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用“逢魔时刻”来形容夕阳即将西沉之迷人与神秘你该不会有意见吧?我有一次在晚霞绚烂的黄昏坐在海边,温柔的阳光撒在海面上泛起阵阵的金光,凉亭与一道栏桥横在海天之间,夕阳正好落在亭子里,染红的海面和满天落霞融成一体,原本平淡无奇的海边一角瞬间构勒出一幅无与伦比的图画,画面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幻、加深,它竟是活的!倾泻入眼的这桢饱蘸诗意的画卷,宛若醍醐灌顶令我豁然明了,原来夕阳的美在于色彩丰富而不单调,景色变化多端却又和谐统一。”
“哈哈,看不出你还是一个诗人,据说喜欢夕阳的人,都很多愁善感,属于心思很敏感的人,对吗?”
老董没有回答晓云的问题继续用一种很低沉的声音继续说道“瑰丽的光影如同魔鬼一般向世人尽情地炫耀着它的妖娆,贪婪地摄取了许多人的心魂,而后又无情地连同那些艳丽的色彩一起沉没......只留下那绵绵不绝于耳的遗憾与惋惜声。早晨日出,傍晚日落,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而人的一生,何尝不似日出日落的太阳?有早晨喷薄而出的朝阳之生机勃勃,光芒万丈;也有那黄昏西冲的夕阳之如梦似幻、斑斓缤纷。也许,因了黄昏空气的烟尘要比清晨多,才有了落日的柔波有别于旭日的冷辉;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会少了几分热烈,但沉淀下来却是多了几分温馨和从容。”
“怎么有一点倦了是吗?”
“也许吧,在十年前我真的很喜欢日出,无法用语言形容日出的美丽与壮观。当火红的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放射出耀眼的万丈光芒,驱散了笼罩在大地上令人压抑的阴霾的雾气,同时内心的烦恼与苦闷也随之散去,如同复苏的大地般。我也无法形容看到新月般的太阳一点一点浮出云海时心中的感受。我只是静静地望着天边,这样纯净柔美的红色,让人心底忍不住地怜惜,涌出非常非常温柔的感觉,忍不住想伸出手去抚摸。”
“那你又为什么喜欢落日了呢?”
“想知道吗?”
“想知道,我真的想知道!”
“我有一次在归家的途中看到一对老人,妻子由于患病留下了后遗症,腿脚行走不太方便,必须依靠丈夫扶着才能缓缓步行,而且走一段就要停下来歇一会,但丈夫总是那样耐心而体贴让她靠在身上歇息,脸上满是爱意和温柔;想起了夕阳余晖涂抹下他们携手慢慢前行,他们就像夕阳里那不当时令晚开的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在霎那间突然好想有一种佛家所说的顿悟,原来年轻只是一种心态,只要心中有爱,即使韶华逝去,青春不再,依然会是生命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写满沧桑和智慧的身影,给人最美夕阳红的别样感悟。怎么样我是不是很有才?”老董转过脸来,在黑暗中冲晓云一龇牙,做了鬼脸。
“去你的,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什么问题啊?”老董将自己的腰身弯起,把右手握成拳状放于额头前,做出一种苦思冥想的样子。
“呵呵”晓云被他仿沉思者的样子逗笑了,“不许打岔,回答我的问题。”
“好好,我就是属于小布尔乔亚的小资产阶级情调比较浓郁的人,时常有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多愁善感的情绪,而且我时常背个小竹篓,拿个小花锄,终日游荡于公园里,一边哭天抹地,一边埋树叶行了吧!”
“哈哈哈”晓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笑意,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将屋子里沉寂已久的空气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了,我最最亲爱的晓云同志,即使我真的是林黛玉,现在也该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了吧!我的午膳还没来得及消化掉,就被我凭栏一吐为快了,现在饥肠辘辘,下一步是不是你应该邀请我共进晚餐呢?”,老董的肚子很给面子的发出了咕噜噜的声音。
“再回答我一个问题?”
“你把我当百科全书啊!对于你这种残酷虐待我这样一个饥寒交迫人的不人道行为,我要提出严重的抗议。”
“抗议无效本法官驳回,如果你想吃饭的就回答,反正本小姐又不饿。”
“好了我投降,问吧!”
“你真的很爱柳曼尼吗?”
沉默,沉默,只有老董肚子里的咕噜噜的声音在两人之间回荡,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铃……”郑书记家里的电话响了,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的郑书记正在仔细地读着晚报,他把报纸合上放在了前面的茶几上,拿起了电话,“喂,你好,我是郑伟民。”
电话里传来一阵很豪迈的笑声,“哈哈,小郑我是老胡啊!”
“哦胡书记你好啊!您老身体怎么样啊?我正打算过两天去拜访您呢!”
“哈哈,小郑多费心了,我吃的香睡得好,老胳膊老腿还挺硬朗,前两天省委的小孙还邀请我去他那里做客。只不过这几天家里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去,你要来的话得提前告诉我,要不然说不定你得白跑一趟。”
“哈哈,看你老说的,白跑就白跑,这不正体现出我们对您的尊重嘛!”
“呵呵,我这把老骨头都快进博物馆了,还值得你们这么尊重吗?”
“那是当然,您可是为我们共和国洒过热血的有功之臣啊!共和国就是在您这样的革命老前辈的手里缔造的,我们怎么能不尊重呢?”
“小郑快别这么说,现在社会有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看起来说起来和尊重我们这群老不死的,但是心里却巴不得我们提前去见马克思呢,所以有时候尊重是放在心里的不是说在嘴上的,当然我心里有数小郑不是这种人是吧?”胡学勤的爷爷胡卫国话有所指。
“呵呵,看您说的,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别的不说就拿您从不徇私这一点就让我们这些晚辈汗颜不已,呵呵我们的工作离不开您们的指导,古语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我们还希望您为我们天南市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呢!”郑书记恭维的话语中暗藏锋芒,并且将不徇私这三个字咬的很重
“哈哈,意见谈不上,建议嘛我倒是有点,听说市里要大力培养一批年轻干部,这种做法很好,现在的年轻人老是浮在上面,不能踏踏实实的做事,就应该将他们下放到基层去锻炼锻炼,这样才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你说呢?小郑。”
这个老不死的我就知道你要这么说,郑书记心中暗道,“老书记说得对,确实应该这个样子,我们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不知道老书记有什么好的人选供我们参考一下,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下思路?”郑书记将皮球踢给了胡卫国。
“哈哈想当年你小郑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的吗?这方面你更有心得体会,应该比我这个只会拿枪杆子不会拿笔杆子的庄稼汉强多了,我还想让我那个不成器的孙子多多和你学习呢?”
这个老不死的终于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了,可是我该怎么办呢?老郑在思考这个问题,一时间沉默无语。
“怎么了小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看你说的没有没有,小胡的工作很认真,也踏实肯干是一颗好苗子,在他的身上真是应证了一句话,虎父无犬子啊!”郑书记在思考着问题,胡乱的应对着老胡书记的话,倒是没注意无意中把老胡书记归到了“爬灰”的行列里。
“人老了就是念旧时常想起那些同甘苦共患难的老弟兄,所以下个星期我们这群老古董想搞个联谊会,不知道郑书记能不能抽个空来一趟,省委的小孙可是要来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