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20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起一脸不屑(本来心里就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所以只能说两句出出气),上前对他说:“楚證hong王的故事您听过吗?”
  魏武侯十分疑惑问:“你几个意思啊?”
  吴起回答说:“楚證hong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證hong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各路诸侯中能得到人才以为老师的,可王天下,得到真心朋友的可称霸诸侯,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现在,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因此我深感忧虑。’楚證hong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魏武侯一听,顿时觉得脸色上挂不上了,急忙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的呀!”

  如果单从这件事看,你可能觉得魏武侯还不错,也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但是,他的气量可不能跟他爹比,吴起自以为是跟魏文侯平辈的人,教育魏武侯跟教育小孩似的,一次两次魏武侯虚心接受,三次四次,魏武侯也忍了,毕竟是大魏国的柱石。但要是吴起把教训他当成习惯,那就完蛋了,作为一个国君,虚心纳谏是必须的,但不代表他可以无条件的容忍你说三道四,你可以给他的人生指点,但不能指指点点,但很显然,吴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一直把和魏文侯相处的方法用到魏武侯身上,而且他个人实在太强了,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他都有一肚子的经验想传授给文侯的儿子,以报答文侯的知遇之恩。但武侯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要么你瞧不起他,要么你想取而代之,连在一起,他对吴起的印象就是:瞧不起我,想取而代之。这也难怪吴起像弃子一样被搁置在河西边界不管不问数年,而吴起对这一切却没有丝毫察觉,他一直还默默地坚守这这个梦想,直到……

  吴起不愧是又年轻身体又好,风吹日晒,征战杀伐,过了太多苦日子的吴起反而成了命最硬的,等死了李悝,现在又耗死了田文,现在,还有谁?!论威望论功劳,还有谁能跟我抢相国之位,吴起收拾包袱都准备好了一切,就等国君的一纸聘书。左等右等,啥也没等到,又过了几日,从国都传来命令,国君任命公叔痤为相国。吴起崩溃了,不,准确的说,他愤怒了,凭什么?!公叔痤寸功未立,凭什么爬到我头上,凭什么?就凭他是老板的亲戚,这一点,就足够了。吴起彻底失望了,他没有想到,同样是住在一起的父子俩,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武侯文治武功的确可以媲美文侯,但用人方面就大大逊色于其父魏文侯。文侯之世,魏国人才济济,为诸侯所侧目。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又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一时。魏武侯承继基业,老臣犹在,但控御无道,致使人才流失。文侯时“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其实,吴起不明白,他和武侯的矛盾很早以前就已经埋下祸根,就在魏武侯继位没有多久,一天,魏武侯与大臣巡游西河前线,一时感慨:“河山这样的险峻,河西防线固若金汤,可保我大魏万年太平”这时,魏武侯身边的一位大臣连忙拍马屁:“是啊!当年的晋国就是有这雄山峻岭,称霸百年,如果再像君上您一样贤明,那么我们必然称霸天下!”
  吴起当时就爆发了说:“君上的话,本就是是危国言论;可是你这为了拍马屁而附和,只会让国家更加危险”
  武侯很气愤地说:“你这话里有话啊,几个意思啊?”
  吴起回答说:“河山的险是不能依靠的,国家的兴亡从不在河山险要。过去三苗氏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鄱阳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其北,衡山处其南。虽有这些天险依仗,可是却放肆暴行不施仁义,结果大禹把他们打跑了。夏桀老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天险铁关虽在,但由于夏桀荒废朝政,纵容恶行,结果被成汤攻破了。商纣的地盘,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滏水。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却荒淫无度,亲小人杀忠臣,,被周武王讨伐。城墙再高,地势再险要,如果国君不施仁政,任人唯亲,庙堂腐败,那即使再坚固的城池也阻止不了它的灭亡”

  武侯说:“好啊,你是明哲,你是贤人,你丑你说的都对,西河的政务,就全托付给您了。”其
  这虽然只是一段非常普通的手下谏言,但是,一听就知道,吴起是在拐着弯骂魏击,而且吴起要倒大霉了。怎么看出的呢?首先要搞明白这段话里的几个人物,三苗氏,蚩尤的后代,蚩尤被炎黄打败后,他们活动在山东境内,后来被大禹流芳到云南,靠打猎采椰果为生,成为苗族的祖先,吴起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居住的再险要不施仁义也会被灭,但到了魏武侯耳朵里就变味了,他会对号入座,怎么着?我是三苗氏,你吴起自比大禹,我落后低贱,你贤能伟岸,你是不是还打算有朝一日也把我像流放三苗氏一样流放掉呢?!再者,后面两个人物就不用介绍了,夏桀和商纣,再加上秦二世,隋炀帝,并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四。如果您没听过夏桀,那商纣王肯定知道,看过《封神榜》的都知道他和妲己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呸!

  大家都知道,古代夸某个君主贤明,拍马屁都会用"尧舜禹汤"来做比喻,老板一听,说不定就赏你个科长干干,而夏桀和商纣,他俩暴行罄竹难书,所以后世常常骂谁昏君的时候都会顺道问候一下他哥俩,以及他们的八辈祖宗。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魏武侯魏击气的耳朵冒烟口舌生疮了,你把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两个反面教材和魏武侯做对比,作为一个国君,这比你问候他七舅姥爷还难受,所以在满含着热泪,强忍着悲痛听你教训完他以后,接着你就回家给自己烧纸吧。

  魏击想动吴起,但他惊奇的发现,他居然动不了,毕竟吴起在魏国辟土四面,拓地千里,有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国内的威望如日中天,最重要的一点,他手下还有七万武卒,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果你没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随随便便就把吴起给拿下了,就算吴起答应,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也不答应,这群人可都是粗人,万一一怒之下来个陈桥兵变啥的,你魏武侯可就要喂牲口了。所以,魏击等待着,因为他相信,最优秀的人,总会有最致命的弱点。没有让他失望,因为根本不用他出手,吴起的敌人可不只他一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