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22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们希望听到我死去 ,他们,也包括你吗?”
  “寡人自然相信你还活着,只是吴子已经这般年纪,理应安度晚年……”这话说得估计是不太相信眼前这个老头子能翻起多大风浪。
  吴起避开了楚君的话题,直接说“楚国建国数百年,却依旧是三流小国,君上可否想过——王天下!”
  楚君震惊了,他的目标充其量也就是称霸诸侯,王天下!谁人不想?但这是得有多大的胸怀抱负和实力啊,他万万没想到从这个老头子嘴里说出来居然是这么稀松平常。再没什么疑问了,因为他清楚吴起定然是能让楚国翻天覆地之人。
  吴起正式在楚国上任了,实习期一年之后,吴起突然接到一道命令,命令的大概意思是,要升官了。这本来很正常,以吴起的实力,升官发财都理所应当的事,但吴起看到命令时,呆住了,他擦亮眼睛又看了一遍,又默默的读了一遍。楚王任命吴起为令尹,解释一下,令尹就是楚国的相国,吴起度尽劫波三起三落,为的就是当初对母亲的那个诺言——不为卿相,誓不还家!众人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功夫,等到真正实现了,却又莫名的平静。他看了看楚王的日渐衰竭的身体,他明白,这个知己命不久矣,清楚历史的都知道,楚国正是楚悼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401—前381年,此时是前386年,五年,挺长的,但对于一个肩负强国之梦的人来说,太短了。 算了,不管了,很多人用尽一生去追求符合自己心愿的机会,却不知道从脚下做起,吴起不是那样的人,他明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地平线,那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大多来源于李悝的《法经》
  一、废除原本的世卿世禄,改革爵禄制度,削减大臣的封爵,收回封君三代以后的封爵和俸禄,废除世袭制度,并把国君的远方亲戚赶到地广人稀的边疆(这就有点下药太猛了,改革一开始就把大部分人推到了改革的对立面)。
  二、整顿吏治,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把那些活着浪费粮食,死了浪费土地,半生不死浪费RMB的通通打发回家。打击贪污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打击循私舞弊,提高办事效率。
  三、移风易俗,简化宗教礼仪,改变百姓习惯,节省开支。改变百姓的生活习惯。其实这一条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但就类似于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放足令,全国上下剪辫子,全国妇女都放足一样,移风易俗其实是一种革命的象征,表明从内到外都要焕然一新。

  四、改革军制,这就是吴起的强项了, 他把建立魏武卒的办法用到调教楚军上,建立一支常备军队,并由国君统一指挥,提高士兵待遇提升战斗积极性,不过很可惜,给吴起的时间太短了,他无法再建立一支与魏武卒匹敌的强大新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吴起变法究竟让楚国变的多强大呢?看史书怎么记载
  :吴子变法,楚国国力渐强,向北伐魏救赵,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当时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此外,吴起变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间训》云:“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这些现象与吴起变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禄”的条文相合。再者,其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列国掀起了第二次变法浪潮。

  也许是吴起受到李悝变法成功的鼓励,也许是吴起太过自负,又或许是他受知己(楚悼王)所托,实在太想让楚国迅速强大起来,于是他针对旧势力丝毫没有手软每一招都是杀招,因为他知道那些所谓的王公贵族都是国家的蛀虫,他们正是楚国衰落的原因,必须大刀阔斧刮骨疗毒,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截肢也在所不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吴起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

  贵族制度在楚国数百年,势力早已经遍布朝野根深蒂固,他不同于魏国,魏国李悝变法时,魏文侯是魏国第一代国君,贵族公族还不成气候,国君说一就是一,国君让打狗不敢撵鸡。但是楚国就不是这样了,公族的势力强到可以干涉王位的继承。这就尴尬了,吴起把反对自己的公族该杀的杀剩下的撵到边境去开荒,这种不共戴天的大仇,国君在的时候还能保你,国君要是嗝屁了,那你也得跟着嗝屁了。当然,还不只如此,吴起实在太强了,他在鲁国,用两万残兵打败了齐国大军,去了魏国,辟土百里,独步天下,现在到了楚国,又在数年内让楚国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样的超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则必为我所杀,于是国内外的矛盾集合在一点且达成共——必杀吴起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了。吴起明白,他的生命也到了尽头,吴起本来是还可以再逃跑的,但是他没有,他累了,风风雨雨数十年,他的人生已经足够精彩,不枉在人间走一遭了。又或许,他想再见这个朋友最后一面,他的知己,帮助他实现理想的那个人,他要去见他,就算是死,也无怨无悔,朋友嘛,某一天…在路上认识的…变成朋友的生物,突然死了,这个时候为什么会这么悲伤呢?因为人类就是这么无聊空閒的动物!但是,这就是人类…最大的优点。内心有余暇的生物,是多么的美好啊。

  吴起披白戴孝大踏步迈入楚王宫,惜日被他打压的那些贵族早就在宫廷附近埋伏了刀斧手弓箭手,他们大有要把吴起碎尸万段挫骨扬灰的意思,这一切吴起其实都看在眼里,在距离楚王棺木百米的时候,他选择了狂奔,那些贵族一看,以为吴起要逃跑,立马下令要放箭,吴起玩命的跑,大有超越飞人博尔特的意思,终于,他到达了重点,他看着知己的尸体,不再跑了,再也不需要跑了,他笑着看着楚悼王说:“兄弟,哥只能帮你到这了”

  弓箭手万箭齐发,贵族们以为大功告成,却在最后一刻看到了吴起的微笑,他们崩溃了,他们意识到自己被吴起这个老头子给摆了一道。吴起最后的笑容仿佛在说:“愚蠢的地球人,老夫走过的脚比你吃过的米都咸,面对疾风吧!”
  贵族们用箭射中了吴起但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最后的奔跑给楚国剿灭公族势力提供了绝佳的理由,为新法的推行减轻的阻碍,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在延续着自己的梦想。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吴起位列其中。
  世人为纪念吴起,把吴起曾驻军的今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某县命为吴起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如果你没有听过吴起县,那么你一定在中学课本上听过吴起镇,1935年10月19日,***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伟大的万里长征以此为终点。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后人对吴起的也是褒贬不一,
  白居易损他:“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禽兽也。”
  而李贽却赞他:“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伯。”
  黄道周损他:“吴子忍人,怒诛笑谤。母死不归,杀妻求将。曾子薄之,
  郭沫若却赞他:“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的。”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论后人怎么评判,吴起都听不到了,想他的一生也是传奇,少年好勇斗狠,怒杀盗贼,青年求学曾申,不奔母丧,壮年投奔鲁国,杀妻求将,中年辟土千里,天下难当,老年变法强楚,老当益壮,对吴起一生的最高评价无非是那——战无败绩,治国能臣。如果吴起再多活十年,那秦国是否还能一统天下可就未知了,但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马车也许会因为吴起的死而驻足哀悼,但绝对不会停下,因为数风流人物,大浪滔滔。

  如果,非要我给吴起一个评价,我想五个字足以——有梦想的人。对待生命,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