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精神病——与疯子们为邻的心理测量者,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
第20节

作者: austin陈敬
收藏本书TXT下载
  “嗯嗯,两年前?”我连连点头。
  “两年前,我做了一个梦。”

  三、
  “是梦吗?还是真实的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毕竟那个太玄乎了。”
  “是什么样的梦呢?”我问。
  “说来倒也简单,一般人都坐过跳楼之类的梦吧?”朱先生问我。
  “是的,这非常正常,尤其是有压力的时候。”我点头道。
  “但我那个不是,我那个,是溺水。”
  “溺水……”听到这个我真是要笑了,“老朱啊,你别骂我不看气氛,做梦梦见淹水这个,一般是小孩子才做的,而且梦到这个通常意味着……”
  话还没说完,我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
  “别笑!我知道,小孩子梦见溺水,一般都是尿床。”朱先生说,“但我不同,我梦见溺水之后,就真的开始窒息!现实中也立刻醒来,我发现我自己就快要淹死了!喘不上气,嗓子里被什么东西塞满了,但是看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你想象一下,那得有多吓人?”
  我照他说的想了想,光是淹死倒是其次,关键是不知道被什么淹死的,这个比较吓人。
  毕竟我会游泳,前些年去旅游还玩过潜水,虽然也就装个逼的程度但多少遇到这种情况不会特别慌张,比老朱能多冷静一阵子。
  “然后你这不还活的好好的,后来怎么样啦?”
  “当时啊,就好像满世界的黑暗都朝我涌过来,怎么挣扎都没用,我全身上下左右没有一个方向不被这种窒息感包围,就好像整个人忽然沉在了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深海里——哎呀我的妈,那个怕人呐!”

  老朱脑门子上已经满是冷汗,我同情的拍拍他的肩膀。
  “喝水吗?”
  “谢谢。”老朱仰脖一饮而尽,擦了擦嘴巴:“你看,如果换了是你,这么突然醒过来却痛苦的快要死了,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想了想,不是很确定的说:“……我想……可能是,开灯?”

  毕竟,只要灯光一亮,我很容易就能从噩梦的纠缠中解脱出来,意识到现在还是半夜,而自己只是做了个该死的梦。
  “对啊!你说你怎么就这么聪明!”老朱一拍大腿,“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立刻把旁边儿台灯一扭亮,就那么‘咔塔’轻轻一响,嘿!还别说,人立刻就缓过来了!”
  “噢……”我同情的点点头,照他这么描述看来,这着实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经历。
  “所以,你之后就患上了幽闭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不不不,怕我倒是不怕,但真的会窒息,会死啊!”老朱的瞳孔恐惧的缩了起来,“自那以后,我的人生就变了——我必须活在光亮的地方,哪怕睡着的时候,灯也不能关。只要没有光,我立刻就会被这么黑暗淹没,好几次都差点儿死过去……唉,一言难尽!”
  听起来真的很可怜,这座监狱附属精神病院确实非常符合他的期待——无论何处,日夜照明都是不停的,他的小命比在家里有保障的多。
  “我明白了。你因为当年的梦而造成了心理阴影,这样的话在这里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倒也不错,说不定不久就能康复。挺好,挺好的。”
  说到这里我已经起身要走了——老朱虽然是个好人,可他的故事实在缺乏爆点,平淡乏味,吸引不到读者的。

  然而我刚站起身来,老朱却已经很不高兴的打断了我。
  “等等,你这是什么意思?心理阴影?你觉得就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会让人在睡梦中死去?就算我闭着眼睛——蒙上也好怎样也好,和我的视觉完全无关,我都能立刻感知到房间内是否黑暗——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这还能算是心理阴影?”
  “那你觉得是怎么回事?”我只好重又坐下。
  定定的注视着我,老朱开口问道。
  “你……知道‘以太’吗?”
  日期:2016-12-21 20:15:00
  四、
  以太。
  又称阿卡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设想的一种物质,充填于太空的所有空间,世界五大元素之一。当然这个概念经不起科学推敲,随着世间推移,它的矛盾之处渐渐无法弥合,物理学界抛弃了这种曾经认为作为光与电磁波传播介质的物质,否定了它的存在。
  但是老朱摇摇头,坚定的说:“那都是骗人的——以太是存在的,就在你我身边。”
  “那我们怎么从来没发现过它呢?”我问。

  “因为它们存在又不存在——薛定谔的猫,这么著名的实验你当然是知道的吧?”
  “当然。”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然而如果用量子论来解释,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处于生死叠加态,而这只倒霉的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虽然是枯燥乏味的内容,然而毕竟这玩意儿实在太过有名,就连我这样的文科生多少也能扯上几句。

  “你既然知道那就好说了。正如薛定谔的猫实验所显示,盒子里的猫究竟是死是活得要你观察到它的一瞬间才能确定,可是以太这种物质,哪怕一星半点也好,至今并不曾被人们所观察到——既然观察不到,那它当然就是量子意义上的叠加态,既存在又不存在——这完全符合逻辑物理学逻辑,没有任何问题不是吗?”

  “这……”不可否认他说的对,而且我发现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悖论。
  以太这种物质,如果被观察到,那么它就真的存在,因为被观察到了;如果它没被观察到,那么它仍然有可能真的存在,只是因为处于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量子叠加态——这个自洽的逻辑无论如何都能够自圆其说,我能够意识到它的荒谬,却一时想不出更完美的理论来驳倒它。
  “总之……虽然我还是难以相信,不过这渐渐变得有意思起来了,你继续说,老朱。”
  我有点儿兴奋起来了,摊开笔记本开始记录。

  这个话题比之前平淡如水的恐怖故事可要有趣太多。
  “你看,既然所有人原本都意识不到以太就存在于身边,那么我当然也不会被它怎么样——毕竟它不存在嘛!不存在的东西不会对人有任何影响,无论好的还是坏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点点头:“你说的没错儿。”
  “但是,这种存在与否的定性是否成立,依靠的只是观测者——通常也就是我们人类自身,是否能意识到要去观测它。人类的思维惯性是根深蒂固的,很多时候我们就算意识到了异常,却也根本不会往自身无法理解的方向联想,更不用提刻意去观察了。就好像你双眼的焦点聚集在天边的云霞,那就绝不可能注意到有一只蚊子无声的从脸前悄然飞过。”老朱说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