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50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年,赵武灵王已经风干了十二个年头了,赵国也逐渐成为了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大国,但作为赵王的赵王何并没有怎么高兴起来,因为这十几年,国家的实权都掌握在权臣李兑的手里,话说这个赵何也挺可怜,当初为了得到权力,牺牲了肥义,杀死了大哥,饿死了老爹,也算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人生如戏,充满着意外,他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借虎驱狼,在他决定把兵权交给李兑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以后的结局,李兑虽不是君王却有君王的野心,在趁乱剿灭公子章杀害了主父后,他就变成了最大权利受益者,逐渐架空了赵王何,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因果,赵王何得到了多少,命运也会拿走他多少。

  终于,好不容易熬死了李兑,小何又碰到了更大的麻烦,没错,就是那个和氏璧,真是个不祥之物呀,不知道是它的名气太大了,还是秦国老大别有用心,前283年的一天,赵国突然收到秦国的国书,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一下子不淡定了,于是急忙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商讨这件事,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这个时候宦官头头缪贤站了出来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这是国事,一个小小的门客何德何能啊”
  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

  我拍着胸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递给我一片绿箭意思很明白——交个朋友吧,我觉的老燕是个厚道人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呵呵一笑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正所谓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燕王害怕赵国,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到时候你就不是经济犯罪了,而是叛国,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这些年你当牛做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许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果然赦免了我。”
  赵王听的一愣一愣的:“照你这么说………你曾想叛逃到燕国去?”
  老谬当场晕倒:“老大,你到底有没有搞清楚重点呀!我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这个蔺相如是个人才……”
  “人才是吧,那叫他过来,你叛逃那事咱以后再说啊……”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打不起,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更何况,一块玉璧再值钱也只是块破石头,不能当饭吃,跟十五座城池比起来,和氏璧就更城墙拐角的砖头没什么区别”
  赵王又说:“秦国向来无赖,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
  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至少在国际不会落下话柄”
  赵王问:“说得有道理,那可以派谁去呢?”
  蔺相如扑通跪下说:“我猜大王在召见我之前,心中恐怕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知我者,相如也”

  “相如此行定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请注意,知识点来了)”
  前283年,蔺相如踏上了征途,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蔺相如到了秦王宫,此时在位的是秦昭王,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精通生意场上的套路,欲得其物,必贬其价,于是他没有安排蔺相如在正宫见驾,而是安排在了偏殿。蔺相如也是老狐狸,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没有当时就抱怨而是顺从秦王的安排去了偏殿,到了偏殿一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秦昭王正在和几个美女饮酒作乐,你是在秀你腰好咋滴,这就过分了啊,我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毕竟也是赵国外交部派来的,这么羞辱我不是打赵国的脸嘛?虽然被逼到这份上了,但为了保住大国风范,相如还是忍了。

  秦王见到蔺相如,根本没提十五座城池的事,直接说:“把和氏璧给本王递上来,我先验验货”
  蔺相如递了上去…
  秦王翻来覆去看了几眼,没什么特别的呀,跟普通的石头差不多嘛,随后递给了几个爱妃,让她们也猥亵一下,整了半个多时辰,既没打算还给相如,也没打算划播城池,蔺相如缓过神来了,你小子是想吃霸王餐啊,跟我斗,你还嫩点。
  蔺相如上前鞠躬:“秦王大哥,以及各位**,额,不是不是,口误,各位嫂子,这块和氏璧虽然光滑透亮,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它有一个瑕疵,我指给你们看”
  秦王可能觉得宝贝已经到手了,量你也整不出什么幺蛾子,于是没多想,就递给了蔺相如。
  接下来的情形,让秦王和群臣都吓了一跳,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原话,是这样描述的:“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说这相如,退后了几步,立在柱子旁边,青筋暴起,血脉喷张,大吼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不是这句,他举起玉璧说道:“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邯郸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空手套白狼。’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搞的国际关系紧张,实在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可见我王的诚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反正我也没打算活着回去,大不了和玉一块交代在这,临死嘭你一脸血,也是值了”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做了几个高难度体操动作,大有撞上去的准备。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日期:2017-04-04 20:22:01
  蔺相如看出这秦王又在敷衍他,于是也耍了点小心眼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知道这小子不好糊弄,只能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回到宾馆,觉得这秦王肯定不会信守承诺,于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于是偷偷的派他的随从换上便装,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邯郸城。
  秦王斋戒五天后(白喝了五天稀饭)),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一副我是无赖我怕谁的表情,大摇大摆的走上宫殿:“大家不用忙活了,和氏璧我已经送回国了”

  秦王蒙逼了,一向都是我忽悠别人,今天让这个小子给摆了一道。
  “你这个王八犊子,你说我不信守承诺,到底谁不信守承诺了……来人啊把他给我阉了!”
  相如不慌不忙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秦国是老大,是如果愿意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不奉上宝玉,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处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秦王愣住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我不怕你,你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于是他苦笑了一声,放走了蔺相如,他是明白人,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捡芝麻丢西瓜事他可不会做。

  蔺相如果真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人,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你以为这就完了?开玩笑,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一直在赞扬蔺相如的外交才能,其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的赢家是秦昭王,秦昭王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国王,他几乎没有声色犬马的爱好,对于所谓的玉器古玩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这次他为什么一反常态,要用15座货真价实的城池来换取一块无用的和氏璧呢?其实,这只是试探,试探赵国的国力,因为国力决定说话的底气,正所谓弱国无外交,秦国向赵国生要和氏璧,如果你赵国不予理睬,说明赵国态度强硬,那就表示他的国力足以与秦国抗衡,那秦国在之后和它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比较谨慎,但,如果赵国如履薄冰如坐针毡,那就说明赵国对于秦国心存畏惧,赵国国力空虚,未战先怯,蔺相如虽然有极高的外交天才,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蔺相如在痛斥秦王时一不小心就暴露了所有的信息,赵国内部如何恐惧,赵王如何低姿态等,这些都正是秦昭王需要的,至于和氏璧,一块破石头而已,谁当真了。

  所以,第二年,在赵国还陶醉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虚幻胜利之中时,秦国的军队就过来了。公元前281年,秦攻赵,拿下了石城(今河南林州东南);公元前280年,秦再攻赵,杀两万人,攻陷代郡(今河北张家口蔚县)。
  历史具有两面性,不要以为你套路了别人,也许你在对自己的智慧暗暗窃喜时,却没发现,你,也在别人的套路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