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17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错,这把悬剑正是魏文侯,乐羊刚刚势如破竹攻入中山时,满朝文武无不称赞将军神武,但自从乐羊围困中山都三个月而不攻城的消息传来,朝堂上的风向突然变了,大臣们纷纷以讹传讹,有说乐羊与中山君达成协议平分中山国,还有的说乐羊有不臣之心,要与中山联合攻打魏国,反正骂乐羊的奏折堆成山,一开始文侯还不信,但三人成虎,说着说着就感觉像真的似的,自己也吃不准了,就问翟璜:“这乐羊三个月未挪窝,众臣工皆非议,毕竟他带着寡人的五万大军,是不是……”

  “君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您如若这般行为的话,着实会让乐羊和前线的将士们寒心啊,乐羊是精通兵法之人,他之所以按兵不动,必然有他的考虑……”
  文侯一听,深感羞愧,把弹劾乐羊的奏折全都丢到了垃圾桶里,不得不说文侯的确是个明君啊。
  再说乐羊这边,等了三个月了别说中山君的降书了,连根鸡毛都没等到,哎呦我这暴脾气,再不出来我就发飙了。于是,乐羊开始了昼夜不息的攻城,中山君急破了脑袋,这可怎么办呢,故技重施?于是乐舒又被挂在了旗杆上,但对圣斗士来说,同样的招数不能用第二次,更何况你已经用了三次,乐羊看到自己的儿子又被放风筝了,不由怒发冲冠,攻城攻的更加激烈。
  日期:2017-03-20 17:22:34
  就在中山君即将陷入无尽的黑暗时,忠贞不二的大臣公孙焦伸出了援手——把他推入了更深层的黑暗。公孙焦真没有愧对自己名字里这个“孙”字,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么孙子的主意。
  他对中山君献计,说:“乐舒的老爹领兵来犯,乐舒也难辞其咎,君上只要听我的,把他咔嚓了,山人自有妙计退敌”
  “果然?”
  “果然!”

  “当真?”
  “当真!”
  “好的,来呀去吧乐舒砍了”
  “君上,我的意思,不是砍了他,而是,煮了他,你看这乐羊三次因为这乐舒而罢兵,可见他多疼这孩子,要是把乐舒炖成一锅粥,送给乐羊,,他肯定崩溃,无心应战,咱们就可以绝地反攻了……”
  “把人炖成粥!太血腥了吧,禽兽!不过我喜欢……”

  于是弱智的中山君听信了弱智的公孙焦的话,把乐舒炖成了麻辣烫。这个世界,好人不会死,坏人也不会死,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死。公孙焦是聪明人,但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了自己的蠢。之所以说他蠢,是因为他错误的估计了乐羊的心,他用平常人的心理素质来衡量了乐羊,乐羊的心是梦想家的心,为了实现梦想,他可以付出任何代价,这颗心是硬的,但,也是热的。

  乐羊望着一锅肉汤,他,面色冷峻,虽然我知道此时他的内心是在颤抖的,但,手中的汤勺却握的那么坚定,就这样一勺,两勺,三勺,在中山使臣面前,硬生生的喝完了这碗汤!
  喝完后,乐羊冲着送汤的中山使臣笑了笑,这回换使臣崩溃了,他惊恐的瞪大了眼睛,生怕这乐羊再生吃了自己,乐羊站起来把碗递给使节,再次恢复了冷峻说:“多谢你家国君的汤,我还给他留了一点,等破城之日,我与他共饮”使节听后连滚带爬的逃跑,边跑边庆幸自己没被做成驴肉火烧。
  同样崩溃的还有中山君姬窟以及出主意的公孙焦,虎毒还不食子呢,然而乐羊却刷新了他们的世界观,他们不再做任何抵抗了,因为他们知道,那个人,是不可战胜的。
  破城之日,中山君自缢而亡,他可不想跟乐羊见面,也许是他怕会成为火锅底料,也许是他实在不愿意再见到那双眼睛,那双吃人的眼睛。
  乐羊胜了,功成名就,名将之路一片坦途,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朝中有人进言说:“乐羊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
  自此以后,国君只夸奖他的功劳,却再也不重用他。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代名将,却又这般凄凉,但乐羊似乎已经看开,虚名是一个下贱的奴隶,在每一座墓碑上说着谀媚的诳话,倒是在默默无言的一荒土之下,往往埋葬着忠臣义士的骸骨。他其实也是幸运的,至少他实现了理想,虽然付出了包括儿子在内的几乎一切,实现理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实现,即使牺牲了我的生命。

  日期:2017-03-20 22:02:18
  4.给我一把手术刀
  看了上几篇,可能不少看官要问了,魏国天天打仗,五六万魏武卒不交税,而且还有工资补贴,不但没有把国家吃穷,反而使得成为了超级大国,除了拥有无限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做到以外,在几千年前的魏国,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没错,他们哪来的钱养活这支常备军呢?在后台憋了半天的李悝老先生实在忍不住了:“要不是老子拼了老命的造,吴起和他的七万小弟都得喝西北风!居然让洒家跑了这么久的龙套!你们还想不想领盒饭了?!”

  别急眼啊,李哥,马上就是您的戏,今天我的盒饭多给几块肉啊!
  李悝(lǐ kuī)(前455—前395年),不要多想这哥们儿和梁山好汉黑旋风实在没什么亲戚关系,河南濮阳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什么?你没听过?!那商鞅你总听过吧,李悝和商鞅的关系就类似与洪七公和郭靖的关系,商鞅的大部分思想都是继承李悝的,可以说是未曾授业的师徒关系。要说这李悝,刚出道的时候名气就不小,因为他的老师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也就是说李悝最初是出身于儒家,克己复礼,仁义仁政本应该是他的指导思想,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李悝在实践中发现,儒家思想,只适合治国安民,不适合富国强兵,儒家类似于中药讲究慢慢调理,而乱世需要猛药,如果不能迅速暴强,那转眼就会变成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于是李悝弃儒家从法,所以,一定程度上法家思想来源于儒家思想,但主要观点却有都是儒家思想的对立面,类似于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之前也在少林派跑过龙套一样。

  虽说最后是背叛了师门,但在简历上还是要写上老师子夏的名字,毕竟子夏在国际上的名气还是惊天动地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李悝的老师子夏,同时还是魏文侯的老师,这就厉害了,试想一下你和国家主席是师出同门,而且你还是学长,光这荣耀就够喝酒吹牛吹一辈子了。当然,单凭你是领导的学长,领导还不一定会重用你,但是如果刚好你学的专业正是领导所需要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悝生活的年代,正是战国初期。代表奴隶主利益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经济已经占据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由于新建立的封建政权,面对着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为了巩固和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复辟势力,确保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战国初期各个国家纷纷掀起变法运动。然而这开天辟地,敢为天下先者正是魏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