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扶君上青云》
第1节

作者: 正行天下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30 23:36:00
  赵简子的用人之道
  —————通鉴扶君上青云(一)
  张玮

  (前言)提起司马光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首先想到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是小学课本里的内容,记得那时候我们经常会读成“司马缸砸光”,如今已成为笑谈。但如果大家只知道司马光能砸个缸,就是太不了解他了,司马光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写了一部举世之作——《资治通鉴》,这是他用了19年时间,完成的一部涵盖16朝1362年历史的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历史的得失作为诫鉴来帮助皇帝加强统治。这里面充满了很多先人的经验、智慧和谋略,不仅值得古代统治者加以吸取和借鉴,也值得现在人加以学习和运用,就连一代伟人***也视为枕上之宝,他一生读过该书17遍之多,还将其运用到指挥作战和治国理政中,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该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当然《资治通鉴》这部书的初衷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自然不乏有一些阴谋诡计,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人生导向,去其糟怕取其精华,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凭借这里面的智慧帮助我们做人处事、为官从政,帮助我们走向成功,铸就辉煌。借用因《倩女幽魂》一炮走红的王祖贤在回忆成功经历时所说的一句话“小倩扶我上青云”,《资治通鉴》一样会扶您达到事业之青云!所以从今天起,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部巨著,让我们踏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段战乱纷争、荡气回肠的年代,体验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古人先贤的精彩故事,吸取他们的教训和经验,从而指导着我们去生活、去学习、去工作、去从政。闲话少叙,书归正传。今天先来品鉴一个用人的故事——赵简子立储。

  赵简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是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的孙子。他有两个儿子,将要立储君的时候,不知道应该立谁为好,最后终于想出一个法子,把训诫的话写在两束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叮嘱他们:“认真记诵下来。”三年之后,赵简子问那两个儿子关于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不能回答上来,要他拿出竹简时,发现已经丢失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恤,无恤不但能很熟练的朗诵其训诫之语,而且又能从衣袖中恭恭敬敬地拿出来。赵简子由此认为无恤贤良,就把其立为储君,就是后来的赵襄子。后来的史学家对赵简子立储一事虽也有不同观点,但多数持肯定态度,对赵的举贤任能的用人之道很是赞赏,我个人对此也深受启发。

  态度决定一切。当初赵简子在交给两个儿子竹简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谨识之”,什么意思?就是认真地把内容记下来,可并没有告诉他们,“也要把竹简保存好,将来老爹我可要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呀!”甚至更没有给他们规定保存的时限,有可能几个月,还有可能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甚至更有可能是保管一辈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恤同学不仅把内容背记得非常熟练,而且将竹简随身携带,我猜想即使再等三年,他仍然会保存好好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无恤对父王的话重视呀!说明他态度非常端正呀!反观老大伯鲁,不但内容早忘得一干二净,连竹简也早不知所踪,说明什么?没有把老爹的话放在心上,当成耳边风了,丝毫不重视,态度就有问题了。

  一个人在单位发展,能力可能有大小,然而态度却必须要端正,无论对领导、对同事,还是对工作都要重视。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在单位悠闲自在,得过且过;对领导敷衍了事,牢骚满腹;对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生活悲观厌世、消极颓废,等等。这些人的态度就有大问题了。一位哲人曾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说到底你的态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你是失败还是成功!所以在职场打拼,必须从改变态度做起,要树立忠诚、敬业、勤奋、进取的态度。因为正是这些态度决定了你的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虽然是最近这些年才提出的,然而在几千年之前古人早已开始注意了。《淮南子.说山训》提到:“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说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赵简子用人一事上,老大伯鲁大概以为他父王三年前只是随口那么一说而已,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不但回答不上来,连竹简都不知道丢到哪儿去啦!可以想象,他难道只在这一件事做的不好吗?想必在其他事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小儿无恤就不同了,不但能很流利地背诵出训戒的内容,而且时时把竹简带在身上,他父王一检查,马上就拿出来啦。大家看看,无恤这个年轻人,他不因为是长辈或者领导随随便便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件小事而不重视它,而是一样认认真真的做好。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好像伯鲁一样,不愿意委屈自己做小事,即使做,也是随随便便做两下子,因为他是准备做大事的,可是,人生哪儿有许多大事要你去做呢?而且,“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你连小事都不认真去做,做不好,怎能放心让你担当大任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赵简子看了两个儿子的表现之后,就把无恤定为继承人。美国著名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话:“因为丢了一枚马蹄铁,而失去一匹战马;因为丢了一匹战马,而损失了一个士兵;因为损失了一个士兵,而失掉了一个将领;因为失掉了一个将领,而输掉了一场战役;因为输掉了一场战役,而毁掉了整个国家”,这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细节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干什么工作,干每件事都要注重细节,都要认真对待,养成时时处处事事都认真的习惯。

  坚持成就人生。在培养和选定接班人的问题上,古人可谓煞费苦心,有的严格默守“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的陈规教条,即使老大再傻再蠢再愚也不管不问照样把它推上王位,其他儿子再好再强再棒只能一边呆着懒得考虑;而也有的敢于打破陈规陋习,选贤任能,这里赵简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赵简子不仅打破礼制的束缚,坚持以贤良为标准,而且在考察儿子问题上,不以一时一事论英雄而贸然处之,一直等待了三年之久,最后才确定无恤贤良,立为储君。

  时至今日,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将被淘汰,希望自己属下都成为千里马,举贤任能,是所有领导的普遍愿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培养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正的贤才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料想大儿子伯鲁在拿到竹简后一段时间可能也背记了,而且也会用心保管了,可是时间久了,思想麻痹了,松懈了,也是人之常情,试问现在身在职场的人们,领导交给你一样东西,让你保管好,也不说多长时间,你能保管三年吗?别说三年就是三个月估计也就丢到垃圾桶里了。所以为什么现在努力的人多如牛毛,而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不是你没下决心立壮志,也不是你不聪明缺少智慧,更不是你没有贵人扶持你帮助你,归根结底是你没有坚持下去,没有那个坚强的毅力,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正所谓“行百里路半九十”,就是这个意思。反观无恤,确非常人,不仅把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还保管三年完好无损,那么沉重的竹简时刻不离身,真是难能可贵,这也正是我们职场中人士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常说“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为什么?因为它们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时间证明了一切。所以这不仅为我们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提供了遵循和借鉴,更为我们这些在职场中打拼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成就辉煌人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