处理政务的丞相就只有李善长、汪广洋和胡惟庸三人。但他们并非同时身居相位,李善长一直是右丞相(地位最高),其后曾有杨宪做过短时左丞相,再后来就是汪广洋了。这些后文自有交待,暂且不表。

  然则汪广洋凭什么上位?
  他,是元末进士!
  元朝很少举行科举考试,太师脱脱恢复科举后,汉人终于有机会参与政权,于是上京赴考。当然,才学上佳者所在不少,与本文有关的元末进士仅有两位“高人”,一个是汪广洋,另一个,就是刘基(字伯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