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17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本永禄三年(1560年)五月,织田家与今川家爆发了两大势力之间的决战,史称“桶狭间合战”(也称“桶狭间之战”)。
  军号已吹响,武士刀已擦亮。法螺(luó)接连不断地吹起来(日本古代往往以吹响法螺作为集结军队的号角),今川家的武士们提着擦亮的武士刀,成群结队地赶来。今川义元(人名,即今川家的家主)下令:发兵尾张,目标:织田家。

  此时的今川义元,是一位胖头大耳的壮年男子。他平时富有教养,气宇不凡,只是有些附庸风雅,充满京都的文化气息。这场战争爆发时,今川义元已经掌握了尾张国的一小部分以及骏河国、远江国、三河国(均为日本古代六十六国之一)全境,每年都拥有接近一百万石的粮食收入,可谓实力超群,他也因此被世人称为“超级大名”、“东海道第一弓”(这两个称号可以理解为超级大诸侯、日本的东海道最强武将)。

  按照日本战国时代计算诸侯拥有兵力的算法来推算,每一万石可以养活大约二百五十名武士,特殊时期(比如战争状态),每一万石甚至可以拥有三百名武士。这样计算下来,今川家接近一百万石的粮食收入可以动员起二万五千至三万名武士。再看织田家,织田信长的领地内每年粮食收入仅有二十万石左右,是今川家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兵力的对比上,织田家为了防备领地内各处,不得不安排一部分兵力承担守备责任,织田信长能够使用的机动军队只有四五千人,而今川义元则动员起大约二万五千名武士作为参战兵力,对外号称四万大军,兵锋直指尾张国。

  今川义元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说法主要分为两种:上洛说、攻略说。下面来分别分析:
  上洛说,是被一些日本战国的相关游戏采用的说法,也是以前不少人认同的说法。上洛,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实力雄厚的诸侯为了实现各种目的,率军进入当时的都城洛阳拜见天子,就叫上洛。上洛行动有些“奉天子以令天下”的意味,就是尊奉天子、号令天下,以实现王霸雄才。后来,这个词传到了日本,日本实力雄厚的诸侯率兵进入京都,尊奉天子或征夷大将军,以此号令天下,就称为上洛。有些人认为:今川义元身为与足利将军家族有血缘关系的名门之后,准备以雄厚的实力辅助足利将军平定日本乱世,甚至有取代日渐衰微的足利将军家的可能。今川义元发动的这次战争,就是为了恢复名门的往昔荣耀而战。并且,织田信长的领地就在今川家上洛路途上的必经之地,今川家要上洛,就得攻灭织田家。

  攻略说,是比较新的说法。持有这种说法的一些人认为:今川义元发动的这场战争不过是要攻灭织田家而已,势力庞大的今川家要灭掉实力较小的织田家。还有,当时的今川义元没有收到朝廷或将军家族的邀请上洛的书信。另外,即使是今川家灭掉了织田家,今川家的上洛路途还有其他一些必经之地,今川义元并没有完全打通上洛路途中经过其他诸侯领地的关节。由此可知,今川义元只是把战略点放在了织田家那里,却没有上洛的意图。

  上洛说和攻略说都介绍了,我说一下我的看法:不管是那种说法,都不可否认的是,今川义元发动的此次战争的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织田家。织田家是今川家必须除掉的敌方,只要除掉织田家,就能给上洛带来便利。还有一点:今川义元考虑到自己的那个不成材的继承人儿子,使今川义元觉得更要在儿子继位前扩张好今川家的领土,加强领国的支配才行(关于今川义元的不成材的儿子的事迹,后面的章节会讲到)。

  今川义元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进攻织田家呢?此时的今川家已经和接壤的强力诸侯武田家、北条家之间,结束了互相敌对的状态,今川家、武田家、北条家达成了“甲骏相三国同盟”。通过外交手段结成同盟,今川家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今川义元经过长期扩张,把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都收入囊(náng)中,还逼迫松平家从属于己方。总的来说,今川家形势是一片大好。今川义元雄心勃勃、信心满满,亲自率军向尾张国进发。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日本战争,一些人认为:日本战国时代的日本战争只是村长指挥的、村民参与的械斗。我不这样认为,是由于我统计了一下日本战国时代的日本战争,其中至少有二十场会战(比如本节提到的桶狭间合战)的交战双方合计参战兵力超过两万人,这当中有大约十场会战的交战双方合计参战兵力超过十万人(包括前文提过的应仁之乱的交战双方合计参战兵力为二十多万人)。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单纯从兵力来说,日本战国时代的日本战争的兵力,足以和同时期的中国明朝的明朝战争(比如万历三大征)的兵力相抗衡。

  日期:2017-02-20 16:21:28
  第二节:传世之作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严嵩书法
  山海关,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的雄关,它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现今到山海关游览,会看到山海关的城楼上悬挂着一块匾额(biǎn é,挂在门、墙上部的题有字的横牌)。本节的故事,就从这块匾额说起。
  山海关城楼上的匾额,大约6米长,1.5米宽,上面题有“天下第一关”五个正楷大字。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凝重,气势豪壮恢宏。相传,这五个大字是由名人题写,究竟是谁题写,大致有四种说法,其中比较可信的有两种说法:严嵩题写说和萧显题写说。

  我们就来看严嵩题写说,严嵩是明朝的一代权奸,但他毕竟考中过进士,可以说是科班出身,而且严嵩书法的艺术价值在当时颇受好评。不过,由于严嵩的权奸名号是臭名昭著,以至于人们不太关注严嵩的书法。山海关的匾额大字,有可能就是严嵩题写,但是还没有定论。当然,这块匾额没有留下任何落款,的确让人有些费解。
  严嵩的书法确实较好,他可能还题写过“六必居”的牌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六必居,是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的食品公司,特别是六必居的酱菜,不少人都吃过。六必居的牌匾,相传就是严嵩题写的。六必居的牌匾上的三个字,苍劲有力、结构匀称。有两种说法,说的都是严嵩题写六必居牌匾的故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