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8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严嵩的奸臣嘴脸,在他的一些事迹里面昭然若揭(形容真相都已经显现了出来)。有一次,严嵩为了巴结夏言,给夏言举办了一场宴会,而且,已经隆重邀请了夏言。大家来到宴席之中,严嵩左等右等,不见夏言赴宴。然后,严嵩立即赶到夏言住的地方,亲自跪在那里,声音明朗、气韵优美地朗诵出了请帖内容,以恳求的态度请夏言赴宴。经过这件事,估计严嵩对高傲的夏言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但严嵩却不动声色。夏言作为严嵩的上司,很看不起严嵩在壮年后的为人。夏言,他的为人处事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我骄傲!夏言的骄傲表现多了,自然会引起嘉靖皇帝和同僚们的愤恨,甚至于当时的一些太监也对夏言有负面意见,这是夏言总是用骄傲地对待奴才的方式来对待太监造成的。

  严嵩确实是有被夏言这样的士大夫看不上的地方,他是通过溜须拍马、逢迎讨好的方式谋取高官的。前文说过,嘉靖皇帝醉心于道教,经常搞那些向上天祈福的道教仪式,这些仪式都要用到青词,而严嵩写的青词令嘉靖皇帝非常满意,一时之间,严嵩成了嘉靖皇帝的身边红人。严嵩自身的文笔水平很高,在写青词这种事情上,自然长袖善舞、多钱善贾(gǔ)。在嘉靖皇帝的心里,写青词写得好,就有利于自己的祈福,有利于延年益寿,而严嵩正好迎合心意,嘉靖皇帝更要大大地提拔严嵩。严嵩使得嘉靖皇帝龙颜大悦,以此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学士,因此有人把严嵩称为“青词宰相”。与严嵩相比较,夏言对写青词不屑一顾,夏言奉命写的青词基本上是糊弄一番,草草写完、上交了事。时间一长,嘉靖皇帝对夏言很不满意。

  某一天,嘉靖皇帝心血来潮,分别给了夏言、严嵩等大臣每人一顶“绿帽子”!
  送绿帽子的事情并不是嘉靖皇帝耍了流氓,征用了夏言、严嵩等人的老婆们,而是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他自己很喜欢戴一种帽子——香叶冠,嘉靖皇帝推己及人,把自己喜欢的帽子赠送给重臣们每人一顶。这种香叶冠是由植物的绿色叶子制造而成,看起来就是绿帽子。香叶冠事件的结果是:夏言领取帽子,连一次也没戴;严嵩领取帽子,在嘉奖皇帝召见时特意戴上这顶帽子,并给自己的绿帽子笼上了一层轻纱,以示郑重。看到这种情形,嘉靖皇帝越发亲近严嵩、疏远夏言。

  严嵩为政很讲究策略,而且尽显阴险狠诈,不光是写青词、戴绿帽子,他私下里在嘉靖皇帝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夏言,说的无非是夏言多么多么瞧不起自己、瞧不起嘉靖皇帝等等。严嵩利用了嘉靖皇帝对夏言的不满,挖空心思把夏言推上绝路。当然,严嵩还有生力军,那就是一大批太监,每次有太监来见严嵩,严嵩总是给太监塞上大把大把的金银财宝,长此以往,太监们卖力地说严嵩好话,讲夏言坏处。终于,嘉靖皇帝对夏言的不满爆发了。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被嘉靖皇帝革职,严嵩获得晋升。是年,夏言61岁,严嵩63岁,张居正18岁。

  过了三年,嘉靖皇帝召回夏言,恢复夏言的首辅官职。夏言经过了一番磨难,还没有谨慎行事,依旧傲然处世,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张居正考中进士之前,陕西三边总督(官名)曾铣(人名)建议收复河套地区,这条建议一提出来,就获得了夏言和嘉靖皇帝的赞同。河套地区,是指黄河的“几”字弯及其周边地区。在明朝中期,河套地区长期被鞑靼(dá dá)(鞑靼是蒙古族的一支)侵扰。曾铣就是针对鞑靼,制定了武力收复河套地区的一整套计划。嘉靖皇帝考虑了一段时间,对收复河套的计划产生了怀疑:收复河套,真的是师出有名吗?兵粮真的充足吗?一定会作战胜利吗?会不会由于战火而连累到边地百姓呢?在嘉靖皇帝的怀疑之中,严嵩赶紧提出意见:曾铣的建议是挑起边区战事,不见得就能取得胜利;夏言是在妄议国事、混淆视听;夏言的岳父做了夏言和曾铣之间的联络人,按照明朝规定,高级官员的亲属是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制定的,夏言的岳父促成了夏言、曾铣的结党营私;夏言与曾铣一起,干预了明朝边关的市场贸易,谋取私利,罪不可赦。

  不久,嘉靖皇帝处置夏言和曾铣,夏言垮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经的明朝首辅夏言,辩解无效而被斩首,终年67岁;陕西三边总督曾铣也被斩首,祸及亲族,年仅40岁。

  夏言彻底垮台的这一年,是张居正考中进士、担任庶吉士的第二年。可想而知,夏言的垮台会使张居正触目惊心。后来,张居正不得不运用策略,与权奸严嵩处理好各种关系。
  日期:2017-02-05 15:53:52
  第六节:策略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策略婚姻
  日本战国时代和其他的乱世一样,有一个共同点:介于不同家族的斗争中的男女们,他(她)们经常是左右不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而不断地被家族长辈包办婚姻。
  上面说到的婚姻被称为策略婚姻,策略婚姻是谋取家族利益的一种策略展现,有些时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策略婚姻往往不以结为夫妻的男女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而是以家族的实际利益作为婚姻的基础和筹码。从某种意义上说,乱世之中,为了利益,人们随意践踏着男女的情感。
  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乱世之中的不同家族之间的敌、我、友三种关系是会互相转化的,正是:乱世之中,各个家族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中国明朝的首辅夏言彻底垮台的时间前后,日本的织田信长与浓姬迎来了婚事。织田信长和浓姬的婚姻就属于策略婚姻,这场婚姻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看织田家,在织田信长青少年时期,织田家处在强敌环绕之中,遇到了家族发展的瓶颈,长期与边邻诸侯们的作战,令织田家居于疲困之地。《周易·系辞下》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处于困境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以求通达,这样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织田家在疲于奔命、忙于备战之时,织田信长的老师平手政秀为了改变织田家腹背受敌的现状,提出了一项方案:与斋藤家联姻,也就是让织田信长与斋藤道三的女儿浓姬结婚。此乃一石三鸟之计,首先,可以促使织田家与斋藤家友好相处,停止两家的刀兵相见,争取了实力强大的斋藤家的支持;其次,用这种联姻的方式,巩固织田信长在织田家中的地位;再者,只要浓姬嫁到织田家,就等于是织田家的手里握着斋藤道三的一个人质,可以预防斋藤道三对己方发动战事:果然是老谋深算!平手政秀在自己的方案得到了织田家的家主织田信秀的同意之后,立即到斋藤家提亲,以求结为秦晋之好(指两家联姻)。

  再来看斋藤家,斋藤道三作为斋藤家的家主,不愧为美浓蝮蛇。他在收到织田家提亲的建议后,也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自己的女儿浓姬嫁给织田信长,可以减少一个敌对势力,还可以倒出手来收拾自己领地美浓国里的内乱,而且,风闻织田信长是远近闻名的尾张国大傻瓜(估计斋藤道三想到这里,灵机一动),只要让自己的女儿与之结婚,便相当于安插了自己人到织田家中刺探军情,还可以干涉织田家内政外交各项事务,貌似还有逐步掌控织田家的可能——真是好不得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