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扶君上青云》
第18节

作者: 正行天下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17 12:39:41
  在第一节我们就提出“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说的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常常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我们再来看看上面这则对话,也许卫候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所以苟变纵然有再大的才能也坚决不用;然而有一点我们又不能否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即便孔老夫子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相传他还有鄙视农民的思想缺陷,更何况我们今天的凡人呢?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对待下属或选人用人方面,不能太求全责备,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尤其是当时正处于战乱年代,正值用人之际,就更不能过于苛刻了,正如孔伋所说,要取长避短或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资源。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苟变果然不负孔伋和卫候的器重,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将。

  讲到这里有人不免就提出质疑,你一会说“细节决定成败”,要注重细节,要以小见大,可以透过细节看一个人的本性;一会你又说不要求全责备,要扬长避短,要包容缺点,这话听起来不是很矛盾吗?说实话最初我也觉得很别扭很纠结,然而通过仔细推敲我便想通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一,对待自己和管理部署要以“细节决定成败”来严格要求自己或下属,做到严以律己、严格管理、一丝不苟。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打拼,不注重细节或忽视细节是多么危险,迟早要吃亏甚至会导致失败,正所谓“小洞不堵,大洞吃苦”。其二,在选贤任能和与别人相处时,又要以“扬长避短”或“取长避短”来宽容他们。为何呢?因为我们人性有一大弱点就是看人短处容易,而看人长处难,由于长处往往,而短处却多显而易见,更容易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这也是我们“识人之长”的一大障碍,这就迫使我们看人要全面,善于权衡利弊:一方面是对待同事或朋友,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少看他人的缺点和短处,多想着别人好处,少记别人的孬处,多些宽容忍让,少些斤斤计较;另一方面对待下属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能要求过于苛刻,吹毛求疵,应善于发挥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下属的优点,更容易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灵活把握,不能死板教条,该宽容时就得“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该较真时就要“斤斤计较”“鸡蛋里挑骨头”,这其中的“火候”把握和“分寸拿捏”就需要我们用心修炼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透的。(待续)

  日期:2016-11-18 17:12:58
  二、“拍马屁”是把双刃剑。
  孔伋和卫侯闲聊时,孔长长叹了口气对卫候说:“国君呀,请恕我直言,我们的国家今天正在一步步走向下坡路。”卫侯听到后惊讶万分,急忙问道:“孔爱卿,何出此言呢?”孔伋不急不慢地回答说:“这当然是事出有因了。国君你平时喜欢说话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我们下面这些卿大夫官员们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指出你的错误。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这些官员也跟着你学,也说话自以为是,他们下面的士人百姓们也不敢纠正其错误。就这样君臣们都自以为贤能,下属们又随声附和“溜须拍马”,“溜须拍马”的人常常受到重用,敢于指出错误和说实话的人常常不受待见、不受重用甚至会被“穿小鞋”导致祸患,这样下去,国将不国了!《诗经》上有句话说得好:‘都称道自己是圣贤,那么连乌鸦是雌是雄都分辨不出来了’,这话不正反映正了当今这种现象吗?”

  可以说“拍马屁”这种文化从古至今就没有消停过,无论哪朝哪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而且深受很多君臣们和官员们的喜爱和推崇。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先来看看拍马屁的由来,它最早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慢慢地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为了讨好领导专门谄媚奉承,说一些过于夸张的褒奖言语或做一些有意讨好领导的事。“拍马屁”在古代曾极度盛行,最高境界拍到什么地步呢?在一本《马屁大观》书中记载过这样件事,说起来令人恶心:北齐时,成武帝的宠臣和士开得了伤寒,医生告诉他应服“黄龙汤”。此汤何物?大粪是也。和大人面露难色,当时正巧有一文人在场,便自告奋勇地说:“大人,此物甚易服,让在下先为您尝尝。”说完,一饮而尽。当然,不但中国人擅长“拍马屁”,老外也不例外。英国有位叫施滕格尔的专家,就著书传授拍马秘诀:“要做到隐约含蓄和恰到好处。”这真是经验之谈。

  然而这种文化真的很好吗?我看不然。拍马屁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随声附和或说一些好听的话来肯定、赞扬领导,或做一些事让领导心里高兴,从而对拍马屁的人产生好感甚至喜欢,进而为以后得到某些利益或升迁打好基础。然而这种文化却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博得领导的一时欢心,让自己受到宠爱、得到重用甚至平步青云,如春秋时的庆夫、秦朝的赵高、东汉大臣梁冀、汉献帝时的董卓、唐朝来俊臣和李林浦、北宋秦桧、明朝严嵩和魏忠贤、清朝和珅等等,他们无不是靠着一张“像蜜一样的嘴”赢得了皇帝的宠爱,进而被提拔重用,权倾一时;而如果用不好,要么会拍到马蹄子上被马踢死,要么直接把马拍个“屁滚尿流”一命呜呼,最终被搞得头破血流、害人害己,甚至断送一生、遗臭万年,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最终有几个好下场?庆夫杀害两个国君后自缢而死,赵高谋害胡亥后被子婴所杀,梁冀被汉桓帝诛杀全家后自杀而亡、董卓毒杀少帝后被王允吕布联合杀之、来俊臣被武则天“请君入瓮”处死,李林浦病逝后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和子孙流放,秦桧被高宗连同子孙一起免官后气死,严嵩被革职后病死、魏忠贤被崇祯流放后上吊死了,和珅被嘉庆抄家问斩。这就是所谓“拍马屁”高手们的结局。(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