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
第57节

作者: 古道风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09 10:19:45
  感谢度娘让我找到了古人从梁山迁徙到北方的路径。
  度娘:伏牛山脉北面与熊耳山脉和外方山脉交汇,其间无明细界限;南面与南阳盆地相接,山地向东延伸到方城东北突然中断,形成著名的‘方城缺口’,缺口长约30千米,宽约8到15千米,缺口东南又是起伏的低山丘陵。‘方城缺口’是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交通要道。
  首先我想先更正一下度娘,在上古时不叫江汉平原和南阳平原,而应当称江汉沼泽和南阳沼泽。
  但我还是很感谢度娘,这个‘方城缺口’或许就是古人留下的。
  另外在海外东经里对这个地方也有记录‘【左工右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左工右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这个朝阳之谷就是这里。
  日期:2018-01-09 10:55:27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再往西三百里,就是嵩山,它的上面多光秃秃的石头。
  由于山路险峻,可能直线距离也就几十公里。

  日期:2018-01-09 11:19:16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入伊。
  鲜山应是尧山山脉之西泰山。这里是古貉部落的起源地,古貉部落从这里迁徙到北方进而发展成古貉国。古貉部落的人喜欢吃生的鱼,故谓之鲜,有把他们的发源地叫鲜水,即今尧山地质公园之北的三条北流的河流。
  日期:2018-01-09 12:35:51

  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磬,甲骨文象形,草+悬+手,手持棍棒敲击,表示敲击悬挂石乐器。《诗。商颂。那》中有‘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所以其音如磬的意思是:她们发出色声音似乎在说‘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鸣,甲骨文象形,口+鸟,造字本意:鸟叫。动词,喊,表达,鸣冤。
  翼,金文象形,飞+異(戴,披戴),表示身披羽装,尝试飞行。这里指准备了过河的舟船。
  大旱,指不利于农耕生产(或者说破坏农耕)大荒东经有‘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这里明确:所谓的旱,就是应龙的手下干扰农耕部落的生产。

  大荒北经有‘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于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赋。’这一小段文字相当于一部纪实小说。我前面讲过。这里再说是想指出,这个地方是炎帝的后裔叔均的地盘,这里的鸣蛇就是指返回到秦岭的魃。说四翼是指她们准备了好多船想渡河北上。
  见则其邑大旱-应龙的部队出现在那里,那里就没法进行正常的农耕生产。
  在那里有很多喊冤的武装人员,她们准备舟船想北渡并且回到青藏高原,她们在那里叫喊:我们帮你打败了蚩尤,现在天下太平了,为啥不让我们回去?她们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没法进行正常的农耕生产。
  日期:2018-01-09 13:14:29
  又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阳山,今栾川县杨山风景区,山上多石,无草木。杨水从哪里出来,它分成大王沟,滑沟,北沟,东沟,咸水沟向北像胡须一样流进栾川旧县城的伊水中。
  日期:2018-01-09 13:41:27
  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化,甲骨文象形,人(一个人头朝上)+人(一个人头朝下入土),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
  豺,篆文象形,豸(兽)+才(树杈),表示喜欢栖树的野兽,表示形似犬而残如狼的食肉猛兽,常栖于树杈。这里指应龙逃散的武装。
  在大荒北经有‘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
  注意这里的应龙蓄水,所以见其邑大水-就是应龙在哪里出现哪里就大水。这与魃刚好相反。应龙蓄水干啥?多半是行舟。应龙的部队会乘舟使帆,所以说它是鸟翼(应者,雁也)应龙是黄帝的龙,在颛顼政变成功后,它就变成了蛇,所以说它蛇行。而且是化蛇,即返回到这里想渡河重返青藏高原应龙的武装将被全部消灭(被谁消灭,当然是颛顼的武装祝融)所以称其为化蛇。其音如叱呼,听其声音,咋咋呼呼好像很了不起,其实不中用。

  日期:2018-01-09 14:22:34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再往西两百里,曰昆吾之山(昆吾之山应当是伏牛岭的主峰,所以昆吾之山应当代指伏牛山),在伏牛山上有很多赤铜(或者在阳光下看起来就像山上有赤铜一样)。
  日期:2018-01-09 15:39:15
  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上龙下虫】【虫氏】,食之不眯。

  在海外西经有‘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海内南经有‘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眯,金文象形,米(糠尘)+见(看),糠尘等异物混入人的眼睛而不能看清。
  彘,甲骨文象形,像一羽箭射穿一头野猪。
  【上龙下虫】由龙化为虫,表示应龙已经由龙(帝王的武装)化为虫(部落的武装)
  氏,甲骨文象形,加长了的人下垂手臂。表示低头垂手抵地。
  【虫氏】表示部落的武装已经服软。
  有个游牧部落,它的形状就像一头受了箭伤的野猪(应龙在南方的部落融合为兕兕,它们还是‘其为兽如豕而人面’,而回到秦岭的应龙已经成了彘)但是还有反抗的能力(而有角),他们发出号角的声音。它的名字叫服软的辉煌,打败并赶跑他们就能看得清未来了。
  日期:2018-01-09 16:00:33

  又西百二十里,曰荔山,荔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雄黄。
  荔山,位于栾川县城南边的山脉。荔,一种类似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山上都是。
  荔水-今庙子镇所在地区为古荔水,包括其西边的几条沟壑。
  在栾川县九龙温泉处,古代多产雄黄。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就是荔山,荔水出自那里,向北像胡须一样流进伊水,它的山上面多石头,在山下的温泉处出产很多雄黄。
  日期:2018-01-09 16:12:25
  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那里生长着一种草木,它像海棠一样生成红色的果实,叫做芒草,可以用来下毒抓鱼。
  我曾经看见非洲有的部落用一种草捣碎后涂抹在箭头上,用来捕猎,这里是否也产这样的植物?
  日期:2018-01-09 16:19:16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入洛。
  这句话很好理解。蔓渠之山应当就是今天陶湾镇北面的伊河源风景区,那里的山上多石头,山下多箭竹。伊水从那里出来,一直向东北流入洛水。

  日期:2018-01-09 16:34:47
  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马,骑马的游牧部落。
  腹,人体的组成部分,包容有肠胃等其他器官。对部落来说,就是指包含从各部落里分出来的武装(因为肠,胃等都是消化器官,是处理食物的器官,所以腹里面的一定是原各部落的有权者,这里代指从应龙部落里分散出的小头领)
  虎,黄帝的武装部落。虎身,主体是武装部队。
  人面,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有个游牧部落在这里,他的名字叫马腹,他是由应龙逃散的武装人员组成,它虽是以部落的形式出现,却是黄帝的武装(人面虎身),他们发出像婴儿一样的声音,他们在此攻击其他部落(是食人)。
  日期:2018-01-09 16:55:14
  凡济山之首,自【火军】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
  我又给算了一下200+300+300+300+200+120+150=1570.又比它少一百。我只想说一点,这些数字究竟有多少可考?特别是行走在大山了,如果没有我们现在的知识,古人光靠脚步来计量,得出的数字之能是个参考,而且古人迁徙的路径只是个大致的路径;知道大禹时,才确定了迁徙的具体路径。
  还有前面说是注山,这里说是济山,所谓济,摆渡口也。摆渡口跟前的山。
  如果是乘船来计量里程,可以准确得多,因为水面是平的,只有隔一段插根竹竿,在把各段距离加起来,就能得到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凡是较平整的线路,我相信他的数字。
  这个线路所在区域,原先都是炎帝或帝俊的势力范围,她们都是农耕的母系部落,作为神,她们是人面(部落)鸟身(母系农耕部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