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10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诸葛亮还有一次没有明确记载的微笑表情。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汉时,为了缓解蜀汉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曾经有意识地提携后进,对于文化艺术上有造诣的大儒也多有敬重,比如对杜微、五梁、秦宓等莫不如是。在诸葛亮兼领益州牧时(按诸葛亮建兴元年领益州牧),听说巴西郡西充国人谯周精研六经,并且颇晓天文,于是被诸葛亮征辟为劝学从事。根据《蜀记》的记载,谯周与诸葛亮初次见面时,因为谯周是个身高八尺(约合今天的1.84米)的大个子(杨戏亦曾称谯周为“长儿”,可见其身高不矮),穿着打扮又不修边幅,说起话来毫无掩饰直来直去,而又无口舌便给之能,所以在与诸葛亮问答的时候左右人等都忍不住发笑。后来等谯周出门之后,有关部门人员请求将刚才发笑的那些人治罪。诸葛亮是这样说的:“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意思是谯周实在太可乐了,自己都忍不住,其他人笑笑也就算了,不要太当真。虽然这里并没有记载诸葛亮的表情,但根据上下文推测,诸葛亮此时至少是面带微笑的。这个微笑也许是因为谯周衣着打扮有些特别,也许是因为谯周对答时的方式与常人迥异,或者是几点兼有,总而言之这是谯周的个人问题,也难怪一向严肃的诸葛亮也禁不住破了例。

  总体来看,相对于诸葛亮的文字记述来说,他的表情描述十分稀少,这和他一贯的内敛谨慎性格是相应的。而且我们注意到诸葛亮没有大为高兴的文字记录,这大概也与他为自己定位过高,而自己和下属的表现总难达到这个既设目标相关。所以除了两次流泪的记载,他在历史中几乎是罕见的无表情,因此他真正的内心想法就很难从外在表情去推测了。
  日期:2016-12-12 20:19:31
  023

  关羽
  陈寿在《三国志》中仅仅给了关羽九百多字,加上裴注有关于他表情的记录也只有寥寥几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一窥关羽的性格特质。
  关羽并非深沉之人,所以喜怒哀乐各种表情都写在脸上,这样也使得他被记录的表情充满层次感,极富个人特色。
  在诸葛亮为刘备入幕之宾时,关羽和张飞都曾经“不悦”,他们不高兴的原因也很简单。原来跟从刘备的宿将中以关羽和张飞地位最高,刘备若有大事小情自然要和他们商量。但随着诸葛亮的到来,刘备将其倚为心腹,重要的事务就多半只和诸葛亮研讨,关羽和张飞自感受到轻视,难免心中会愤愤不平。不过后来经刘备劝解之后,他们慢慢也接受了诸葛亮,并对诸葛亮的才能表示由衷地佩服。

  关羽性格骄矜,所以当得到别人夸奖时很容易高兴,比如说以下这件事。刘备入蜀之后,命关羽董督荆州事务。关羽听说西羌名将马超归降(马超事详前文,归降在刘备平定成都之前),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诸葛亮自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和关羽有工作交集以来,和他已打过七年交道,对他的骄傲性格自然了然于心,于是在书信中诸葛亮是这样说的: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是英布和彭越一类的英豪,可以和张飞并驾争先,但是比起绝伦逸群的你来还是差一些的。这一顶高帽子扣在关羽头上,登时让他飘飘然起来,他不仅大为高兴,还将这封信传给帐下幕僚,让他们也来看看诸葛亮的评价。

  关羽另有一次惊怖的表情。在他进围樊城时,曹操先后派于禁、庞德、徐晃等援救曹仁。当年在曹操帐下时关羽和张辽、徐晃等人都相交莫逆,此时在战场上相见,两人先说了一番军中旧事。正在言笑晏晏的时候,徐晃下马宣布军令:“得到关羽头颅的,赏赐千金。”关羽觉得难以理解,惊问徐晃道:“大兄,是何言邪?”徐晃说道:“这是国家之事。”意思是刚才我们的私人交情已然叙过,现在双方互为敌对势力,那就按照战场上的规矩办。虽然记载这条史料的《蜀记》一向有言辞不实的污点,但根据徐晃有周亚夫遗风的处事特点这件事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关羽之所以会惊怖,是他还没有从刚才这种欢笑状态中转换过身份来。

  关羽早年还有一次感叹的表情。在曹操东征刘备之后,失败了的刘备跑到了袁绍帐下,而关羽则被曹操俘获,并被拜为偏将军。曹操对待关羽甚厚,然而看出关羽心志不宁,没有久留之意,便让和关羽关系密切的张辽去试探关羽。关羽听说后长叹一声,并说出了心中想法:“我知道曹公待我不薄,但我身受刘将军重恩,而且誓以生死,不能背离。我终究不会留下来,会在立功报答曹公之后离去。”听到这话后张辽也犯了难,暗想如果就这么转达的话,没准曹操一怒之下会杀了关羽,但是不转达又有违臣下之责。掂量了一番之后,张辽在君父和兄弟之间还是选择了前者,曹操听到后不仅没有杀掉关羽,还称他不忘本,是天下义士。这时北方双豪袁绍和曹操的大战揭开了大幕,关羽也随曹操参与战斗。袁绍命令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即命张辽和关羽作为先锋迎敌。此战之中关羽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策马上前将颜良刺杀,并斩其首而还,袁绍部下诸将无人敢当,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拜关羽为汉寿亭侯,并重加赏赐。

  日期:2016-12-13 16:18:37
  024

  这时关羽听说刘备的消息,于是封还曹操的赏赐,上疏告辞曹操然后投奔刘备。曹操帐下多人想要追还,却被曹操止住了:“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我们除了佩服曹操的肚量宽宏之外,还得说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雄踞一方的大豪,可提供的舞台比刘备大得多,能给关羽的刘备一点也给不了,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关羽毅然决然地投奔刘备,虽然没有演义中“千里走单骑”那样夸张(因为刘备当时已被袁绍派到汝南在曹操的侧背行动,则关羽从许都到汝南,直线距离也就二百多里,并且一路都是平原),但也称得上是矢志忠勤。

  关羽脾气不好,所以经常会生气甚至开口骂人,完全不顾及说话的场合。关羽董督荆州军事时,孙权为了交好关羽,准备和关羽结成儿女亲家,并派遣使者为自己的儿子求婚。(笔者按:孙权当时只有孙登、孙虑两个儿子,孙登生于公元209年,孙虑生于213年,则以年龄而论,当以孙登的几率更大,而孙权既然为子求婚,则关羽的女儿应当与其子年龄相差不大,那么关羽大过女儿约有五十上下)关羽不仅不同意,还当场翻脸破口大骂。孙权对于荆州被关羽占着,本来就是骨鲠在喉,早就有说不出的不痛快,现在自己纡尊降贵,关羽不仅不给面子,直接开口就骂上了,这让自己的面子往哪里搁?而从关羽的角度来讲,现在和孙权的关系既然很微妙,就没有必要去激化矛盾,更何况双方还有共同的敌人,他如此做法无疑显得不识大体。因此当使者回去之后将关羽的表现一说,孙权登时大怒,对关羽的恨意也就又加了几分,这件事也成为孙权武力解决关羽的诱因之一。关羽最后身败名裂,连刘禅在四十年后都不给他一个正面的谥号,可追本溯源起来,关羽的失败与他的性格的缺陷有极大联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